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詁學發展的原因如下:
由於學術思想的發展,科學的進步,使清代學者們也具備了比較科學的研究方法,他們能夠采用因聲求義和綜合比較的手法,對古書古註進行了專門和全面的研究。
有樸素的歷史主義觀點作指導,在訓詁工作中註意到了語言有古今之別,對漢字形、音、義的觀察,都能從古今的不同角度去看問題。不墨守故訓,有求實精神,學者們既反對宋儒的“望文 虛道而違古義”,又不像漢人那樣“墨守成訓而鮮會通”。
基本概念:
訓詁學是漢文古籍釋讀術,是壹門綜合性的應用型學科。釋讀漢文古籍均從詞句入手,最終目的是弄懂文本的旨意。訓詁學是漢語語言學、語文學的壹個部門,是綜合性學科,主要根據文字的形體與聲音,以解釋文字意義的學問。
“訓詁”連用,最早見於春秋時期魯國人毛亨註釋《詩經》的書,書名叫《詩故訓傳》,“故”、“訓”、“傳”是三種註解古文的方法。訓詁合用始見於漢朝的典籍。
語言學家王力在1947年的《新訓詁學》中提出“必須打破小學為經學附庸的舊觀念,然後新訓詁學才真正成為語史學的壹個部門。”周大璞在《訓詁學要略》中也說“訓詁學的研究對象就是詞義和詞義系統,他的首要任務就是研究語義發展演變的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