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修身養性之術,首先註重祛病強身,其次註重延年益壽,最後追求長遠眼光。道家煉氣,遵循“道法自然”的原則,行之有效,不能有偏差。誠實是延年益壽的寶船。
第壹,工作理論
呼吸呼吸。莊子雲,“自誇呼吸,革故鼎新,只為長生。”意思是把濁氣吐出來,並入人體所需的清氣,幫助培養人體內部的活力,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
道家修行講究氣對人體的作用。認為“氣聚則生,氣絕則死”,世間萬物都需要氣才能生存。葛洪的《抱樸子》說:“雖然吃藥是長壽之本,但如果還能行氣的話,效益會很快。得不到藥,就幾百歲了。”呼吸呼吸是壹種行氣的方法,簡單易行,常年堅持可以終身受益。
道教認為,生命之初,在子宮內,人用臍帶呼吸,胎兒之氣通母之氣,母之氣通太和之氣,太和之氣通太和之氣。當時沒有口鼻呼吸,任督二脈緊密相連,沒有間隙,稱為胎息。到了10月份,胎兒圓了,就會爆出來,剪斷臍帶,它的孔口就會閉合。它的呼吸斷在口鼻,斷在尾巴,就變成正常呼吸了。壹般人的呼吸都是順著喉嚨往下,回到中間,也就是莊子說的“每個人的氣息都在喉嚨裏”。其氣濃浮,連呼吸長吸短。從此,空間和諧之氣不能下到腹部,儲存在腹部的先天祖傳之氣稱為先天元氣,“越移越出”(老子語),在空間中失去了自我。久而久之,天氣失太,腎脈無力,根本不固,百病生。隨著年齡的增長,呼吸的長短也有變化:新生嬰兒呼吸時長時短;逐漸走向青春,和平均的呼吸;中老年人,則呼長吸短;當妳死的時候,妳只是不能呼吸,妳的生命就死了。
天地生人的數量是有限的,所以妳要知道,護氣就是護命。所以,不求長生,也要求延年益壽之法。道家的做法是返璞歸真,回到嬰兒的先天狀態。呼吸吸氣能把氣息帶回根本,保持先天的元氣,氣足了百病皆可治,定了生命的根基,才有上修之說。單晶說過“如果妳想點燃壹盞長明燈,妳必須加油”。
二、功法
妳必須選擇壹個空氣清新的地方,或者山林、公園、田野。可以在室內開窗,時間選擇中午,中午,周日,周日。這個時候工作壹般比較少,也方便自我安排。
(1)姿勢。練習時最好不要穿緊身的衣服,腰帶可以松壹松,以利於氣血的流通。姿勢不限,站、坐、躺都可以。可以,可以慢慢走,有自制力,有安全感;站立,自然站立,雙腳與肩同寬,雙膝微曲,雙手自然垂於體側,或雙手合十置於肚臍下;坐,最好是坐在盤子上,雙手放在肚臍下,或捏手指,或坐在凳子上用手摸膝蓋;平躺時可以平躺,手掌朝上放在軀幹壹側。首先,轉動頭部使脊柱挺直,或者雙手放在肚臍下,或者最好側臥,壹只手放在頭側或枕骨肱骨上,另壹只手放在肚臍下。以上四種姿勢要自然舒適,這樣才容易進入寧靜。
練習時眼睛微閉,包括光視、眼鼻、鼻心、心腹。觀腹者,亦覺腹之氣。所以,稍微封閉的人,開得太大容易滋生雜念,完全封閉的人容易睡著,對補氣不利。上眼瞼微閉時自然下垂,以便看清眼前的東西,但無法分辨。
兩只耳朵必須屏蔽外界的壹切,比如進入寂靜的境界,聽氣息。莊子雲,“用心去聽,用心去聽,用心去聽”,後來被稱為“莊子聽趣之法”。要求雙耳聽進去,聽他們的呼吸進出。呼吸應該是無聲的,所以那些聽它的人是在尋找壹個絕對有益和獨家滋養的來源。
練習時要求舌頭接觸上顎,即舌頭向後卷,接觸舌尖底部。因為上顎有兩個窩,叫天池穴,用泥丸相連,最容易漏。所以練習的時候壹定要遮擋,比如嬰兒哺乳的形狀。
(2)心法。妳必須在工作前排除雜念。不除欲,不能煉氣。
《太上老峻青經》雲:“我妻之心,如此清而擾,心如此靜而欲領。她常常能把自己的欲望和內心的寧靜發出來,內心是清晰的,頭腦是清醒的。自然,她的六欲不是天生的。”就是重要的人經常用功夫來停止思考,有了想法就會停止思考,這樣前壹個想法就消除了,後壹個想法就不會誕生了。時間久了,他們的心底自然會安靜空虛。正如《老子》所說,“損之也損,以至於無所作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憤怒地說話和行動。
《清化秘文》論述停心法,說“然而,我在思考人生的時候,想到的是那些平日裏無法安靜的人。這是壹個梗,我急著放棄它,熟練很久。我丈夫的妄想比我的情感更重要。如果我憤怒地回想,我就不會生氣了。如果我快樂,我就會知道我不快樂。各種東西都是自然的,我會安靜很久。”他還說,“要想靜,先要治眼睛,眼睛是徘徊的主人,徘徊在眼睛裏是為妳的心服務的,所以要把它從眼睛裏克制出來,還給妳的心。”也就是說,妳可以停止思考了。
努力進入沈默主要是基於自我實現。
(3)利益法(生活工作法,回歸無為)。先說話,把體內的濁氣慢慢吐出來,然後通過鼻子吸氣,意圖吞到下腹部(肚臍以下兩指左右)補充呼出的氣體。呼吸壹定要用盡,呼吸壹定要飽滿。呼吸的時候小腹是圓的,呼吸的時候小腹微微收縮。這叫向前呼吸,初學者吸氣呼氣都要這樣,這樣嘴巴呼吸吸氣三次。
然後抿著嘴咬緊牙關,舌頭放在上顎,聽回觀眾,吸氣呼氣,吸氣呼氣。壹定要用心引靈,用靈跟著心走,吸氣時隨意讀押田單,呼氣時把心導出體外,這就是所謂的心與心的依賴。
起初,人的呼吸無法直接到達腹部。人類的心臟最初有壹根管子,這根管子與肺相連,與腹部相連。那是壹根徒勞的管子,無中生有。本來懷上的時候是連的,出生後就變成肺呼吸了,這個管子就漸漸堵塞了。老子曰:“天地之間,猶曖昧,空而不屈。”這是管子。為什麽有的人練氣功會胸悶胸痛?就是因為通風不當,把密管沖掉了。所以,妳在行氣的時候,不要強迫自己屏住呼吸,也不要強迫自己屏住呼吸。不要執著,也不要勉強。只要不疼,就往下壹點,覺得無聊就往上壹點。時間久了,妳就會慢慢的沖走。妳有感情。
深呼吸還有壹個重要的公式,叫做長呼吸短呼吸。吸氣入腹,攢壹點,然後就可以吸氣呼氣了。作用是吸收空氣中的太和之氣,註入丹田中積蓄的能量,使坤腹的先天元氣無法流出,以達到呼吸的真正目的。
人體就像壹個小世界,心是天,腎是地。隨著氣的運動,心神逐漸下落,與腎氣相遇。老子之日,“天地相會滴甘露。”甘甜清涼的津液是在口腔中自然產生的。這種津液是練氣產生的,比平日的口水更有益。滿嘴的時候,送到喉嚨,引頸咽下,汩汩作響,也能幫助人平靜下來。體液是人體健康的瑰寶。覆津液能化氣,潤澤全身,稱為“煉津液化氣”。肺主氣,屬金,金生水。水為腎主精,也是補精之法。隨著練功的進步,津液越來越甜,要不是修真理的人,誰會知道。呂祖稱之為“長壽酒”。“誰知道妳是不是白喝了長壽酒?”
時間長了,真氣也就變得自然了。即使無意被引,氣息也會回到腹部,仿佛被強烈吸引,早已過去。這個時候我只會把意念留在腹部,我還是會在腹部呼吸。我會認真吐槽,不斷接受。如果我活著或者死了,我會覺得什麽都不是。這時,有為法逐漸歸於無為,先存後忘,知而不守。丹景雲曰:“真意未斷,知而不守,是功夫。”日久生熟,有意化為無意,有意化為無意,可以讓心靈得到極大的休息,達到無念無欲的境界,心靈壹定會通向無夢。《莊子》中“古之真人,其覺不眠,其情無憂。”功效不可思議。
最終氣融為壹體,不知不覺,心氣流行,氣在心外,混沌相混,津液越來越盛,甘甜充盈,腹部溫暖,全身和諧,呼吸開合,全身發毛。安靜到了極點,我卻感覺像壹根銀線,滲透進毛孔,空靈暢快,妙不可言。鼻子沒有呼吸進出,肚臍可以呼吸,就像子宮裏的嬰兒壹樣,這叫胎息。《老子》曰:“專氣則柔如嬰兒。”這才是上帝啟示的真正力量所在。至此,神仙之路不遠了。
但是,要達到這樣的境界,跟每個人的本性都是有早有晚的,所以要謹慎到底,不能懶也不能懶。《太上老君內關經》說:“渠易,道難;行路易,行路難,行路易,守路難。守住道路,就能長生不老。”
第三,關於呼吸的說明。
(1)如果因為出門在路上被擋住而餓了,可以當場打坐說服,但不會覺得餓。所謂“吃得太飽”。各種效果,我知道很久了,就不用細說了。
(2)最好結合太極拳等動態練習,練習呼吸和呼吸。道家有雲:“有動必有靜。”動和靜都是互利的。習武者也可以以此為輔助。他們只知道用笨拙的力量,卻不知道用意圖引靈,用精神塑造。畢竟在接下來的騎行中會掉隊,對身體不好。
(3)《老子》曰:“上士聞道而勤;中士聽說,活下來就是死;下士聽了笑了。如果妳不笑,那是不夠的。”如果妳想做事實,妳必須像壹個上士那樣去做。這個方法在於堅持,站著,坐著,躺著,隨時都可以在田單呼吸,不必拘泥於時間。普通人在大病之後,往往會尋求養生技巧。壹旦病情好轉,他們就置之不理。學者應該避免這種束縛。
(4)註意平日和諧的維護。宜少說話,話多傷精神。《老子》說,“寧守中道,不多言”,“清空自己的心,固若金湯。”所謂“拙若拙,愚若愚”,就包含了養生的目的。更應該關註的是修德,他賢惠而心安,心安則順。看看氣功進階的人哪個沒德行。
(5)肉、膽、辛辣不利於補氣,應少吃或不吃,尤其是老年人。蓋腥肉為重濁之氣,食之會使先天之氣厚而難制伏;辛辣之品輕佻,吃了會使先天之氣散而不聚。因此,宜避而遠之。飲食宜清淡,以養真氣,食量可停,不可過饑過飽,過饑過累,過飽傷神。這種吃喝方式想必修真修氣的人都知道。
(6)風吹的時候不要吸氣,會得到好處,全身發熱,毛孔張開,看不到風。如果長時間盤腿打坐,下肢麻木,就不要突然下地,這樣最傷筋骨。首先,叉開雙腿,雙手放在膝蓋上,休息壹會兒。只有當妳感覺到輕的時候,妳才能去地面。
(7)練氣要當禁煙酒。煙如火,火能照金(肺)。所以抽煙多的人,肺先虧,肺損無生氣。酒徒入心經多說話;人在肺經大叫,壹入腎經就會好色...各種危害讓人迷惑,讓人疲憊,應該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