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焦梔子簡介

焦梔子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英文參考 3 概述 4 焦梔子的炮制方法 5 焦梔子的性狀 6 梔子的性味歸經 7 梔子的功效與主治 8 焦梔子的炮制作用 9 梔子的炮制研究 9.1 對化學成分的影響 9.2 對藥理作用的影響 9.3 工藝研究 10 焦梔子的貯存方法 11 焦梔子的藥典標準 11.1 品名 11.2 來源 11.3 制法 11.4 性狀 11.5 含量測定 11.6 鑒別、檢查 11.7 性味與歸經 11.8 功能與主治 11.9 用法與用量 11.10 貯藏 11.11 出處 12 參考資料 附: 1 用到中藥焦梔子的方劑 2 用到中藥焦梔子的中成藥 3 古籍中的焦梔子 1 拼音

jiāo zhī zǐ

2 英文參考

stirbaked FRUCTUS GARDENIAE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概述

焦梔子為梔子的炮制品。梔子的炒法晉代已有,見《肘後備急方》。梔子為茜草科植物梔子Gardenia ja *** inoides Ellis的幹燥成熟果實[1]。焦梔子表面焦黃色[1]。梔子苦寒之性甚強,易傷中氣,且對胃有 *** 性,脾胃較弱者服後易吐,炒後可除此弊[1]。焦梔子有清熱除煩的功用[1]。焦梔子比炒梔子苦寒之性略弱,壹般脾胃較虛弱者可用焦梔子[1]。常用於熱郁心煩,肝熱目赤[1]。如治熱病心煩,胬肉攀睛,羞澀難開[1]。

4 焦梔子的炮制方法

漢代有擘破(《註解傷寒論》)的炮制方法[1]。

晉代有炒炭、燒末(《肘後備急方》)的方法[1]。

南北朝劉宋時代有甘草水制(《雷公炮炙論》)[1]。

唐代有炙法(《備急千金藥方》)[1]。

宋代增加了“炙酥拌微炒”(《太平聖惠方》)、姜汁炒焦黃(《產寶雜錄》)等炮制方法[1]。

元代提出“炒令十分有二焦黑”(《丹溪心法》)及蒸制(《世醫得效方》)[1]。

明代炮制方法較多,有微炒、煮制(《普濟方》)、紙裹煨(《奇效良方》)、酒浸(《外科理例》)、童便炒(《醫學入門》)、蜜制(《壽世保元》)、鹽水炒黑(《宋氏女科秘書》)、炒焦(《景嶽全書》)、酒洗(《審視瑤函》)等炮制方法[1]。

清代多用輔料制,有酒炒(《外科大成》)、姜汁炒黑(《本經逢原》)、烏藥拌炒、蒲黃炒(《得配本草》)[1]。同時還對炮制作用的論述也比較多,如“生用瀉火,炒黑止血,姜汁炒止煩嘔,內熱用仁,表熱用皮”(《本草備要》);“淋癥童便炒,退虛火鹽水炒,劫心胃火痛姜汁炒,熱痛烏藥拌炒,清胃血蒲黃炒”(《得配本草》)[1]。

現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炒黃、炒焦、炒炭等[1]。

凈梔子的制法: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碾碎[1]。

焦梔子的炮制方法為:取梔子碎塊,置炒制容器內,用中火加熱,炒至焦黃色,取出晾涼[1]。

5 焦梔子的性狀

梔子為不規則碎塊狀[1]。表面紅黃色或棕紅色[1]。果皮薄而脆,略有光澤[1]。種子扁卵圓形,紅黃色[1]。味微酸而苦[1]。

焦梔子表面焦黃色[1]。

6 梔子的性味歸經

梔子味苦,性寒[1]。歸心、肺、三焦經[1]。

7 梔子的功效與主治

梔子具有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涼血解毒;外用消腫止痛的功能。用於熱病心煩,濕熱黃疸,淋證澀痛,血熱吐衄,目赤腫痛,火毒瘡瘍;外治扭挫傷痛。(《中華人民***和國藥典》(2010年版))

梔子具有瀉火除煩,清熱利尿,涼血解,毒的功能[1]。

梔子長於瀉火利濕,涼血解毒[1]。常用於溫病高熱,濕熱黃疸,濕熱淋癥,瘡瘍腫毒;外治扭傷跌損[1]。如治溫病高熱煩躁,神昏譫語的梔子仁湯(《不居集》),治濕熱黃疸的茵陳蒿湯(《註解傷寒論》),治跌打損傷,青腫疼痛,可用梔子研末與面粉、黃酒調敷[1]。

炒梔子與焦梔子功用相似,炒梔子比焦梔子苦寒之性略強,壹般熱較甚者可用炒梔子,脾胃較虛弱者可用焦梔子[1]。二者均有清熱除煩的功用[1]。常用於熱郁心煩,肝熱目赤[1]。如治熱病心煩,胬肉攀睛,羞澀難開[1]。

梔子炭善於涼血止血,多用於吐血、咯血、咳血、衄血、尿血、崩漏下血等[1]。如十灰散(《十藥神書》)[1]。

8 焦梔子的炮制作用

梔子長於瀉火利濕,涼血解毒[1]。常用於溫病高熱,濕熱黃疸,濕熱淋癥,瘡瘍腫毒;外治扭傷跌損[1]。如治溫病高熱煩躁,神昏譫語的梔子仁湯(《不居集》),治濕熱黃疸的茵陳蒿湯(《註解傷寒論》),治跌打損傷,青腫疼痛,可用梔子研末與面粉、黃酒調敷[1]。

梔子苦寒之性甚強,易傷中氣,且對胃有 *** 性,脾胃較弱者服後易吐,炒後可除此弊[1]。炒梔子與焦梔子功用相似,炒梔子比焦梔子苦寒之性略強,壹般熱較甚者可用炒梔子,脾胃較虛弱者可用焦梔子[1]。二者均有清熱除煩的功用[1]。常用於熱郁心煩,肝熱目赤[1]。如治熱病心煩,胬肉攀睛,羞澀難開[1]。

9 梔子的炮制研究

梔子含都桷子苷(京尼平苷geniposide)、梔子苷(gardenoside)、山梔子苷(shanzhiside)、梔子酮苷(gardoside)等多種環烯醚萜苷類以及熊果酸、綠原酸等多種有機酸類[1]。

9.1 對化學成分的影響

(1)對京尼平苷的影響:以梔子中京尼平苷為指標,用薄層掃描法對梔子及其炮制品進行分析比較[1]。實驗結果表明,京尼平苷主要集中在梔子仁中,梔子殼含量相當低;炒梔子和

焦梔子中京尼平苷含量均有所下降,焦梔子比炒梔子更明顯[1]。又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結果與上述大同小異,同時測出炒炭後梔子苷含量下降幅度較大[1]。

(2)對熊果酸的影響:對熊果酸的研究是采用薄層掃描法,分析比較了梔子生品及不同炮制品,結果表明,梔子生品、炒品、炒焦品、姜炙品、烘品1~4(烘制溫度為125℃、150℃、175℃、200C)中熊果酸含量無明顯差異,炒炭品、烘品4(烘制溫度200℃)中熊果酸較生品明顯降低[1]。

9.2 對藥理作用的影響

(1)對膽紅素的影響:山梔子對家兔結紮總輸膽管後,血中膽紅素出現量有輕度的抑制作用,生梔子與焦梔子之間差別不大[1]。

(2)止血作用:生梔子與焦梔子給家兔註射1.5g的劑量時均有顯著縮短血凝時間的作用;而在0.75g劑量時,生山梔仍有作用,焦山梔則無此作用[1]。

(3)退熱作用:對註射酵母液而引起發熱的家兔,生山梔有明顯的解熱作用,而焦山梔無此作用[1]。

(4)抗炎作用:生梔子的抗炎作用最強,經不同方法炮制後的梔子抗炎作用明顯減弱,且隨溫度升高,抗炎作用逐漸降低[1]。當溫度超過175℃時,抗炎作用消失[1]。梔子加熱炮制後抗炎作用消失的主要原因是由於京尼平苷受熱破壞或分解所致[1]。

(5)對胃酸分泌和胃蛋白酶活性的影響:梔子水煎液對胃酸分泌和胃蛋白酶活性均有明顯抑制作用,經不同方法炮制後,抑制作用減弱或消失[1]。

(6)護肝作用:梔子生品有明顯對抗CCl4所引起動物肝急性中毒的作用,經不同方法炮制後,護肝作用均降低[1]。實驗初步認為,梔子若用於急性黃疸型肝炎應以生品為好[1]。

另據報道,生山梔與焦山梔對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白喉桿菌的抑菌作用相似;對溶血性鏈球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的抑制作用以生山梔為佳;焦山梔則對痢疾桿菌的作用較生梔子略強,這壹點和中醫對大便溏薄者用焦山梔是壹致的[1]。

9.3 工藝研究

對烘法是否能代替炒法進行了研究,比較了生梔子、焦桅子、烘梔子的梔子苷含量,從定量結果看,烘和焦制品中梔子苷無顯著差異[1]。從兩種不同炮制方法加工後的樣品提取液的δ值看,δ烘值比δ焦值小,說明用烘的方法炮制得到的結果比較恒定,便於控制質量[1]。考查不同溫度炮制梔子炭對化學成分的影響,結果表明,梔子炮制後,梔子苷和鞣質均有明顯變化,隨溫度增高,梔子苷的含量遞減,當炮制溫度高於180℃以後,含量下降幅度較大,說明超過梔子苷熔點溫度(162℃~164℃)時,苷分解嚴重[1]。鞣質含量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加,但當高於200℃以上時,鞣質含量下降,且大部分炭化[1]。從而認為炒梔子溫度應控制在160℃~200℃之間[1]。

10 焦梔子的貯存方法

貯幹燥容器內,密閉,置通風幹燥處[1]。

11 焦梔子的藥典標準 11.1 品名

焦梔子

Jiaozhizi

GARDENIAE FRUCTUS PRAEPARATUS

11.2 來源

本品為梔子的炮制加工品。

11.3 制法

取梔子,或碾碎,照清炒法(附錄ⅡD)用中火炒至表面焦褐色或焦黑色,果皮內表面和種子表面為黃棕色或棕褐色,取出,放涼。

11.4 性狀

本品形狀同梔子或為不規則的碎塊,表面焦褐色或焦黑色。果皮內表面棕色,種子表面為黃棕色或棕褐色。氣微,味微酸而苦。

11.5 含量測定

同梔子藥材,含梔子苷(C17H24O10)不得少於l.0%。

11.6 鑒別、檢查

同梔子藥材。

11.7 性味與歸經

苦,寒。歸心、肺、i焦經。

11.8 功能與主治

涼血止血。用於血熱吐血,衄血,尿血,崩漏。

11.9 用法與用量

6~9g。

11.10 貯藏

同梔子藥材。

11.11 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