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英文參考棉花玫瑰木槿葉
3支木槿葉
木槿葉
木芙蓉葉
木槿葉
別名地芙蓉、木槿、山芙蓉、胡麗華、三邊花、木棉。
來源於錦葵科木芙蓉的葉。
植株形式的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2 ~ 5米,莖、葉、果柄、小苞片和花萼上密被星狀毛和短柔毛。莖是圓柱形的。葉互生,橢圓形心形,直徑7 ~ 18 cm,掌狀分裂5 ~ 7片,邊緣有鈍齒;葉柄長5 ~ 13厘米。花大,直徑約8厘米;花梗長5 ~ 10 cm,頂端附近有節;小苞片8 ~ 10,線形;花萼鐘形,長約2.5厘米,裂片卵形;花瓣白色或粉紅色,開放後逐漸變暗,單瓣或重瓣,基部與雄蕊柱合生;子房5室。蒴果扁圓形,直徑22.5 ~ 3厘米,5瓣,密被淡黃剛毛或綿狀毛。種子多,腎形,背面有長毛。花期8月~ 65438+10月,果期9月~ 165438+10月。
全國各地都有栽培。
夏秋兩季采收,曬幹。
性狀葉多卷曲破碎,完整葉展平後呈橢圓形心形,有3 ~ 7片淺裂葉,三角形裂片。上表面暗黃綠色,下表面灰綠色,有7 ~ 11脈,兩側突起。輕微的呼吸和微辛辣的味道。
化學成分包括黃酮苷、酚類、氨基酸、還原糖和粘液。
性涼,味微辛。
功能:清肺涼血,消腫排膿。可用於治療肺熱咳嗽、肥厚性鼻炎、淋巴結炎、闌尾炎、癰膿腫、急性中耳炎、燒燙傷。
木槿葉消腫膏方子拼音:tu nggāo方子:木槿葉、薄荷葉、紫莖澤蘭葉、桐葉、牛膝葉、大黃(分別粉碎)等份。...
鐵環三川烏頭30g生草烏30g生半夏30g赤小豆30g芙蓉葉30g五倍子30g白及30g做法:將以上七味打粉。...
十葉散拼音:shíyès?n《古方與精華》卷二:成分:芙蓉葉、荷葉、芭蕉葉、菊花葉、金銀花葉、紫蘇葉、柳葉、槐葉。...
jidúq ngliángliángs n粉拼音:jidúq ngliángs?n方:芙蓉葉5元,大青葉5元,青黛2元,黃任重2元。方法:...
蕭中膏藥拼音:Xiāoz zhǒnggāo處方:芙蓉葉、紫荊皮各150克,白芷、骨碎補、獨活、何首烏、天南星各90克,橙、桔。...
更多的藥方使用了中藥木槿葉
壹種由木槿葉、鐵環粉、川烏30克、草烏30克、半夏30克、赤小豆30克、木槿葉30克、五倍子30克、白芨30克制成的中成藥及其制備方法。...
芙蓉粉安標準號:WS3B154293處方:芙蓉葉100g阿拉伯膠(炒)50g川烏10g大黃50g。...
尚同酊ng標編號:WS3B132693處方:芙蓉葉50g徐長卿20g花椒20g朱砂根20g雪花蓮。...
瘡炎靈軟膏Ao標準編號:WS3B098191本品為木槿葉制成的軟膏。方法:取本品5000克木槿葉洗凈。...
腮腺膏吉標準號:WS3B166393處方:芙蓉葉230g白芷85g大黃85g萱草根10g赤小豆。...
更多使用木槿葉的中成藥。
古籍《擇醫大全》芙蓉葉:【卷八】癰敷主方馬虎。五倍子(壹兩,略炒),生大黃(四錢),秋芙蓉葉(六錢),醋,放在瓢裏煮。在應用結束時充分攪拌以留下頂部。...
《辨證論治準則:選藥》:【卷六】跌打損傷、筋骨斷裂、跌打磕碰、木石碎傷、紅腫疼痛的外治法。木槿葉(二兩)紫金皮白芷(五分壹個)...
植福堂良方:【第四卷,良方公選】外圍藥柳下銀奴(各四兩)曹無五倍子石膏大黃(各六兩)芙蓉葉上的* *為末,若毒硬則用綠豆粉加醋調和,若毒軟則用蜂蜜。...
本草綱目:【木部卷三十六】木槿背疽,乳癰惡瘡,未完成與否。而用木槿葉,或根皮,或花,或生研,或幹研粉,用蜂蜜塗於腫處。...
外科外來處方:[第1卷]圍藥物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