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教育兒童就是在合適的時間做正確的事

教育兒童就是在合適的時間做正確的事

中國古代十分重視兒童的早期教育,奴隸 社會 時已有兒童早期教育的主張,這些主張零散地記載在古籍中。中國古代有“教兒嬰孩,教婦初來”的諺語,反映了我們祖先主張從嬰兒時期就應該開始進行教育的思想。孔子總結教育經驗時得出“少成若天性,習慣自然成”的精辟結論;漢代的賈誼明確提出了“早喻教”的觀點,認為嬰兒童心地純潔,可塑性大,在嬰兒童的赤子之心還未受到外界環境的熏染時,先人為主,及早教育,就會受到最佳的教育效果,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天下所有做父母的美好期望,而良好的家庭教育更是兒童 健康 成長過程中極為關鍵的環節。父母是兒童的第壹任老師,父母在兒童成長發展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有的人將父母稱為“父職”、“母職”,說明父母是壹種職業,是需要不斷地進行學習,這樣才能養育好子女。

兒童在學前階段,他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家庭中度過,而這個階段是兒童教育中極為重要的階段。前蘇聯教育家安?謝?馬卡連柯曾說:“教育的基礎主要是在5歲以前奠定的,它占整個教育過程的90%。在這以後,教育還要繼續進行,人進壹步成長,開花、結果,而妳精心培植的花朵在5歲前就已經綻蕾。”

因此,家庭不僅要幫助兒童的成長,而且承擔教 育兒 童的重要而神聖的職責。目前,我國父母對學前階段子女教育方面有兩種傾向:壹是信奉“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提前讓孩子搶跑,稱為“搶跑型”。二是放任不管,認為孩子應該自由地玩,學習是進入小學以後的事,稱為“放任型”。“搶跑型”父母不斷地讓孩子奔波在興趣班的路上,學鋼琴,學畫畫,學舞蹈,參加各種比賽,提前學習認字,爭先恐後地搶跑;“放任型”父母對孩子早期教育放任自流,讓兒童與保姆、老人、電視機為伴,白白錯失孩子發展與教育的關鍵期。

“搶跑型”導致了兒童童年的消失,過早地背上學習的負擔,導致兒童厭學,學習缺乏爆發力。這種教育觀念與教育行為導致最為嚴重的後果是使兒童缺乏發散性思維,缺乏想象力與創造力,因為所有技能學習都是灌輸式的,讓兒童從小就形成單壹思維。“放任型”則導致兒童性格孤僻,不善於與人交流,缺乏必要的早期教育,導致他的各項智能沒有得到應有地開發,進入小學後可能產生學習障礙。這些只是暫時的後果,最為嚴重的後果是,他們的心靈與 情感 長期處於荒漠化狀態,直接導致他們成年後的心理疾病與人格缺陷。

其實兒童教育的本質就是在合適的時間做正確的事,上面的兩種兒童教育觀之所以出現與父母背道而弛的結局,原因在於沒有遵循在合適的時間做正確的事這壹正確的教育原則。我國自古就有“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的說法,研究證明這種教育觀是十分正確的。兒童在0-8歲階段是語言發展,人格形成, 社會 發展的關鍵期(又稱敏感期),在這個關鍵期,我們必須把他們的教育提上議事日程,予以恰當的引導與幹預。根據兒童語言發展敏感期理論及兒童認知發展規律,我們認為,在學前教育階段,我們必須給予兒童正確的早期閱讀教育,也就是智繪閱讀。即以繪本(還包括兒歌,童謠,童話,民間故事)等早期閱讀材料為核心,延伸出各種主題 遊戲 ,讓兒童在閱讀中 遊戲 ,在 遊戲 中閱讀,從而促進兒童的語言與思維發展,促進兒童的各項智能協調發展,奠定兒童學習品質的基礎,萌發兒童的閱讀興趣,養成兒童的閱讀習慣,奠定兒童前書寫基礎,培養兒童自主閱讀能力,給予他們與人類崇高精神對話的能力,促進兒童的心智與體魄得到全面發展、和諧發展、持續發展,並樹立兒童廣闊而博大的世界觀,使兒童成為既有全球視野,又融合中國傳統的現代世界小公民。因此,智繪閱讀是兒童早期教育的核心與基石,是兒童早期教育不可缺少的環節。想想西方發達國家上至總統下至平民為何不遺余力地推廣早期閱讀?想想我國臺灣地區為何讓繪本進入幼兒園及小學初年級課堂?相信每位父母心中就有了明確的答案。

人生是壹場馬拉松長跑,在教 育兒 童方面要有戰略眼光,要不計壹時之得失,壹時之成效,而是著眼於未來。愛因斯坦曾說過“用專業知識教育人是不夠的,因專業教育可以使人成為壹個有用的機器,但不能成為壹個和諧發展的人。”智繪閱讀不是專業教育,更不是技能培訓,而是壹種本能喚醒與潛能激發,讓兒童在人類優秀文化的影響下,喚醒兒童身上的潛能,讓兒童成為他自己,成為壹個有主見與判斷力人,成為壹個人格健全與和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