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鞠氏是姬氏的後人嗎?

鞠氏是姬氏的後人嗎?

鞠(Jū)姓源出有二:

1、出自姬姓,是黃帝的後裔。黃帝有後名曰棄(後稷),是周朝的始祖,棄之子不窋有個兒子叫陶,生下來時手上的掌文很象古文“鞠”字,因此起名叫鞠陶。鞠陶後來作了周人的首領,他的後代子孫就以他的名字命姓,稱鞠姓。 

2、出自以名為姓。鞠陶的後代中有個叫鞠武的,在燕國任大夫,他的後人以其名字命姓,稱鞠姓。得姓始祖:鞠陶。根據《元和姓纂》及《名賢氏族類稿》等古籍記載可知,周族祖先後稷的孫子叫陶,因為出生時手心的掌紋很像古文“鞠”字,所以起名叫鞠陶。鞠陶後來做了周人的首領,他的後世子孫即以鞠為姓。故鞠氏後人奉鞠陶為鞠姓的得姓始祖。

中華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的五世孫後稷名棄,傳說是帝嚳的元妃姜嫄“踏巨人足跡,而身動如孕”(《史記》)所生。棄在幼年時就有成人的誌向,玩的時候好拿種植五谷雜糧作遊戲。長大成人後對什麽樣的地種什麽莊稼,怎樣種才能長得好非常有研究,老百姓都願意向他學習。帝堯聽到後,把他請來封為管理農田耕種的官叫“農師”。由於棄管理有方,老百姓跟他學種地連年增產,功勞很大,帝堯就把邰地(今陜西武功壹帶)賞賜給他作封地,封號為後稷,姬姓。

棄去逝後,這種農師的職務壹直承襲了10余代,其中有叫檠璽和叔望的,當傳到不窋(zhu陽平聲,發“竹” 音,同“窟”)時,夏朝的“帝孔甲,好方鬼神,事淫亂,夏後氏德衰”(《史記》)失國,諸侯互相侵擾。不窋辭去職務不當農官,帶著族人逃避到了西北戎狄住的地方,古時候叫北豳,也稱北荒(甘肅慶陽,現已改為“慶城”)。不窋到北豳時,他的兒子鞠陶已經長大成人;關於他名字的來源有這樣壹段傳說:據說鞠陶出生時右手的掌紋很象古代篆文的“鞠”字,於是取名叫鞠。到北豳後,由於當時周人的居住條件很差,大部分采用穴居,於是周人的首領不窋封鞠為專門負責挖陶窯的官職,他帶領周人壹邊挖窯燒陶器,壹邊挖窯用於住人,壹段時間後,周人都叫他鞠陶(鞠,盈多也;陶,窯也)。

據《三國誌》記載,東漢末年在袁紹帳下有壹員與河北名將顏良文醜齊名的悍將叫麯義的就是鞠譚的後代。他不但幫助袁紹戰勝韓馥奪得冀州(今河北冀縣),而且把涼州羌人“斬馬腿”的戰法運用到“界橋之戰”大敗公孫瓚,為袁紹立下赫赫戰功,後因居功自傲被袁紹所殺。公元200年前後,鞠譚的後代西平人麯演(衍)、麯光、麯莫在涼州起兵反操殺郡守。他們帶領部隊經常活動在西平、金城壹帶,並與韓遂、馬超遙相互應同曹操抗衡;後來因內部分裂,麯演夥同蔣石誘殺韓遂投降了曹操。

在鞠姓的發展中有兩位名出山東高密的族人值得壹提,據《續資治通鑒》記載:鞠常字可久,五代南漢乾佑(948年)進士,宋朝開寶年間為著作左郎,後為清河縣令去世。另壹位高密籍人氏鞠仲謀字有開,宋朝雍熙(985年)進士,官至開封府判官,兵部員外郎,後為連江縣令去世;他在任連江縣期間為老百姓做了許多好事,他興修的連江水利工程始終為後世稱道。

鞠氏家族中也不乏偉大的女性,舞蹈家鞠夫人就是其中之壹。南宋周密所著的《齊東野語》記載她精通音律,是皇宮舞蹈班子的編舞兼領舞,以善舞南宋名曲《梁州曲舞》而著稱,她的舞姿在宋高宗時為仙韶院第壹,人稱“菊部頭”(在古代菊-鞠相通),皇宮的教坊都管王謹特作《菊花新曲破》用以稱頌她。到了明朝正德年間,登州府文登人鞠鑰與妻子於氏被敵人(正德年間登州劉六、劉七暴亂)俘獲押到城南寺,敵人逼迫鞠鑰屈服被拒絕,當場被殺害,妻子於氏悲憤觸石而死。被當地百姓譽為“文登雙節”,明朝政府專門為其樹碑立傳。

鞠語,春秋時期人,孔子三千弟子之壹。《晏子春秋》外篇第八篇記載:“景公上路寢,聞哭聲。曰:吾若聞哭聲,何為者也?梁丘據對曰:魯孔丘之徒鞠語也。明於禮樂,審於服喪,其母死,葬埋甚厚,服喪三年,哭泣甚疾。公曰:豈不可也!而色悅之。”意思是說:齊景公出行到晚上在路旁休息,似乎聽到遠處有哭泣聲,便問:“是誰在哭啊?”隨行的人回答說:“是孔子的學生鞠語,他是個孝子,母親死了他不但給以厚葬,而且還守靈三年天天這樣悲痛欲絕的哭泣啊”。齊景公聽到後非常贊賞,建議大家都應該這樣作。

鞠武,戰國晚期燕國人,燕國太子丹的太傅。鞠武是壹個非常響亮的名字,《史記》上描述他聰明睿智、深謀遠慮、忠義誠信、威武剛烈。“風瀟瀟兮易水寒,壯士壹去兮不回還!”是描寫太子丹為了實現其宏圖大誌送荊軻上路在易水邊上拜別時的悲壯場面,正是鞠武通過田光向太子丹推薦了這位著名的俠士荊軻,其後鞠武也同荊軻所演繹的那場“荊軻刺秦,圖窮匕見”的歷史故事而享譽華夏。

鞠氏家族的發展經歷了十分漫長艱苦的遷徙過程。首先在先周時期甘肅慶陽的北豳起步逐漸向南遷徙進入關中,大約在東周和春秋時期又發展到山東壹帶,然後兩支鞠姓合流。鞠姓的郡望由先周時期的北豳——戰國時期燕國的遼東郡——兩漢時期的汝南郡——魏晉時期的東萊郡壹直發展到宋元時期的山陽郡。其中,上文提到的東晉初年的東萊太守鞠彭率眾遷徙遼東的鞠姓與秦始皇滅燕後在遼東襄平的鞠姓土著再次合流又向北或向東遷徙進入三江平原和高句麗,從而形成了今天的滿族和朝鮮族的鞠姓。據統計,目前中國朝鮮族的鞠姓已經列入前80位。另據研究發現,隋唐時期在“黑水”(今黑龍江)流域壹帶出現了壹個古部落叫“黑水鞠”,很多探源文章都稱“黑水鞠”是滿族的直系祖先(有爭論,目前尚無定論—編者)。對此《新唐書》記載說:“有鞠,或曰祴(gai平聲),居拔野古東北,鄰於黠戛斯劍海之瀕,有木無草,地多苔。無羊馬,人豢鹿若牛馬,惟食苔,俗以駕車。又以鹿皮為衣,聚木作屋,尊卑***居”。由此證明這個稱為“鞠”的部落歷史上確實存在。按照“在我國古代史中,由於戰爭或其他原因,地處中原的民族和周邊的其他少數民族在形成發展過程中始終存在著相互的不間斷的遷徙、分衍和融合;同時地處周邊的其他少數民族在形成發展過程中始終存在著對中原民族的向心力”這壹基本理論分析,很顯然這個作為古代部落名稱的“鞠”與中國最古老的姓氏鞠姓相吻合決不是偶然的。

大約在清朝同治年間關東開禁,大批鞠姓家庭正是在這壹時期攜妻帶子扶老攜幼,大多數都是乘小舢板跨越渤海灣從水路闖入關東,這就是東北的絕大部分鞠姓家庭祖籍都來源於山東半島的原因之所在。據統計,目前山東威海、江蘇泰州、河南鄧州、東北地區是中華鞠氏的四大集居地,江西和四川也有壹定的規模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