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學習國學,可以提高素養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要做到慎言、慎行,就要常常自省,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當今社會物欲橫流,誘-惑頗多,如何克制貪欲,就要靠平常多學、多思,以史為鑒,以人為鏡,雖不壹定能達到“貧而樂,富而好禮”的最高境界,但也壹定能做到“窮則獨善其身,富則接濟天下”。“書中自有黃金屋”這不是玩笑話,是壹個我們忽視了很久的很重要的問題。我們身為中國人最幸運的不過擁有祖輩聖賢們留給我們的金玉良言。這些經過千百年的印證的人生的體會,為人處事的道理,學習知識的方法甚至是細致入微的生活感悟,我們的祖先從不吝於賜教,早就傾囊相授了。
二、學習國學,必須取其精華
現代人學國學最重要的是明白為什麽而學?有人學《周易》是為了看風水,學道家是為了練氣功,中國自古以來興盛的是術,寂寞的是道。四書五經在古代是歷朝君王假以利用統治臣民的工具,有許多觀點論述不附合現代社會的需要,甚至是糟粕。所以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應多思考,以社會發展進步的眼光取其精華,古為今用。例如: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之。”統治者借此標榜自己是道德教化的化身,神化個人威信,以愚弄百姓,達到“君教臣死,臣不得不死”統治效果。現今社會雖也應“以德為政”,但我認為這“德”應是“良法”,“法制”才是社會進步的標誌,才是真正的“北辰”,才能“眾民擁之”。
三、學習國學,結合中西方文化對照借鑒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國學作為中華文明的主要載體,傳誦著中華文化的觀念文明。展現著中華民族的精神,使中華民族以特有品質和風貌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而縱觀世界文明史,我們同樣也可有所領悟。例如,數千年前古希臘文明已把智力健康和肢體健康相融合,形成了人類千古永恒的目標―“奧林匹亞”精神。公元前600―300年是“人類文明軸心時代”,中國產生了老子、孔子、孟子等思想家,他們正為“儒學治國”“政道治術”時,印度有了釋迦牟尼,創立的佛教流傳至今;西方有了德謨克利特、蘇格拉底、柏拉圖等偉大的哲學家。
因此,我們學習國學更應跳出關系圈,以國學的精華養成處世為人之道,以寬闊的胸襟,求實的態度,樹立自己人生的信仰,讓“國學經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努力實現人生價值。
壹個民族,壹個國家,如果沒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於沒有靈魂,就會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生存、發展和繁榮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動力,是中國人民精神風貌的集中體現。
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壹、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偉大民族精神。這種民族精神深深植根於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吸收了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創造了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有許多優秀的思想精華永遠值得我們發揚。“自強不息”的開拓精神;“厚德載物”的博大胸懷;“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主義精神;“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無私奉獻精神,“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的憂國憂民的情懷等等,這些凝結了中華民族精神的思想,對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載體是國學,只有接續國學薪火,才能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這是壹件大好事。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都要從做人開始。如果沒有做人的基礎,那就既不會有民族精神,更不會有革命精神。做人從哪裏開始?從灑掃庭除,應對進退開始;從國學啟蒙的“三百千”開始。這種學習......>>
問題二:國學對孩子的影響大嗎? 原來學習國學竟然有這麽多的好處,妳家孩子學了嗎?
家教智慧
每天十分鐘,成為自己家庭的教育顧問
曾經,美國雜誌記者勞特斯問李嘉誠先生:妳能成為華人首富,是因為什麽?勤勞?是比別人聰明?比別人更會溝通?李嘉誠就用兩個字回答:氣概。
氣概是什麽?氣概是壹個人的格局,壹個人的高度。為什麽關羽、張飛、諸葛亮會跟劉備打天下,是因為劉備有匡扶大漢的氣概。如果妳希望孩子長大能有壹番作為,培養他的精神氣概是最根本的。
勞特斯再問李嘉誠:妳這種氣概是怎麽培養出來的。李嘉誠先生感嘆:兒童時期學的《三字經》《千家詩》《詩經》《老子》《莊子》等,這些知識彌足珍貴,它令我終身受益!雖然李嘉誠只有初中畢業,但不影響他成為大企業家、大慈善家,所以壹個人的成就,關乎他小時候精神餵養的是什麽!
毫無疑問,李嘉誠用自己的人生經歷向我們證明了國學的魅力。如果從幼年開始,便註重孩子的國學教育,不僅僅能培養孩子擁有像李嘉誠那樣的氣概,還在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開發孩子的記憶力、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等方面具有積極的促進意義:
壹
有利於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中華傳統美德的18個德目中,有三分之壹是關於行為習慣的,如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勤勞節儉、誠實守信、謙虛禮貌等待等,這些良好習慣的養成,既要靠家長和老師的正面引導,也要靠國學知識的熏陶。
現在的孩子多是獨生子女,在家庭中是小太陽,兩代人四顆星圍繞著太陽轉,衣、食、住、行都以孩子的需求為中心,極易養成孩子自私、任性、驕傲、脆弱等不良習慣,生活中類事例比比皆是。對孩子進行國學教育,可以讓孩子在誦讀經典的過程中得到熏陶。如孩子讀了《弟子規》中“親有疾,藥先嘗,晝夜侍,不離床”後,便會產生感恩父母的初始心態,為以後孝敬父母打基礎;而當讀了“惟德學,惟才藝,不如人,當自勵。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戚”,就會引導孩子關註修德育才,少些與別人攀比吃穿的想法。
2
有助於開發孩子的記憶力
記憶力是人生學習和發展過程中最為重要的智力因素,記憶力好的人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都高人壹籌,即使是在交際場合,想要談吐文雅、引經據典也需要有較強的記憶能力。
心理學認為,人的記憶能力在兩周歲前就已經開發了65%,到6歲時開發至80%,所以孩子的記憶力是非常驚人的,千字有余的《弟子規》,整整千字的《千字文》,經過幾天時間的誦讀,孩子們能從頭到尾全篇背誦,而入學後的記憶力開發便很有限。因此,有效利用學前時間,通過誦讀國學經典來開發孩子的記憶力是很必要的。
幼兒時期熟記的知識是最牢固的,在以後的學習中很有用處。有人做過研究,幼兒時期誦讀過國學經典的孩子,到了初高中學習古文比沒誦讀的孩子上路快,理解深刻。同時,對寫作文有極大的幫助。很多孩子上初中後不會對聯,每年中考對聯的2分都有部分孩子得不全,如果將《笠翁對韻》、《聲律啟蒙》或者《訓蒙駢句》作為孩子誦讀內容,到了初中對聯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三
有利於幫助孩子識記和理解文字
江蘇輔延小學曾經做過國學教學實驗,這個教學實驗證實了,讀了三年國學的孩子,識字量基本達到了4000多個字,大家可知道,現在我們小學六年的語文教育,孩子也只能認識2450個字而已。所以,讀了三年國學的孩子的語文程度已經達到了高中生水平,甚至壹些聰慧肯用功的孩子已經達到大學中文系的水平。
四
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語言表達能力是人生最重要的能力之壹,能說壹口流利的普通話,做到聲音動聽,發音標準,是每個人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的追求。孩子們在誦讀國學經典的過程中,能夠壹邊走著舞步壹邊背誦,把握讀經“壹心二用”的特點。通過背誦,也鍛練了幼兒......>>
問題三:孩子學國學真的有用嗎? 可以說非常有用
1、學了國學後 孩子更懂禮貌
2、學會了孝順父母
3、學習經典的主要方式是誦讀,學習過程中眼到、口到、心到,可以促進智力的多方面發展,同時可以鍛煉孩子的表達能力。
望采納
問題四:學習國學孩子有什麽好處? 本文為家長朋友們主要介紹“”,希望可以幫助到家長朋友們,具體內容如下:好多智慧的媽媽爸爸們,都想讓孩子學習國學經典,但寶寶能從國學中能學到什麽呢?孩子學習國學到底有沒有好處呢?給寶寶選擇國學班有哪些註意事項呢? 1、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很多寶貴的教人怎樣做人做事的道理:“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三人行,必有我師益”“凡出言,信為先”......孩子在誦讀這些朗朗上後的語句時,不僅能夠識字認字,更是在潛移默化中學習了中國傳統文化及其中包含的的美德,培養起良好的人文素養、心理品質、道德品質和人生修養。2、開發孩子智力潛能,培養兒童記憶能力和語言學習能力。幼兒時期是寶寶智力和記憶能力發育的關鍵時期,寶寶如果在這壹階段通過學習經典古籍和詩歌,如《弟子規》、《三字經》等,可以有效地幫助他們進行智力和記憶力方面的開發,有實驗表明,通過學誦讀經典,他們的識字能力也會明顯提高,識字量明顯要超過壹般的小孩。在學習和朗誦古典文學經典的同時,寶寶也學習了優美經典的文字、文言、文章。孩子既學到了“語”又學到了“文”,兩者融合為壹個整體,為寶寶今後語文課程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也培養了寶寶良好的閱讀意識、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3、讓孩子養成好的行為習慣當前,大多數學生都是獨生子女,由於家庭的寵愛,家長的疏忽,以及社會環境的影響使現在許多孩子養成了不良的行為習慣:自理能力差,依賴性強;心裏不成熟,缺乏堅韌不拔的意誌;任性,我行我素,不顧他人感覺;自私狹隘》......而在《弟子規》、《論語》、《孟子》、《道德經》等先賢的著述中的大多經典恰恰是給出了解決這些問題的方式方法。學國學的三大環境1、多播放古典音樂,尤其能開發右腦的音樂,如:《潛腦音樂》、古琴曲等。音樂能讓寶寶心情放松,同時更能對國學中的意境有所***鳴。寶寶在輕松的環境下就能體驗到自由,學國學的熱情也就更旺了。2、多布置名畫:可選擇色彩比較亮麗的、莊嚴的、厚重的名畫,多熏陶不同風格的名家風範,這將直接提升孩子的審美標準。名畫不壹定要是很貴重的,有時壹張韻味十足的畫也是可以的,關鍵是畫的內涵和畫功。欣賞名畫也對孩子的品質和性格發展有著明顯的熏陶作用,可謂多利而無壹害。3、多跟孩子壹起讀經典。言傳不如身教,如果父母真的認可國學經典的教育價值,那就從自身做起,父母親的興趣也將直接傳遞給孩子,這“內在的環境布置”比外在的環境更重要得多!父母的陪同和支持是對孩子的最重要的鼓勵,父母同時也是孩子的第壹老師,指導作用是不可推卸的。這樣的親子活動好處多多,相信能得到孩子們的喜愛,不過,父母要合理安排好時間,萬不能壹味追求表面的背誦,而強迫孩子!給寶寶選擇國學班的註意事項1、考慮國學班的辦學質量和收費家長在為孩子選擇上國學班時,壹定要細心考察國學班的辦學質量。盡量選擇那些聲譽好的、影響力大的學校。現在社會上各種辦學機構令人眼花繚亂,其中的辦學質量也是良莠不齊,父母要多方打聽,最好親自考察壹下,盡量給孩子選擇壹個辦學質量好、收費又合理的國學班,這樣孩子才能真正學到知識,受到好的教育。2、家長自己也要適當學習國學知識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家長在送孩子到國學班學習時,自己也應該了解並熟悉壹些國學知識。這樣壹來,不僅自己收獲到了新的知識和思想,也可以跟孩子交流互動,促進孩子在學習上的的提高和進步。每壹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長為壹個自信、獨立、堅強、快樂並勇於承擔責任的人。而這與國學中對人的培養其實是殊途同歸的――中國傳統儒學文化對人的最高要求是“仁、義、禮、智、信”,家長在對孩子進......>>
問題五:學國學的孩子與不學國學的孩子有什麽區別 您所指的國學。。書法?變臉?京劇?中廚?中文?琵琶? 您說想回答您的人該怎麽回答呢?
問題六:少兒國學教育,能給孩子帶來什麽? 妳是否也聽過這樣的說法?有些家長因為害怕孩子在幼兒園、學校吃虧,就讓孩子做人別太“老實”了,結果使孩子變得十分自私,如同家中養了壹條狼,最先嘗到苦頭的就是父母,孩子想“咬”誰就“咬”誰,何談孝道。錯誤的道德觀,在當今社會中比比皆是,人們卻沒有認識到:中國人集體缺少國學教育,古人幾千年的智慧總結,卻被現代人遺忘了。教育孩子從國學入手,可以讓他們熟悉中國本我文化,就像孩子要餵母乳壹樣,國學更加適合土生土長的中國孩子,傳統文化中的那些故事,天生具有親切感,更能讓孩子印象深刻。我認為,如何定義國學並不重要,關鍵是家長要對國學有著正確的認識:第壹,國學是有價值的;第二,國學是可以應用的。中國對世界的影響,其實就是中國傳統文化對世界的影響。未來社會裏,中國傳統文化壹定會更有發展,國學氛圍會越來越濃郁,當孩子們在學科成績上“旗鼓相當”時,那些擁有國學基礎的孩子,會發展得更加堅實。告訴孩子,國學是生活中的壹部分,張嘴說話、如廁,舉手投足間都與國學有關。要讓孩子從情緒上感受國學的內涵,而不僅僅是背誦。我們會將國學分為10個部分,有的是道德教育,有的是情感教育,有的是生命教育。比如,道德教育方面,我們會學習《弟子規》,“緩揭簾,勿有聲,寬轉彎,勿觸棱,執虛器,如執盈,入虛室,如有人”。上課時,老師逐字逐句地解讀,通過故事、遊戲、演練等不同方法,讓孩子喜歡和理解。通常意義上的兒童國學啟蒙叢書包括《論語》、《大學》、《詩經》、《增廣賢文》、《弟子歸》、《三字經》、《千字文》、《百家姓》等。國學啟蒙教育的內容不僅是唱詩讀經,還包括中醫藥學的啟蒙教育,被稱作人文藝術教育根基的“琴棋書畫”,還包括學習傳統的戲曲藝術,點朱砂,拜孔子,誦經典,唱唐詩,著漢服,操古琴,學書法,聽京劇,畫花臉,糊風箏,剪窗花……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若不加以正確的引導教育而壹味溺愛的話,很容易讓孩子養成嬌氣霸道的性格。而國學中匯集了中國的很多傳統思想和美德,如孝、禮、勤、誠、恥、珍惜時間、尊老愛幼等等,這都是傳承了中華五千年文化的精髓之處。通過讓孩子背誦、繼而切身理解國學教育中的精華之處,絕對是壹種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既可以幫助他們了解中國文化,又能讓他們從小學習美德,對他們的健康成長非常有好處,也有利於孩子正確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直到今天,匯賢雅國學堂表示少兒國學啟蒙教育, *** 並沒有以必修課的形式制定下來,它甚至遠未成為兒童語文教育的壹部分(小學語文課本中,涉及國學典籍的內容不到5%),兒童國學啟蒙壹直是“群眾辦學”,上演的是“民間演義”。沒有統壹的教材,沒有可資借鑒的教學計劃,壹切都處於“摸著石頭過河”的探索階段中。大部分國學教育啟蒙的實踐者都認為,少兒國學教育啟蒙不是機械地記背典籍,而是壹種整體文化氛圍的熏陶。
問題七:學習國學經典能給孩子帶來些什麽? 讓孩子明白事理,讓他增長知識,懂得尊老愛幼
問題八:孩子讀國學的壞處是什麽?要怎麽回答?記住,要壞處, 太過於規矩,容易使孩子無法按照心裏想的做,影響他的性格
問題九:妳認為孩子學習國學經典,能給孩子帶來哪些改變?有哪三點 提升孩子的氣質,更註重自身的修養。培養孩子對事物的本質,有根本性的認識,遇到問題還能有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讓孩子知道孝順父母,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學會如何掌握做人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