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範仲淹
範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祖籍_州,後移居蘇州吳縣。北宋改革家、政治家、軍事家、教育家、文學家、思想家。
範仲淹幼年喪父,母親改嫁長山朱氏,遂更名朱說。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範仲淹苦讀及第,授廣德軍司理參軍。後歷任興化縣令、秘閣校理、陳州通判、蘇州知州、權知開封府等職,因秉公直言而屢遭貶斥。
康定元年(1040年),與韓琦***任陜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針,鞏固西北邊防。慶歷三年(1043年),元昊請求議和,西方邊事稍寧,仁宗召範仲淹回京,先授樞密副使,之後拜為參知政事,九月,範仲淹等人發起“慶歷新政”。
不久後,新政受挫,範仲淹自請出京,歷知_州、鄧州、杭州、青州。皇_四年(1052年),改知潁州,在扶疾上任的途中逝世,年六十四。累贈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楚國公,謚號“文正”,世稱範文正公。
2、魯迅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字豫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戰士,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之壹。
早年與厲綏之和錢均夫同赴日本公費留學,於日本仙臺醫科專門學校肄業。“魯迅”,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最為廣泛的筆名。
魯迅壹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校勘與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
他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尤其在韓國、日本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最大領土的作家”。
3、季羨林
季羨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中國山東省聊城市臨清人,字希逋,又字齊奘。國際著名東方學大師、語言學家、文學家、國學家、佛學家、史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
歷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聊城大學名譽校長、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所長,是北京大學的終身教授,與饒宗頤並稱為“南饒北季”。
早年留學國外,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閱俄文、法文,尤精於吐火羅文(當代世界上分布區域最廣的語系印歐語系中的壹種獨立語言),是世界上僅有的精於此語言的幾位學者之壹。
為“梵學、佛學、吐火羅文研究並舉,中國文學、比較文學、文藝理論研究齊飛”,其著作匯編成《季羨林文集》,***24卷。生前曾撰文三辭桂冠:國學大師、學界泰鬥、國寶。
4、鐘南山
鐘南山,男,漢族,中***黨員,1936年10月出生於江蘇南京,福建廈門人,呼吸內科學家,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壹醫院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學部委員。
中國抗擊非典型肺炎的領軍人物,曾任廣州醫學院院長、黨委書記,廣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廣州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華醫學會會長。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國家健康科普專家。
2020年8月11日,授予鐘南山“***和國勛章”;9月4日,鐘南山入選2020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名單。9月3日,入選世衛組織新冠肺炎疫情應對評估專家組名單;11月3日,鐘南山被授予2020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
5、李蘭娟
李蘭娟,女,出生於浙江紹興,感染病(傳染病)學家、中國人工肝開拓者、國家傳染病重點學科帶頭人,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醫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浙江大學附屬第壹醫院主任醫師、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國家健康科普專家庫第壹批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