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三大半島的中南半島

三大半島的中南半島

壹個類似電影片名或出自歷史教科書中的名詞,事實上它離奇的身世和遭遇,遠超乎影片膠卷所能承受的程度。顧名思義,中南半島的區域位於印度與中國大陸間,廣義的說,包含了越南、柬埔寨、老撾、泰國、馬來西亞和緬甸等國家,狹義的範圍就只指越南、柬埔寨、老撾3國領地。哺育這塊區域的母親是湄公河,西元1世紀,在中國古籍裏,湄公河養育出扶南這個國家,5個世紀後轉型為真臘,接著上演的是群雄爭霸與英法殖民勢力介入的角逐戰,紛亂的戰史壹直寫至二十世紀末。塵埃底定,旅遊勢力開始萌芽,好鬥的中南半島蛻變成壹塊吸取觀光外匯的吸金石,越、柬、寮、緬各憑本事引領風騷,展現迥異於世界其他地域的風華。

中南半島全年幹濕兩季分明,屬於熱帶季風區域。

中南半島盛行的是印度教和佛教。

在中南半島歷史中,印度教、佛教的影響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My Son占婆(Champa)王朝古跡遺址,位於峴港西南方的山區內,在第四~十三世紀時,曾是越南古代占婆王朝宗教與學術的中心,也是占婆王朝幾位帝王的陵寢所在地。而這也是繼柬埔寨的吳哥窟之外,也是世界上重要文化遺產。

My Son是個地名(譯音)在西元四至六世紀的時候,印度文化隨著貿易東傳到中南半島,在中南半島的信仰、政治、文化藝術、社會結構等方面,也受到重大影響。當時的占婆王朝,信仰印度教,在My Son建造學院、寺廟,博學鴻儒、虔誠僧侶都聚集在此,印度教宗教神像、聖物(獅、象)、傳統裝飾圖案,刻畫裝飾在建築墻壁上。所以,My Son遺址與柬埔寨吳哥窟(Angkor)、緬甸的Bagan、泰國的大城(Ayuthaya)、印尼爪哇的婆羅浮屠(Borobudur)等同受印度教影響的東南亞古跡遺址,建築藝術形式幾乎壹樣。由於占婆王朝與爪哇王室交好,有密切的通婚關系,所以My Son遺址與爪哇婆羅浮屠遺址,建築風格更相近。

My Son遺址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中,也是目前越南中部相當知名的旅遊景點。目前,My Son遺址只剩幾座佛塔、墻壁、石雕,***有10個建築群,所在面積相當廣大,這些剩下的建築遺址,以紅磚、石頭違建材,佛塔有的形狀完整,有的則傾倒成堆,不過塔上的宗教神像依稀可見,破壞之神「濕婆」(Shiva)及天界舞女「阿帕莎喇」(Apsara)是現場看到最多的神像。獅、象神獸裝飾圖案,在頹倒的墻壁、毀壞的神像底座都可以看得到。尤其是張著大嘴的獅子造型,被作成出水口的壁飾,造工精致,由小見大,可見當時占婆人匠心獨具的藝術文化,曾在中南半島東部發光發熱,締造絕美的藝術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