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生活
宇宙環境極其惡劣,對人體有害的主要因素有高真空、高缺氧、宇宙輻射、溫差等。這些不利因素都會對人體造成嚴重的傷害。在這種環境下,宇航員無法生存和工作。面對嚴峻的太空環境,如何保證航天員的生命安全?我們的科技人員開發了壹個基本與外界隔絕的封閉環境,也就是封閉的駕駛艙,來保護航天員。
壹個是早上,另壹個是晚上。
人們長期的生活習慣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睡眠壹般安排在晚上。宇宙飛船在太空飛行中的晝夜循環與我們在地球上的晝夜循環是不同的。地球上的壹天是日落日出,設定為24小時。太空飛行中的壹次日落和壹次日出有不同的周期,因為它與航天器繞地球運行的軌道有關。軌道高,晝夜周期長;軌道低的時候,晝夜周期短。航天器太空飛行過程中,晝夜時長不壹致。白天持續時間長,夜晚持續時間短,晝夜循環90分鐘,最長的夜晚只有37分鐘。當飛船從地球的正面進入黑暗面,就如同從白天進入了黃昏和黑夜。航天飛機非常快。太陽出來的時候像打雷壹樣跳出來,太陽下山的時候又像旋風壹樣迅速消失。
壹位宇航員曾經這樣描述宇宙中的壹天:早上,壹個電腦控制的時鐘把我們叫醒。醒來拉開窗簾看看空間。陽光明媚,天空美麗。但是過了壹會兒,太陽不見了,天空變暗了,夜晚來臨了。我們覺得又該睡覺了。真的很有意思,壹個是早上,壹個是晚上...
站著睡覺和躺著睡覺是壹樣的。
太空中最特別的是睡姿。當身體在失重狀態下完全放松,就會自然形成弓的姿勢。航天專家認為,在太空中睡覺,身體微微彎成弓形,要比完全直著平躺舒服得多。
宇航員在太空飛行時,睡袋通常固定在飛船的艙壁上。如果沒有,飛船內的姿態可能會在發動機啟動時與艙壁發生碰撞。因此,宇航員壹般更喜歡用睡袋緊貼艙壁睡覺,和睡在床上壹樣舒服。失重狀態下,妳分不清上下,站著睡和躺著睡都壹樣。所以宇航員可以靠著天花板睡,也可以靠著墻直立著睡,想怎麽睡就怎麽睡。
由於人在失重狀態下漂浮,宇航員會覺得行動困難、不方便,動作也不如在地面上協調。如果坐不穩,東倒西歪,壹擡頭壹後仰就可能大轉彎,彎腰就可能翻跟頭,所以壹切動作都要小心。
宇航員可以在太空飛行中遠眺地球,這也是他們太空生活的壹大樂趣。自古以來,飛向太空就是人類最美好的白日夢。宇航員在宇宙飛船上看到的地球非常美麗。它是壹個綠色的球體。白天仔細看,地球大部分都是淺藍色,茂密的林帶看起來更藍。唯壹真正的綠化帶是中國的青藏高原。壹些高山湖泊看起來是明亮的鮮綠色,像硫酸銅地區的顏色。在溫度很低,沒有雲的地區,比如像中國的喜馬拉雅山這樣的高山地區,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那裏的地貌。宇航員能看到的最耀眼的奇觀是伊朗的卡維爾鹽沙漠。這片沙漠看起來像木星,中間有壹個紅色、棕色和白色的漩渦。這是因為壹代又壹代的鹽湖蒸發留下的耀眼痕跡。它像翡翠壹樣閃閃發光。
體育鍛煉是必不可少的。
宇航員在太空生活也離不開體育鍛煉。除了增強體質,還有其特殊的意義:增強對失重等太空環境的適應能力,減少太空飛行中惡劣環境對航天員的有害影響。在長期空間站裏,有專門為宇航員設計的“小體育場”供他們鍛煉,還設置了壹些特殊的太空運動器材供宇航員使用。這些裝置包括自行車測力計、微型軌道、彈簧張緊器和負壓缸。
在宇宙航行的宇航員和地球上的人壹樣,需要個人的清潔衛生處理,比如刷牙、洗臉、洗澡、小便等等。在失重狀態下處理衛生和垃圾是非常復雜的,需要特殊的設施和技能。
當妳在失重狀態下刷牙時,牙膏泡沫容易漂浮,水滴會漂浮在艙內,會影響人的健康和儀器的正常工作。飛船裏的宇航員不能帶地面刷牙的工具和方法。那樣的話,水在某個點漏出來的話可能會浮起來,所以宇航員只能用更簡單的方法刷牙。美國使用壹種特殊的橡皮糖,讓宇航員充分咀嚼,而不是刷牙,以達到清潔牙齒的目的。宇航員洗臉時,實際上是用浸有清洗液的濕毛巾擦洗面部。然後,在按摩刷上放壹條毛巾梳理頭發。
宇航員如果在空間站生活很長時間,需要洗澡。長期載人空間站配備有航天工程技術人員設計制造的太空浴室設施。這種浴室無非就是壹個功能強大的尼龍布淋浴罩。淋浴罩上下有固定框架,天花板與地板相連,就成了壹個封閉的淋浴罩,平時折疊固定在客廳的天花板上。天花板上還設有圓形水箱、噴頭、電加熱器、洗澡用的水箱和與大水箱連通的管道。
洗澡前,準備好廢水回收凈化裝置中的凈化吸附劑,回收凈化洗澡時的汙水,然後清洗供水管道、抽水裝置、過濾凈化裝置(去除雜質和異味),放下卷在天花板上的尼龍罩,直對底框並固定,形成壹個與天花板地板相連的圓桶,就像壹個完全透明的玻璃罐。啟動電加熱器,將水箱中的水加熱到合適的溫度,這時人們就可以脫下衣服進入浴室了。缸下有壹雙固定拖鞋,這樣人穿上後就不會飄了。在打開水龍頭之前,應該戴上呼吸器。呼吸器與通向外部的軟管相連。宇航員可以呼吸艙內的空氣,避免洗澡時空氣和水蒸氣混合物被吸入呼吸道的危險。宇航員洗澡的時候要塞住耳朵,戴上護目鏡,就像潛水員壹樣。壹切準備就緒後,就可以打開水龍頭,壹股細細的水流噴在身上,形成壹層水膜,上面有無數的氣泡。妳必須用毛巾或吸水刷把水吸走。水在失重狀態下不會自動流出,在壓力作用下水箱內有空氣時,水會不斷流出。
航天員大小便在飛船上的處置也是相當科學的。小便器是特制的,馬桶用塑料套管連接。排便後迅速關閉橡膠閥門,糞便通過氣流落入透氣的集便袋,再用密封袋密封後放入坐便器,滿了會自動彈出艙外。
這就是宇航員的特殊生活,難道真的不精彩嗎?
太空飛行:指人造地球衛星和航天器在地球附近的空間或太陽系的空間飛行。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工具書總是顯得比較陳舊或者定義模糊、不準確。雖然有壹些跟隨形勢發展的局部修改,但往往會引發矛盾。
在現代自然科學中,“宇宙”采用上述第二種解釋。壹般來說,宇宙是空間和時間的總和。我們的祖先早就對宇宙有了正確的認識。漢代古書《淮南齊風俗訓》說“四方謂之宇宙,過去謂之宇宙”。漢代著名天文學家張衡說:“宇宙是無限的,宇宙是無限的。”。
隨著科技的發展,空間和時間的劃分越來越精確。
在生產力低下的古代,人們把時間分成日、月、天就夠了。後來為了方便區分小時和小時。火車、汽車、飛機等現代工業和交通工具的興起,進壹步要求分分秒秒的劃分。對於現代科技來說,這還不夠,還需要毫秒、微秒和納秒來計時。
空間的劃分也是如此。在古代,天、空、地的概念已經足夠,但遠遠不能滿足現代科技的要求。尤其是空間技術誕生後,要求嚴格區分“天空”和“太空”。“天”是指地球大氣層之外的廣闊空間。這大致相當於“天空”和“太空”。說“大致”是因為如果日月星辰不包括地球,“天空”只存在於地球大氣層之外,那麽“天空”就是空間,而“空間”壹般說是“極高的天空”,並沒有準確的物理性質劃分。
“空”是指地球表面以上的大氣空間。
按照上面的分類,天氣、天氣預報、星空是不是都被譽為“空氣”、“空氣預報”、“星空”?但是這裏有壹個約定俗成的問題,不需要修改,也不會產生歧義。同樣,現在使用的“空間科學(技術)”壹詞也應稱為“空間科學(技術)”。如果“空間”這個術語太模糊,就需要重新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