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小兒止嗽金丹簡介

小兒止嗽金丹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概述 3 《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天津方)之小兒止嗽金丹 3.1 方名 3.2 組成 3.3 制備方法 3.4 功效主治 3.5 小兒止嗽金丹的用法用量 4 《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方之小兒止嗽金丹 4.1 方名 4.2 組成 4.3 功效主治 4.4 小兒止嗽金丹的用法用量 4.5 制備方法 5 中藥部頒標準 5.1 別名/通用名 5.2 拼音名 5.3 標準編號 5.4 處方 5.5 制法 5.6 性狀 5.7 鑒別 5.8 檢查 5.9 功能與主治 5.10 用法與有量 5.11 規格 5.12 貯藏 6 參考資料 附: 1 古籍中的小兒止嗽金丹 1 拼音

xiǎo ér zhǐ sòu jīn dān

2 概述

小兒止嗽金丹為方劑名,其同名方劑約有兩首。《中華人民***和國衛生部藥品標準》記載有此中成藥的部頒標準。

3 《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天津方)之小兒止嗽金丹 3.1 方名

小兒止嗽金丹

3.2 組成

玄參、麥門冬、杏仁(去皮,炒)、膽南星各120g,焦檳榔、桔梗、竹茹、桑白皮、川貝母、天花粉、瓜萎仁、甘草各90g,炒蘇子、知母、蘇葉各60g[1]。

玄參4兩(去蘆),麥冬4兩,杏仁4兩(去皮,炒),炒蘇子2兩,焦檳榔3兩,膽星4兩,知母2兩,蘇葉2兩,桔梗3兩,竹茹粉3兩,生桑皮3兩,川貝3兩,花粉3兩,生蔞仁3兩,甘草3兩。

3.3 制備方法

上藥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丸3g重[1]。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1錢重,蠟皮或蠟紙筒封固。

3.4 功效主治

《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天津方)之小兒止嗽金丹功能清熱潤肺,化痰止嗽。治傷風發燒,咳吐黃痰,口幹舌燥,腹滿便秘,久嗽痰盛[1]。

3.5 小兒止嗽金丹的用法用量

周歲以上每服壹丸,周歲以內酌減,白開水送下[1]。

4 《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方之小兒止嗽金丹 4.1 方名

小兒止嗽金丹

4.2 組成

膽星2兩,明天麻2兩,白附子(炙)1兩,全蠍1兩,乳香(炙)2兩,赭石(煆)1兩,僵蠶(炒)1兩。

4.3 功效主治

《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方之小兒止嗽金丹功在止嗽化痰,清熱散風。主治內熱痰盛,咳嗽喘急,口吐涎沫,嘔吐乳食。

4.4 小兒止嗽金丹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1歲以下者減半,溫開水送下。

4.5 制備方法

上為細末,過羅;每16兩細末,兌入麝香2分5厘6;混合均勻,煉蜜為丸,重3分,金衣48開,蠟皮封固。

5 中藥部頒標準 5.1 別名/通用名

5.2 拼音名

Xiao'er Zhisou Jindan

5.3 標準編號

WS3B018690

5.4 處方

玄參 120g 知母 60g 麥冬 120g 杏仁(炒) 120g 竹茹 90g 紫蘇子(炒) 60g 檳榔(炒) 90g 桔梗 90g 膽南星(酒蒸) 120g 桑白皮 90g 川貝母 90g 天花粉 90g 瓜蔞子 90g 甘草 90g 紫蘇葉 60g

5.5 制法

以上十五味,取紫蘇葉、膽南星、川貝母及桔梗和天花粉的三分之二的粉碎成細粉;其余玄參等十味及桔梗和天花粉的剩余部分加水煎煮兩次,合並煎液,濾過,濃縮成稠膏;將上述藥粉與稠膏混勻,幹燥,粉碎成細粉,分裝,即得。

5.6 性狀

本品為黃褐色的粉末;氣微,味苦。

5.7 鑒別

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葉肉組織中有細小草酸鈣簇晶,直徑 4~8 μm,具緣紋孔導管大,多破碎,有的具緣紋孔六角形或斜方形,排列緊密。草酸鈣針晶成束或散在,長20~90μm。聯結乳管直徑14~25μm,含淡黃色顆粒狀物。澱粉粒廣卵形或貝殼形,直徑40~64μm,臍點短縫狀、人字狀或馬蹄狀,層紋可察見?

5.8 檢查

應符合散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附錄 4頁)。

5.9 功能與主治

解熱潤肺,化痰止嗽。用於外感風熱引起的咳嗽痰盛,口幹舌燥,腹滿便秘。

5.10 用法與有量

口服,壹次0?g,壹日 2次。

5.11 規格

每瓶裝0. 6g

5.12 貯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