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古籍中的小腸病簡介

古籍中的小腸病簡介

小腸病為病證名,六腑病候之壹。小腸受盛胃中水谷,主轉輸清濁,與心相為表裏,其病有寒熱虛實之分,多由客寒蘊熱、氣滯郁結或氣虛不禁所致。臨床表現多見二便失常,並可兼見心經癥狀。《黃帝內經靈樞·邪氣藏府病形篇》:“小腸病者,小腹痛,腰脊控睪而痛。”《金匱要略·五臟風寒積聚病脈證並治》:“小腸有寒者,其人下重便血;有熱者,必痔。”《太平聖惠方》卷四:“若虛則生寒,寒則腸中痛,驚跳,乍來乍去,小便數,此則小腸虛冷之候也。”又“小腸實則生熱,熱則心下急痹,口張,舌上生瘡,身熱來去,汗出,心煩身重,小腹脹急,小便赤澀不利,則為小腸實熱之候也。”《雜病源流犀燭·小腸病源流》:“小腸氣,小腸經病也,小腹引睪丸,連腰脊而痛。”“小腸癰,小腸火熱病也,……其癥發熱惡寒,脈芤而數,膚皮錯縱,腹急漸腫,按之內痛,大便重墜,小便澀滯若淋。”治宜通利小腸、清心瀉火等法。

詳見百科詞條:小腸病 [ 最後修訂於2015/9/11 10:06:55 ***375字 ] 以下結果自動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現與主題不相關的內容,請自行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