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左傳》原文及翻譯:晉公子重耳之及於難也…

《左傳》原文及翻譯:晉公子重耳之及於難也…

原文:

晉公子重耳之及於難也,晉人伐諸蒲城,蒲城人欲戰,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祿,於是乎得人。有人而校,罪莫大焉。吾其奔也。”遂奔狄。從者狐偃、趙衰、顛頡、魏武子、司空季子。

狄人伐廧咎如,獲其二女叔隗、季隗,納諸公子。公子娶季隗,生伯儵,叔劉;以叔隗妻趙衰,生盾。將適齊,謂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來而後嫁。”對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則就木焉,請待子。”處狄十二年而行。

過衛,衛文公不禮焉。出於五鹿,乞食於野人,野人與之塊。公子怒,欲鞭之。子犯曰:“天賜也。”稽首受而載之。

及齊,齊桓公妻之,有馬二十乘。公子安之。從者以為不可,將行,謀於桑下。蠶妾在其上,以告姜氏。姜氏殺之,而謂公子曰:“子有四方之誌,其聞之者,吾殺之矣。”公子曰:“無之。”姜曰:“行也!懷與安,實敗名。”公子不可。姜與子犯謀,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

及曹,曹***公聞其駢脅,欲觀其裸。浴,薄而觀之。僖負羈之妻曰:“吾觀晉公子之從者,皆足以相國。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國。反其國,必得誌於諸侯。得誌於諸侯,而誅無禮,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貳焉?”乃饋盤飧,置璧焉。公子受飧反璧。及宋,宋襄公贈之以馬二十乘。

翻譯:

晉國的公子重耳遭受危難的時候,晉國軍隊到蒲城去討伐他。 蒲城人打算抵抗,重耳不同意,說:“我依靠君父的天命享有養生的俸祿,得到所屬百姓的擁護。

有了百姓擁護就同君父較量起來, 沒有比這更大的罪過了。我還是逃走吧!”於是重耳逃到了狄國。同他壹塊兒出逃的人有狐偃、趙衰、顛頡、魏武子和司空季子。

狄國人攻打壹個叫廧咎如的部落,俘獲了君長的兩個女兒叔隗和季隗,把她們送給了公子重耳。重耳娶了季隗,生下伯儔和叔劉。他把叔隗給了趙衰做妻子,生下趙盾。

重耳想到齊國去,對季隗說:“等我二十五年,我不回來,妳再改嫁。”季隗回答說: “我已經二十五歲了,再過二十五年改嫁,就該進棺材了。還是讓我等您吧。”重耳在狄國住了十二年才離開。

重耳經過衛國,衛文公子不依禮待他。重耳走到五鹿,向鄉下人討飯吃,鄉下人給了他壹塊泥土。重耳大怒,想用鞭子抽他。 狐偃說:“這是建立國家的預兆。”重耳叩頭表示感謝,把泥塊接過來 放到了車上。

重耳到了齊國,齊桓公把女兒嫁給了他,還給了他八十匹馬。重耳對這種生活很滿足,但隨行的人認為不應這樣呆下去,想去別的地方,便在桑樹下商量這件事。有個養蠶的女奴正在桑樹上,回去把聽到的話報告了重耳的妻子姜氏。

姜氏把女奴殺了,對重耳說:“妳有遠行四方的打算吧,偷聽到這件事的人,我已經把她殺了。”重耳說:“沒有這回事。”姜氏說:“妳走吧,懷戀妻子和安於現狀,會毀壞妳的功名。”重耳不肯走。

姜氏與狐偃商量,用酒把重耳灌醉,然後把他送出了齊國,重耳酒醒之後,拿起戈就去追擊狐偃。

到了曹國,曹***公聽說重耳的肋骨長得連在壹起,想看看他 的裸體。重耳洗澡時,曹***公走近了去看他的肋骨。曹國大夫僖負羈的妻子對她丈夫說:“我看晉國公子的隨從人員,都定以擔當治國的大任。

如果讓他們輔佐公子,公子壹定能回到晉國當國君。回到晉國當國君後,壹定能在諸侯中稱霸。在諸侯中稱霸而討伐 對他無禮的國家,曹國恐怕就是頭壹個。

妳為什麽不趁早向他表示自己對他與曹君不同呢?”於是僖負羈就給重耳送去了壹盤飯, 在飯中藏了壹塊寶玉。重耳接受了飯食,將寶玉退還了。到了宋國,宋襄公送給了重耳二十輛馬車。

此文出自春秋·左丘明《左傳》

擴展資料

寫作背景:

《左傳》是中國古代壹部編年體的歷史著作。《左傳》全稱《春秋左氏傳》,原名《左氏春秋》,漢朝時又名《春秋左氏》、《左氏》。漢朝以後才多稱《左傳》。它與《公羊傳》、《谷梁傳》合稱“春秋三傳”。

《晉公子重耳之亡》選自春秋時代末期的名著《左傳》,記載了晉文公重耳出奔,流亡到回國奪取政權的經歷。同時對各諸侯國君主和大臣的政治遠見和性格也有所記錄。是了解春秋時期的政治,軍事,外交等不可多得的史料。

《晉公子重耳之亡》運用了多種藝術手法描寫人物,記敘事件,其中最為成功的是細節描寫,把人物性格表現的淋漓盡致。

《左傳》是儒家經典之壹,與《公羊傳》、《谷梁傳》合稱“《春秋》三傳”。《公羊傳》、《谷梁傳》是從政治和思想方面去解釋《春秋》,而《左傳》則從豐富的歷史材料去詮釋《春秋》。

唐劉知幾《史通》評論《左傳》時說:“其言簡而要,其事詳而博。”對研究春秋史和遠古史提供了珍貴的史料。

作者簡介:

左丘明,生卒年不詳,都君人,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稱左丘明(關於左丘明的姓名,長期以來由於先秦及漢代文獻對左傳作者左丘明的記載非常有限,歷代學者就左丘明氏字名情況問題爭論不休、眾說紛紜。

壹說復姓左丘,名明;壹說單姓左,名丘明,但史載,左丘明乃姜子牙後裔,嫡系裔孫丘(邱)氏較為可靠,旁系左氏有待商酌)。

東周春秋末期魯國都君莊(今山東省肥城市石橫鎮東衡魚村)人。春秋末期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散文家、軍事家。與孔子同時或者比孔子年齡略長些。

曾任魯國史官,為解析《春秋》而作《左傳》(又稱《左氏春秋》) ,又作《國語》,作《國語》時已雙目失明,兩書記錄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價值的原始資料。由於史料詳實,文筆生動,引起了古今中外學者的愛好和研討。

被譽為“文宗史聖”、“經臣史祖”,孔子、司馬遷均尊左丘明為“君子”。歷代帝王多有敕封:唐封經師;宋封瑕丘伯和中都伯;明封先儒和先賢。山東肥城建有丘明中學以紀念左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