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龍崇拜是壹種極其重要的民間信仰,它是由毒蛇禁忌轉變而來,與蛇圖騰崇拜沒有必然的聯系。
龍是我國古代傳說中的壹種神異動物,四靈之壹。我國人民對龍是很崇拜的。我們把對龍的崇拜稱為“龍崇拜”。龍崇拜是壹種民間信仰習俗。根據現有的材料,我們可以斷定:崇龍習俗早在8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早期就已經產生了。遼寧阜新查海遺址出土的龍形堆塑和龍紋陶片,可以充分說明這壹點。崇龍習俗的產生與人們的生產、生活條件密切相關。遼河流域是中國崇龍習俗的發源地。
長期以來,學術界對於龍的原型爭論不休,發表的文章數以百計,提出了二、三十種觀點。主要有兩種:壹種認為是蛇,另壹種認為是鱷魚。秦漢以後的龍形壹般為四條腿,鱷魚恰好有四條腿,蛇沒有腿。因此,許多人認為龍的原型是鱷魚,而不是蛇。最近幾十年來,出土了許多新石器時代的龍。我們發現,先秦時期四條腿的龍是極少的,最早的龍是沒有腿的,後來漸漸出現了壹條腿的龍,兩條腿的龍,最後才出現四條腿龍。古往今來的龍都有壹個***同的形貌特征——蛇身,這個形貌特征同時也是龍的主要形貌特征。據此斷定:龍的原型就是蛇。後來所流行的龍形是人們對蛇的形貌進行了各種改造和加工之後才得以形成的。龍的形貌特征具有豐富的文化涵義。
許多人認為龍崇拜是由蛇圖騰崇拜發展而來的,事實並非如此。很多材料表明,漢族歷來流行毒蛇禁忌習俗,而不是蛇圖騰崇拜習俗。查海遺址所出土的文物中,就有材料可以說明這壹點。龍崇拜只能由毒蛇禁忌轉變而來,不能由蛇圖騰崇拜發展而來。古代越族流行崇蛇習俗,很多越部落都以蛇作為本部落的圖騰,但是他們的崇蛇習俗都沒有發展為崇龍習俗。這些材料說明中國的龍崇拜不是由蛇圖騰崇拜發展而來的。
禁忌與崇拜是壹對矛盾範疇,互為存在的前提,在壹定條件下相互轉化禁忌包含著兩種相互對立的情感,這兩種相互對立的情感在崇拜中也是存在的,只是各自所占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不同。漢族對毒蛇持禁忌態度,不敢觸摸、碰撞毒蛇,不敢直呼其名,盡量躲避毒蛇,萬壹碰到毒蛇,或者把毒蛇趕走,或者把毒蛇打死,或者自己逃之夭夭。然而,當人們利用毒蛇來嚇唬、趕走毒蟲和其他壹切可能危害人類的東西的時候,人們對毒蛇持崇拜態度。
長期以來,漢族流行撒灰除蟲習俗。《周禮》裏面就有記載。現在每年二月初二龍擡頭節期間,仍然可以看到這種習俗的殘余形態。簡單他說,撒灰除蟲習俗和利用毒蛇的形貌來避邪禦兇的習俗最終演變為崇龍習俗。人們把那個形貌象毒蛇的東西稱為“龍”,把它當作能夠避邪禦兇的保護神進行崇拜,毒蛇禁忌就轉變為龍崇拜了。
從文化涵義的演變來說,龍崇拜經歷了由保護神、水神、專制皇權的象征到民族文化的象征等幾個階段:從形貌的演變來說,龍經歷了由蛇形、豬頭蛇身形到了馬頭蛇身形等幾個階段。
人們所賦予龍的文化涵義很多,主要有百蟲之長、保護神、水神、祥瑞的象征、專制皇權的象征、民族文化的象征等。這些文化涵義不是壹時壹地形成的,而是逐漸豐富起來的。有些文化涵義已經消失了,有些文化涵義至今仍然存在。
龍崇拜是壹種靈物崇拜,而不是圖騰崇拜。
我國絕大多數民族都崇龍。少數民族崇龍習俗是受漢族崇龍習俗的影響而形成的。少數民族崇龍的歷史也是很悠久的。
西方國家龍的原型也是毒蛇。中國人崇龍,把龍當作吉祥幸福的象征;西方國家卻把龍當作邪惡的象征,形成了屠龍習俗。西方國家流行許多屠龍故事,有些地方現在每年還定期舉行刺龍表演。這種習俗與中國的崇龍習俗形成了鮮明的對照。西方國家對毒蛇也是持禁忌態度的。造成中西龍俗差別如此之大的根本原因就在於中西思維方式不同。
龍是人們想象力的偉大創造,龍崇拜是壹種極其重要的民間信仰,崇龍習俗是壹種優秀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