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版本館顧名思義是記錄中華文化的展館,保藏具有重要歷史文化傳承價值的各類版本資源,建設目標是賡續中華文脈、堅定文化自信、展示大國形象、推進文明對話。
中華版本包括古今中外載有中華文明印記的各類資源。這裏面有承載厚重歷史文化的古籍、青銅器,也有包含著鮮明時代印記的糧票、布票,和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圖書、報刊、磁帶等,總之,只要妳能想到的文化的載體,基本都算是版本資源。
中國國家版本館裏面有什麽?
中國國家版本館將古今中外載有中華文明印記的十大類版本資源納入保藏範圍,包括新中國成立以來各類出版物版本、中華古籍、革命文獻、碑帖家譜、錢幣郵票等等。目前,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入藏版本1600萬余冊。據介紹,總分館版本相互備份、異地保藏,確保中華版本永久安全保藏。
中央總館文興樓裏,“版本工藝”“中國郵票”“中國貨幣”3個專題展覽,分別展示了新石器時代至近現代的版本工藝、中國郵票和中國歷代貨幣的發展變遷,從不同角度展現豐富厚重的中華文明遺產。
文華堂內,圍繞國家書房,壹層展出基本陳列“見證偉業——中華民族復興版本展”,通過各種版本和文獻資料回顧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二層展出基本陳列“斯文在茲——中華古代文明版本展”,通過13個單元展現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
聚光燈下,1963年在陜西寶雞出土的西周早期青銅器文物“何尊”熠熠生輝。據國家版本館講解工作人員介紹,這件展品之所以備受關註,是因為上面刻有“中國”二字銘文。盡管與現今我們所說的“中國”二字的內涵相比意義或有不同,但銘文中的“宅茲中國”,是目前發現“中國”二字最早的實物記錄。
據了解,中國國家版本館中的“版本”二字是廣義的概念,作為歷史文化載體的版本資源,除了大眾所熟知的圖書版本之外,古今中外所有載有中華文明印記的資源都可稱為“版本”,而版本館是國家站在文化安全和文化復興戰略高度上謀劃的,用以存放保管文明“金種子”的“庫房”,也就是中華文明種子基因庫。
“我國歷朝歷代都把版本保藏傳承放在重要位置,從周朝的守藏室、秦朝的石室,到漢代的天祿閣、唐代的弘文館,再到宋代的崇文院、明代的文淵閣、清代的四庫七閣,專藏機構綿亙千年。中國國家版本館建設,構築國家版本資源總庫,就是著眼於中華版本資源的永久安全保藏,讓文化典籍‘藏之名山、傳之後世’。這對增強中國人的文化自信、厚植民族復興的文化根基具有重大意義。”中國國家版本館黨委書記、館長劉成勇說。
劉成勇表示,中國國家版本館是新時代標誌性文化傳世工程,將永久保藏具有重要歷史文化傳承價值的各類版本資源,建設目標是賡續中華文脈、堅定文化自信、展示大國形象、推進文明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