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潤腸散簡介

潤腸散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種福堂方》卷二 2.1 方名 2.2 組成 2.3 主治 2.4 潤腸散的用法用量 2.5 制備方法 3 《扁鵲心書·神方》 3.1 方名 3.2 組成 3.3 主治 3.4 潤腸散的用法用量 3.5 制備方法 4 《醫學綱目》卷二十三引朱丹溪方 4.1 方名 4.2 組成 4.3 主治 4.4 潤腸散的用法用量 5 《靈藥秘方》卷下 5.1 方名 5.2 組成 5.3 主治 5.4 潤腸散的用法用量 附: 1 古籍中的潤腸散 * 潤腸散藥品說明書 1 拼音

rùn cháng sǎn

2 《種福堂方》卷二 2.1 方名

潤腸散

2.2 組成

鱉頭灰5錢,五倍末5錢,伏龍肝5錢,生礬末5錢,赤石脂5錢,訶子肉各5錢(俱曬幹)。

2.3 主治

痢後脫肛。

2.4 潤腸散的用法用量

蔥湯洗凈,摻於腸頭上,頻頻換之。以愈為度。

2.5 制備方法

上為極細末。

3 《扁鵲心書·神方》 3.1 方名

潤腸散

3.2 組成

枳實(麩炒)1兩,青皮1兩,陳皮1兩。

3.3 主治

老人氣虛中風及產後大便不通。

3.4 潤腸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4錢,水1盞,煎7分,空心服。

3.5 制備方法

上為末。

4 《醫學綱目》卷二十三引朱丹溪方 4.1 方名

潤腸散

4.2 組成

人參1錢,黃耆1錢,厚樸8分(炒),地黃7分,桃仁1錢,枳殼(炒)1錢,甘草少許(炙),鎖陽2錢,蓯蓉2錢,桃仁1錢。

4.3 主治

脾約。血虛腸燥,大便秘澀,小便如常,咽塞不通,食下便有痰出,脈澀。

4.4 潤腸散的用法用量

煮粥,入竹瀝服之。

5 《靈藥秘方》卷下 5.1 方名

潤腸散

5.2 組成

樸消1斤(童便2碗拌入,鍋內炒幹),雄豬大腸頭尺許(晾取半幹)。

5.3 主治

痔漏。

5.4 潤腸散的用法用量

將消研末入腸內,不拘多少,以塞滿為度,兩頭線紮緊,略曬片時,入鍋內炒焦黃色,研為細末。配痔漏大靈藥服;外以紙撚蘸藥插入管中。

古籍中的潤腸散 《醫學綱目》:[卷之二十三·脾胃部]大便不通

,又與鎖陽、蓯蓉二錢,桃仁壹錢,煮粥入竹瀝,名潤腸散。婦人腸秘,補血和氣以通之。肉蓯蓉(壹兩半)麻...

《種福堂公選良方》:[卷二·公選良方內外科]脫肛

潤腸散∶治痢後脫肛。鱉頭灰五倍末伏龍肝生礬末赤石脂訶子肉(各五錢俱曬幹)上為極細末,蔥湯洗凈,摻於...

《本草易讀》:[本草易讀卷六]杏仁二百四十壹

苦,溫,有小毒。入手太陰肺。止嗽下氣,清肺除熱,潤腸散結,殺蟲療瘡。去頭面之風邪,利胸膈之氣逆。止心...

《普濟方》:[卷三十九大腸腑門]大便秘澀不通(附論)

)加後項藥。甘遂(壹兩去濕退熱散腫柳根(臨臥溫水潤腸湯(壹名當歸潤燥湯)治理大便閉燥不通。(出衛生寶...

《證治準繩·雜病》:[第六冊大小腑門]大便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