墳墓出現封土要提到著名的孔子,孔子第壹次為他父母的墓立了封土(三尺之封)並在墓的兩側種植樹木以為標記,嚴格來說這違反了當時的喪葬禮儀,但有現實考慮(曾子裏記載,孔子考慮到自己要外出遊學,又沒有親族在,為防止找不到墳墓祭祀才做出這種舉動)。考古資料表明在春秋中期楚國已經為王室,貴族墓上培植高大的封土了(江陵擂鼓墩楚墓殘余封土有6米多高,據測算原始高度12-15米)戰國時期陵墓開始形成巨大封土,設有固定陵區。秦始皇陵在陜西臨潼縣,規模巨大,封土很高,圍繞陵丘設內外二城及享殿、石刻、陪葬墓等。漢代由於承襲了楚國的喪葬習俗漢代帝王陵墓多樹立高大封土並與於陵側建城邑,稱為陵邑,北魏時期陵墓的建設內容增加了神道,神道兩側的石像生。唐代是中國陵墓建築史上壹個高潮,皇帝陵寢依山而建(因山而陵),氣勢雄偉。由於帝王謁陵的需要,在陵園內設立了祭享殿堂,稱為上宮;同時陵外設置齋戒、駐蹕用的下宮。陵區內置陪葬墓,安葬諸王、公主、嬪妃,乃至宰相、功臣、大將、命官。陵山前排列石人、石獸、闕樓等。完善了陵墓制度。其後陵墓制度基本延續唐代制度,只是有少量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