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戰國時期的孟子,論孟子萬章。
原文摘錄:
孝子是對親人最大的尊重;對親人的尊重,無非是養天下。身為天子之父,尊敬至上;要提升世界,把它提升到極致。《詩》曰:‘常言孝,孝為則。”
解釋:
孝子最大的孝道就是孝敬父母;孝敬父母的最高標準是用全世界來支持他們。身為天子之父,是最崇高的地位;用全世界來支持我的父親,就是最高的支持。《詩經》說:“常存孝,孝為法。
擴展數據
孟子繼承了孔子的“孝”論,對於什麽是真正的“孝”,他也有與孔子相似的看法。孟子認為曾淵只是照顧父母的嘴和腸,不是真正的孝子,但像曾子那樣照顧父母的心,才是真正的孝子。可見,只有物質上供養父母才是孝順,而不是真正的“孝順”。只有用愛恭敬有禮地贍養父母,才稱得上真正的“孝”。
在孟子看來,“孝”也是壹切仁義道德的基礎。“仁是真理,孝則足矣。”孝道不僅僅是侍奉父母,而是像壹顆種子,從中可以長出仁義智禮四個非常重要的分支,壹個人有。
在這篇文章中,孟子不僅闡明了聖人之孝的含義,還談到了對“天”的壹些看法,具體體現在第五章和第六章。“天”是壹種自然的東西,在我們祖先的崇敬和想象中逐漸發展成為壹種至高無上的存在。
無論從歷史發展的角度,還是從儒家思想的內在傳承和演變來看,“天”的含義都是非常復雜的。不清楚的事情,與其分開說,不如理解。在孟子的學說中,“天命觀”並不是最重要的部分。他更關心人力資源力所能及的追求,但對命運所在的人力資源之外的部分並不冷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