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正義》:葶藶子苦降辛散,而性寒涼,故能破滯開結,定逆止喘,利水消腫。《本經》主治,皆以破泄為義。惟寒泄之品,能通利邪氣之有余,不能補益正氣之不足,茍非實熱郁窒,自當知所顧忌。《別錄》久服令人虛,本是至理。然肺家痰火壅塞,及寒飲彌漫,喘急氣促,或為腫脹等證,亦必賴此披堅執銳之才,以成搗穴犁庭之績。吾認為,葶藶子能大泄陽分之氣閉,下瀉膀胱之留熱。膈中痰飲喘促,得此能療, 為通利水道之要藥。肺中水氣急,滿喘急者,非此不除。此因瀉肺中水氣,從膀胱出,止嗽除痰定喘。但凡積聚寒熱從水氣來者,此藥主之。大黃之瀉從中焦始,葶藶之瀉從上焦始,故《傷寒論》中承氣湯用大黃,而陷胸湯用葶藶也。
葶藶大棗瀉肺湯,以葶藶子15克大棗15克。治肺癰胸滿脹,壹身並面目浮腫,鼻塞,清涕出,不聞香臭酸辛,咳逆上氣,喘鳴迫塞。《金匱》令先投小青龍湯三服,乃進此湯藥。吾在臨床亦常用葶藶子,余有壹方,有葶藶子。取名《納氣平喘湯》。治療肺腎兩虛型喘癥,屢有捷效也!處方組成 ;葶藶子30g紅景天20g人參20g麥冬20g枳實15g蘇子15g山茱萸20g白芥子15g五味子10g 。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 補腎益肺,平喘止咳化痰 。 主治 支氣管哮喘,慢性喘息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心病。 加減方;陰虛嚴重者,加生地玄參以加強滋腎補水之功;氣虛嚴重直,加黃芪白術;心悸,加酸棗仁生龍牡柏子仁類;有浮腫者,加茯苓苡仁車前子;喘甚,加洋金花蛤蚧類。 此病確實難治,然幸幾微之氣,流連於上下之間,若用涼藥以平火,是速其亡也;然用桂 附以補火,亦速其亡。蓋氣將絕之時,宜緩續而不宜驟續,譬如爐中火絕,止存星星之火,宜用薪炭引之,若遽投之以大量附片之類,反滅其火矣。更以寒溫之物動之,鮮有生氣矣。此方中妙在壹派補腎補肺之藥,與人參同用,則直入於至陰之中,而生其氣,腎氣生而脾氣亦生,自能接續於無何有之鄉。況人參又上生肺,以助腎之母。子母相生,更能救絕也。
今吾舉壹病案,觀之。 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中醫醫案,
秦某某,男性,75歲,江西南昌人。2020年8月25日就診。患者素有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史20多年 ,近1年來氣急加重,動則尤甚,而夜不能平臥。發作嚴重住院打點滴,醫院診斷為,慢性支氣管炎伴感染,肺氣腫,肺心病。
用抗生素,糖類皮質激素等治療,臨時會有好轉。因8月中旬飲食油膩食品,疾病復反。刻診見人消瘦,面黃而精神欠佳 , 咳嗽氣喘晚上加重,痰色黃、粘稠,不易咳出,口幹舌燥,大便結而幾天壹行。夜間需加用舒喘靈噴霧才能平臥,兩下肢有壓跡。舌質花剝,舌根苔薄膩,脈細稍數。
中醫辨證此為,痰濁內蘊而肺腎兩虛。治宜當分清標本,急則治其標宣肺而為先。壹診疏方為,炙冬花15g炙紫菀15g炙蘇子15g葶藶子30g杏仁10g魚腥草30g鐵掌頭30g麥冬30g江西枳實15g紅參15g冬瓜子30g全瓜蔞15g(打)黃芩10g白茯苓30g紫丹參15g清半夏10g。水煎服用,囑不吃油膩,不吸煙,早睡早起。
二診,上方7貼後,咯痰較前暢,痰變稀,痰量減少。但仍動則氣急,苔脈同前。標證既解,緩則治其本,以補腎平喘納氣為治。上方去魚腥草,冬瓜子,黃芩,加北五味子10g蛤蚧1對紫河車10g。上方加減服用近3周,諸癥明顯改善,夜間停用舒喘靈噴霧。停服湯劑,以人參蛤蚧散打成粉末,日2次服用,以資鞏固。
案評: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心,依其癥狀,屬中醫喘證範疇。中醫治喘既要分清標本緩急,更需註意益腎固本。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本病與肺和腎的關系頗為密切。肺金為母,腎水為子,母病可以及子。患本病日久,其腎必虛。腎氣虧虛 而不納氣,影響肺主氣之功能,喘證就容易發作。故補腎培元則腎堅而氣固,喘可少發。吾以為:治喘要隨機持重,標急於本者治標,本重於標者治本,解其壹端則壹端自平,但譴方用藥,始不忘益腎固本這壹基本大法。
有腎虛見證可用,無腎虛見證者亦用。吾喜用紫河車,蛤蚧,五味子等補腎納氣, 但痰稠且多者,以上需標癥緩解方可效如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