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的含義不是星空自給的,而是人類社會的產物。我國古代就有自己壹套獨具特色的星座體系,而且這個體系是把我國古代社會和文化搬到了天上而建立起來的。
三垣四象二十八宿,是我國特有的天空分劃體系,歷來為研究者重視。人們研究它的目的是想探求除了作為天空分劃之外的更深層的天文學含義。
我國古人很早就把星空分為若幹個區域。西漢時期,司馬遷所著《史記》裏的“天官書”中,就把星空分為中宮、東宮、西宮、南宮、北宮5個天區。隋代以後,星空的區域劃分基本固定,這就是在我國人們常說的三垣四象二十八宿。
三垣,即紫微垣、天市垣和太微垣,它是我國古代劃分星空的星官之壹,與黃道帶上之二十八宿合稱“三垣二十八宿”。
三垣的每垣都是壹個比較大的天區,內含若幹星官或稱為“星座”。各垣都有東、西兩藩的星,左右環列,其形如墻垣,稱為“垣”。
紫微垣包括北天極附近的天區,大體相當於拱極星區。紫微垣是三垣的中垣,居於北天中央,所以又稱“中宮”,或“紫微宮”。紫微宮即皇宮的意思,各星多數以紫微垣附近星區官名命名。
紫微垣名稱最早見於《開元占經》輯錄的《石氏星經》中。
它以北極為中樞,東、西兩藩***15顆星。兩弓相合,環抱成垣。整個紫微垣據宋皇佑年間的觀測記錄,***37個星座,附座2個,正星163顆,增星181顆。
太微垣是三垣的上垣,位居於紫微垣之下的東北方。在北鬥之南,軫宿和翼宿之北,成屏藩形狀。
太微垣名稱始見於唐代初期的《玄象詩》。太微即朝廷的意思,星名也多用官名命名,例如左執法名為廷尉,右執法名為禦史大夫等。
太微垣約占天區63度範圍,以五帝座為中樞,***20個星座,正星78顆,增星100顆。它包含室女、後發、獅子等星座的壹部分。
天市垣是三垣的下垣,位居紫微垣之下的東南方向。在房宿和心宿東北,以帝座為中樞,成屏藩形狀。
天市即“集貿市場”,《晉書·天文誌》記載:“天子率諸侯幸都市也。”故星名多用貨物、星具,經營內容的市場命名。
天市垣約占天空的57度範圍,包含19個星官或星座,正星87顆,增星173顆。它以帝座為中樞,成屏藩之狀。
古人把東、北、西、南四方每壹方的七宿想象為4種動物形象,叫做“四象”。在二十八宿中,四象用來劃分天上的星星,也稱“四神”、“四靈”。
在我國傳統文化中,青龍、白虎、朱雀、玄武是四象的代表物。青龍代表木,白虎代表風,朱雀代表火,玄武代表水。
東方七宿,如同飛舞在春天初夏夜空的巨龍,故而稱為“東宮蒼龍”;南方七宿,像壹只展翅飛翔的朱雀,出現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稱為“南宮朱雀”;西方七宿,猶如猛虎躍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稱為“西宮白虎”;北方七宿,似蛇、龜出現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稱為“北宮玄武”。
四象的出現比較早,《尚書·堯典》中已有雛形。春秋戰國時期五行說興起,以五行配五色、五方,對天空也出現了五宮說。
《史記·天官書》中就是將全天分成5宮,東西南北4宮外有中宮,中宮以北鬥為主,認為“鬥為帝車,運於中央,臨制四鄉。分陰陽、建四時、均五行、移節度、定諸記,皆系於鬥”。
與三垣和四象相比,二十八宿的問題復雜得多。它是古人為觀測日、月、五星運行而劃分的28個星區,用來說明日、月、五星運行所到的位置。每宿包含若幹顆恒星。
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主題之壹,廣泛應用於古代天文、宗教、文學及星占、星命、風水、擇吉等術數中。不同的領域賦予了它不同的內涵,相關內容非常龐雜。
古代觀測二十八宿出沒的方法常見的有4種:壹是在黃昏日落後的夜幕初降之時,觀測東方地平線上升起的星宿,稱為“昏見”;二是此時觀測南中天上的星宿,稱為“昏中”;三是在黎明前夜幕將落之時,觀測東方地平線上升起的星宿,稱為“晨見”或“朝覿”;四是在此時觀測南中天上的星宿,稱為“旦中”。
古時人民為了方便於觀測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運轉,便將黃、赤道附近的星座選出28個作為標誌,合稱“二十八星座”或“二十八星宿”。
角、亢、氏、房、心、尾、箕,這7個星宿組成壹個龍的形象,春分時節在東部的天空,故稱“東方青龍七宿”;
鬥、牛、女、虛、危、室、壁,這7個星宿形成壹組龜蛇互纏的形象,春分時節在北部的天空,故稱“北方玄武七宿”;
奎、樓、胃、昂、畢、嘴、參,這7星宿形成壹個虎的形象,春分時節在西部的天空,故稱“西方白虎七宿”;
井、鬼、柳、星、張、翼、軫,這7個星宿又形成壹個鳥的形象,春分時節在南部天空,故稱“南方朱雀七宿”。
由以上七宿組成的4個動物的形象,合稱為“四象”、“四維”、“四獸”。古代人民用這四象和二十八星宿中每象每宿的出沒和到達中天的時刻來判定季節。
古人面向南方看方向節氣,所以才有左東方青龍、右西方白虎、後北方玄武、前南方朱雀的說法。
在東方七宿中,角,就是龍角。角宿屬於室女座,其中較亮的角宿壹和角宿二,分別是壹等和三等星。黃道就在這兩顆星之間穿過,因此日月和行星常會在這兩顆星附近經過。古籍上稱角二星為天關或天門,也是這個原因。
亢,就是龍的咽喉。亢宿也屬於室女座,但較角宿小,其中的星也較暗弱,多為四等以下。
氐,就是為龍的前足。氐宿屬於天秤座,包括氐宿三、氐宿四、氐宿壹,它們都是二三等的較亮星,這3顆星構成了壹個等腰三角形,頂點的氐宿四就落在黃道上。
房,就是胸房。房宿屬於天蠍座,房四星就是蠍子的頭,它們都是二三等的較亮星。
心,就是龍心。心星,即著名的心宿二,古代稱之為“火”、“大火”或“商星”。它是壹顆紅巨星,呈紅色,是壹等星。心宿也屬於天蠍座,心宿三星組成了蠍子的軀幹。
尾,就是龍尾。尾宿也屬於天蠍座,正是蠍子的尾巴,由八九顆較亮的星組成。
箕,顧名思義,其形像簸箕。箕宿屬於人馬座,箕宿四星組成壹個四邊形,形狀有如簸箕。
北方七宿***56個星座,800余顆星,它們組成了蛇與龜的形象,故稱為“玄武”。
鬥宿為北方玄武元龜之首,由6顆星組成,形狀如鬥,壹般稱其為“南鬥”,它與北鬥壹起掌管著生死大權,又稱為“天廟”。
牛宿六星,形狀如牛角。女宿四星,形狀也像箕簸箕。
虛宿主星即《尚書·堯典》中四星之壹的虛星,又名“天節”,頗有不祥之意,遠古虛星主秋,含有肅殺之象,萬物枯落,委實可悲。
危宿內有墳墓星座、虛粱星座、蓋屋星座,也不吉祥,反映了古人在深秋臨冬之季節的內心不安。
室宿又名“玄宮”、“清廟”、“玄冥”,它的出現告訴人們要加固屋室,以過嚴冬。
壁宿與室宿相類,可能含有加固院墻之意。
西方七宿***有54個星座,700余顆星,它們組成了白虎圖案。
奎宿由16顆不太亮的星組成,形狀如鞋底,它算是白虎之神的尾巴。
婁宿三星,附近有左更、右更、天倉、天大將軍等星座。
胃宿三星緊靠在壹起,附近有天廩、天船、積屍、積水等星座。
昴宿即著名的昴星團,有關它的神話傳說特別多,昴宿內有卷舌、天讒之星,似乎是禍從口出的意思。
畢宿八星,形狀如叉爪,畢星又號稱“雨師”,又名“屏翳”、“玄冥”,我國以畢宿為雨星。
觜宿三星幾乎完全靠在壹起,恰如“櫻桃小口壹點點”。
參宿七星,中間3星排成壹排,兩側各有兩顆星,7顆星均很亮,在天空中非常顯眼,它與大火星正好相對。南方七宿計有42個星座,500多顆星,它的形象是壹只展翅飛翔的朱雀。
井宿八星如井,西方稱為“雙子”,附近有北河、南河、積水、水府等星座。
鬼宿四星,據說壹管積聚馬匹、壹管積聚兵士、壹管積聚布帛、壹管積聚金玉,附近還有天狗、天社、外廚等星座。
柳宿八星,狀如垂柳,它是朱雀的口。
星宿七星,是朱雀的頸,附近是軒轅十七星。
張宿六星為朱雀的嗉子,附近有天廟十四星。
翼宿二十二星,算是朱雀的翅膀和尾巴。
軫宿四星又名“天車”,四星居中,旁有左轄、右轄兩星,古籍稱之為“車之象也”。
中華三垣四象二十八宿在天文史上名稱的形成及其含義,體現了我國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會給人以不少啟發。我國古人相信天人之際能夠相互感應,天上發生某種天象,總昭示人間某時某地要發生某件事情,所以對恒星的命名對應著人間的萬事萬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