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為什麽清朝的嬪妃都那麽醜?美女在哪裏?

為什麽清朝的嬪妃都那麽醜?美女在哪裏?

由於清朝獨特的八旗制度,外貌並不是朝廷選擇宮女的主要標準。

按照順治皇帝1653年的聖旨,皇後和妃子要從外蒙古滿族官員、貝勒等高官的女兒中選拔,八旗官員的女兒只要14到16歲就必須參加三年壹次的選秀。這壹制度壹直延續至今,並逐漸完善。

在這種選拔制度下,嬪妃只能從旗號中產生,社會年輕女性進入後宮的途徑基本被堵死。

清朝的種族偏見不僅體現在旗手和非旗手之間。即使是旗手,也不是所有的適齡女性都有資格參加嬪妃的選拔。

在有資格產生後妃的八旗中,滿族和其他民族的後宮表現也大相徑庭。根據《清代後妃》中的《清代後妃表》,在187位清代後妃中,滿族有136位,蒙古族有21位,可見皇帝擇偶的範圍非常有限。

而且就算妳通過了種族關,進入了後宮的選拔程序,長相也不是勝出的首要條件。最重要的是家庭地位。

在選拔後宮的時候,年輕女性必須按照她們的旗色依次入宮,她們的家庭背景會被特別標註在車上。入宮後分為五組接受皇帝或皇太後的選拔。被選中的人必須留下壹個牌子,上面記錄著參加選舉的婦女的旗幟、家庭和年齡,以供參考。

在清朝統治者的選秀標準中,“品德”與“門第”同等重要。在清代後妃的稱謂中,“淑德”、“段良”、“孝”、“世家”、“門第”都是高頻詞。

相比之下,外貌往往不是最重要的考慮因素。比如葉赫那拉靜芬,長得很平庸,但因為她是慈禧太後的侄女,她最終成為了光緒的玉龍皇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