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民族文化以其各自獨特的個性和張揚的魅力,不斷地超越自我、保護自我和發展自我。開發貝葉文化,是為了更好地利用、保護和發展民族文化資源。開發和利用必須在保護和發展的前提下進行,保護和發展也是為了能更好開發和利用。貝葉文化資源的開發,也必須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 西雙版納州實施“科教興州、旅遊強州”的發展戰略,加大了景區景點等旅遊設施的建設,民族文化資源作為壹種不可再生的資源,壹是建成了熱帶植物園、傣族園、原始森林公園、野象谷、熱帶花卉園等壹批精品景點景區和壹些民族文化生態村;二是開發部分民族的飲食文化和壹些民族民間歌舞藝術;三是開發了少數有限的民族民間醫藥和保健文化;四是收集、整理了數量有限的貝葉典籍、口碑文獻及民族文物等。這些有限的開發和利用,仍處於各自為陣、規模小、層次低的初始階段,更多的是註重了文化的表現形式,對文化蘊含的精神實質的挖掘還不夠充分,對貝葉文化資源的開發層次較低,開發的範圍和內容十分有限。雖然對我州社會經濟發展起到了壹定的作用,但並沒有充分地發揮出其文化的經濟價值,也沒能將文化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的優勢。其主要原因在於:
1、對貝葉文化資源研究開發的投入不足
對貝葉文化資源研究開發的投入,不僅僅是資金的投入,還包括人力資源的投入。西雙版納州由於經濟發展滯後,地方政府財力有限,地方財政是吃飯財政,對民族文化資源研究開發的資金投入也十分有限。
2、貝葉文化缺乏深層次的開發利用
由於對貝葉文化資源的開發投入不足,缺乏深層次開發,各種文化產品的附加值不高,現有民族文化產品難以形成產業規模,所占領的市場有限,導致對現有貝葉文化資源利用率不高。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西雙版納州旅遊業,上世紀末發展勢頭極為強勁,但由於缺乏文化的含量,旅遊產業的提升壹直上不去,其根本的原因,也就是對貝葉文化的開發利用不夠。
3、研究和開發貝葉文化的人才嚴重缺乏
貝葉文化的開發和保護,離不開人才的培養。目前,精通本民族文化且漢文化造詣較高的少數民族專家、學者屈指可數,且出現了嚴重斷層現象。僅就目前《中國貝葉經全集》的翻譯整理工作而言,主要表現:壹是翻譯研究人員少,翻譯研究的水平不高。二是翻譯人才資源配置不合理。能從事翻譯研究的人員,在其他單位部門身兼數職,沒有精力更多從事研究翻譯工作,而從事專業翻譯研究的機構中,翻譯研究人才青黃不接,綜合素質有待提高。研究翻譯人才嚴重缺乏,給西雙版納貝葉文化資源的挖掘、研究、開發和利用帶來了較大的影響。 民族文化是不可再生的資源,必須加以搶救和保護。對貝葉文化資源的保護和發展,要吸取前人重開發,輕保護,重自然資源的開發,輕人文資源的開發的教訓。要振興西雙版納的經濟,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就是要充分利用貝葉文化的資源,發揮資源優勢,突出地方特色,正確處理經濟建設與保護發展民族文化的關系,即要繼承和發揚民族優秀的文化成果,又要註意吸收其他民族優秀的文化成果,同時也要註意吸收國外先進文化和人類壹切優秀文化成果。
首先,認真組織開展貝葉文化資源的調查、評估對民族文化中不可再生的部分,必須加以及時搶救和保護,切實解決好民族文化的傳承問題。壹是對民間流傳的宗教經書、古籍器物加快收集、整理,及時搶救和保護。二是對健在的民間藝人、僧侶等完善保護政策,給予事實、生活上的保障,提供傳藝帶徒的條件,讓他們的知識和技藝代代相傳。
其次,在摸清家底的基礎上提出規劃,這樣才能做到突出特色,發揮優勢。對生態文化資源和建築民居等文化資源,進行統壹規劃,利用自治權利立法保護。對特色建築、民居進行保護性修繕,突出特色,保存其傳統風格。
再次,加強對貝葉文化研究人才的培養,建立培養人才、引進人才、留住人才、利用人才的機制,形成結構合理、特色鮮明的民族文化研究人才隊伍,培養和造就壹大批民族文化優秀人才,來促進貝葉文化的研究和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