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劉向的詳細內容,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為您進行介紹:
壹、劉向的詩詞
《晏子使楚》、《文侯與虞人期獵》、《荊軻刺秦王》、《畫蛇添足》、《梟逢鳩/梟將東徙》、《虎求百獸》、《三人成虎》、《葉公好龍》、《鷸蚌相爭》、《孟母三遷》、《晏子諫殺燭鄒》、《觸龍說趙太後》。
二、主要著作
新序劉向編撰的壹部以諷諫為政治目的的歷史故事類編,采集舜、禹以至漢代史實,分類編撰而成的壹部書,原書三十卷,今存十卷,由北宋曾鞏校訂,記載了相傳是宋玉對楚王問的話,列舉了楚國流行歌曲《下裏巴人》、《陽阿》、《薤露》等,說是“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
說苑又名《新苑》,***二十卷,按各類記述春秋戰國至漢代的遺聞軼事,每類之前列總說:事後加按語。其中以記述諸子言行為主,不少篇章中有關於治國安民、家國興亡的哲理格言。主要體現了儒家的哲學思想、政治理想以及倫理觀念。按類編輯了先秦至西漢的壹些歷史故事和傳說,並夾有作者的議論,借題發揮儒家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觀念,帶有壹定的哲理性。
列女傳《列女傳》是壹部介紹中國古代婦女行為的書,也有觀點認為該書是壹部婦女史。作者是西漢的儒家學者劉向,不過也有人認為該書不是劉向所做,因此,現代流行的有的版本作者壹處會標註佚名。也有人為認為,現代流傳的版本是後人在劉向所做版本之上又增加若幹篇得來的。
別錄書目名。中國第壹部有書名,有解題的綜合性的分類目錄書。二十卷。西漢劉向撰。漢成帝時,劉向受命參與校理宮廷藏書,校完書後寫壹篇簡明的內容提要,後匯編成《別錄》。著錄圖書六百零三家,計壹萬三千二百壹十九卷,分為六大部類、三十八種,每類之前有類序,每部之後有部序,敘錄內容包括:書目篇名,校勘經過,著者生平思想,書名含義,著書原委,書的性質,評論思想,史實,是非,剖析學術源流和書的價值。部序之前、類目之後皆有統計,全書最後還有總計。其子劉歆據此序錄刪繁就簡,編成《七略》。《別錄》唐代已佚,今據《漢書·藝文誌》可考見其梗概。
三、介紹
劉向是楚元王劉交四世孫,歷經宣帝、元帝、成帝朝歷任散騎諫大夫、散騎宗正、光祿大夫等職。宣帝時,為諫大夫。元帝時,任宗正。後因屢次上書稱引災異,彈劾宦官外戚專權,反對宦官弘恭、石顯下獄,旋得釋。後又因反對恭、顯下獄,被免為庶人。成帝即位後,得進用,任光祿大夫,改名為“向”,官至中壘校尉,故又世稱劉中壘。曾奉命領校秘書,所撰《別錄》,為我國目錄學之祖。治《春秋谷梁傳》。據《漢書·藝文誌》載,劉向有辭賦33篇,今僅存《九嘆》壹篇。今存《新序》、《說苑》、《列女傳》等書,《五經通義》有清人馬國翰輯本。原有集,已佚,明人輯為《劉中壘集》。《楚辭》是劉向在前人基礎上輯錄的壹部“楚辭”體的詩歌總集,收入戰國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漢代賈誼、淮南小山、莊忌、東方朔、王褒、劉向諸人的仿騷作品。
四、生平
劉向(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祖籍沛豐邑(今屬江蘇徐州)人。元延二年(前66年)任輦郎建平四年(前58年)任諫大夫甘露三年(前51年)任郎中給事黃門甘露三年(前51年)任散騎諫大夫給事中,後因反對宦官弘恭、石顯下獄,免為庶人初元元年(前48年)任宗正,受命典校古籍初元二年(前47年)任中郎建始元年(前32年)任中郎建始元年(前32年)任光祿大夫陽朔二年(前23年)任中壘校尉,致終,典校工作由其子劉歆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