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蘇葉中的新鮮嫩葉,其本身就是鮮嫩可口的蔬菜。水煮紫蘇葉作為壹種蔬菜以其獨特的味道吸引著不少人們,在韓國也有壹味特殊的泡菜叫紫蘇泡菜。然而,紫蘇的本身還是是壹味有很高的藥用價值的中藥材。
中藥紫蘇,性溫,味辛,歸肺、脾經。有解表散寒、行氣和胃、寬中除脹、和胃止嘔等功效。古籍《別錄》有言:“紫蘇主下氣,除寒中。”而《日華子本草》也記載:“補中益氣。治心腹脹滿,止霍亂轉筋,開胃下食,並(治)壹切冷氣,止腳氣。”《本草圖經》則言:“通心經,益脾胃。”《履巉巖本草》同樣記載:“紫蘇止金瘡出血;療痔疾,煎湯洗之。”《滇南本草》有言:“紫蘇發汗,解傷風頭痛,消痰,定吼喘。”《本草綱目》也記載:“行氣寬中,消痰利肺,和血,溫中,止痛,定喘,安胎。”1、紫蘇葉 味辛,性溫,具有解表散寒、行氣和胃的功效。從上古籍記載總結可得,本品辛香溫散,入肺走表而發散風寒,又能走脾行血而寬中,對外感風寒,內兼濕滯之癥尤為適宜。對於出現畏寒、鼻塞、咽中不適等風寒感冒癥狀比較輕的患者,單用紫蘇葉煎水服用即有功效。
除此之外,紫蘇還有解魚蟹毒的作用。主要用於治療魚蟹中毒而致腹痛吐瀉皮疹等。所以當人過食魚鱉蝦蟹等生猛海鮮,因其有寒膩腥膻之性,容易引起吐瀉腹痛等中毒癥狀。用紫蘇葉,甘草煎湯服用有解毒之功效。而且在蒸煮螃蟹,大蝦之時,不妨放上壹把蘇葉,以解腥、祛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