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歷皇帝的定陵成為明十三陵中唯壹的開放式陵墓。最不幸的原因是,開定陵的原因並不是真的想開,而是把它作為開長陵的練手工具。
萬歷皇帝生前當皇帝的時候,被認為是壹位奇葩的大師。他十幾年沒上朝,沒想到幾百年後他的陵墓得到了奇妙的處理。
郭沫若是萬歷帝陵定陵發掘的主要原因。當時在郭沫若的推動下,明史專家吳晗說服了領導,決定挖掘定陵。
郭沫若是皇陵的狂熱挖掘者。他最想挖的不是定陵,而是明朝開國元勛朱棣的長陵。但由於缺乏相應的經驗,開設了與長陵規模相近的定陵。
郭沫若壹生最想挖的三座陵墓是秦始皇陵。秦始皇陵規模巨大,這意味著要花600億元才能把上面的山搬走。第二個是甘嶺。歷史上的武則天墓,那麽多盜墓賊都炸不出壹個洞來,郭沫若對此毫無信心。第三個是明朝永樂皇帝的陵墓。僅由永樂皇帝來思考,似乎相對簡單。
郭沫若認為,所有帝王陵墓都應該開放,因為埋葬在下面的文物應該與世界共享。如果壹直埋在地下,就失去了價值。
但甘霖的堅定,在盜墓界壹直是眾所周知的。幾百年後,盜墓賊未能打洞,郭沫若對此毫無信心,終於將目光投向了朱迪的長陵。
為什麽郭沫若對這三座墓如此情有獨鐘?這裏面還是有文人私心的。
相傳《蘭亭集序》可能葬在唐高宗和武則天合葬的甘陵。眾所周知,《蘭亭序》在文壇上占有重要地位。在文人眼裏,能看到原著,死而無憾。至於這個陵墓裏是否真的有《蘭亭集序》,只有打開了才能知道。
永樂大典可能藏在明朝開國皇帝朱棣的墓中。朱迪壹生做了兩件震驚世界的事情。壹個是派遣鄭和七下西洋,壹個是斥巨資修建古代百科全書《永樂大典》。這套書有1萬多冊,2萬多冊,3.7億字。在當時是古代文化典籍的瑰寶,但這套書流傳至今的版本並不完整。
如果在另壹個地方有完整版的《永樂大典》,那很可能是在朱蒂的陵墓裏。
對於這種對缺失文化的狂熱追求,長陵自然是郭沫若最想要的墓葬之壹。但因為技術不夠成熟,怕貿然打開長陵,對裏面的文物造成破壞,所以把萬歷定陵作為訓練對象。誰讓他的結構和長陵相似?
萬歷大概不會想到自己這麽倒黴。他的墳墓被挖得像只小白鼠,但他只是想積累挖朱迪墳墓的經驗。
1955,郭沫若終於將夢想付諸行動。但他沒有想到,定陵開陵後,由於文物保護技術不達標,定陵精美的葬服直接被氧化,許多精美的袍服、帛被破壞,完全失去了精美的模樣。
沒想到,在幾年後的那個特殊時期,定陵博物館裏萬歷皇帝和他的兩位皇後的靈柩被憤怒的民眾拉到廣場上焚燒。
這期間很多文物被毀,定陵的文物只看到了幾年的曙光,被歸為塵埃。這次發掘應該給整個考古界帶來了巨大的打擊,沒多久人們就意識到了這個巨大的錯誤。此事發生後,陵墓的所有發掘工作停止,並規定如果陵墓未被破壞,需要進行搶救性發掘,不允許主動發掘陵墓。
定陵事件後,郭沫若也想挖長陵和乾陵。有了定陵的經驗,郭沫若後來的申請都是泥牛入海。
十三陵的皇帝們可能從來沒有想到,他們會在有生之年盡力阻止盜墓賊盜墓,但他們絕對不會想到,自己會被壹群有證之人挖走。正是因為定陵造成的破壞,其他所有的十三陵才逃過了主動發掘的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