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情表 原文: 臣密言:臣以險釁,夙遭閔兇,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誌。
祖母劉湣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於成立。
既無叔伯,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湯藥,未曾廢離。 逮奉聖朝,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後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臣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
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猥以微賤,當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
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於星火。
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
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祖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劉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願乞終養。
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皇天後土,實所***鑒。願陛下矜湣愚誠,聽臣微誌。
庶劉僥幸,保卒余年。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
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 譯文: 臣子李密陳言:臣子因命運不好,小時候就遭遇到了不幸,剛出生六個月,我慈愛的父親就不幸去世了。
經過了四年,舅舅又逼迫母親改了嫁。我的奶奶劉氏,憐憫我從小喪父又多病消瘦,便親自對我加以撫養。
臣子小的時候經常有病,九歲時還不會走路。孤獨無靠,壹直到成家立業。
既沒有叔叔伯伯,也沒有哥哥弟弟,門庭衰微福氣少,直到很晚才有了兒子。在外面沒有比較親近的親戚,在家裏又沒有照管門戶的僮仆。
孤孤單單地自己生活,每天只有自己的身體和影子相互安慰。而劉氏很早就疾病纏身,常年臥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飯喝藥,從來就沒有離開過她。
到了晉朝建立,我蒙受著清明的政治教化。前些時候太守逵,推舉臣下為孝廉,後來刺史榮又推舉臣下為秀才。
臣下因為沒有人照顧我祖母,就都推辭掉了,沒有遵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詔書,任命我為郎中,不久又蒙受國家恩命,任命我為洗馬。
像我這樣出身微賤地位卑下的人,能夠去服待太子,這實在不是我殺身捐軀所能報答朝廷的。我將以上苦衷上表報告,加以推辭不去就職。
但是詔書急切嚴峻,責備我逃避命令,有意怠慢。郡縣長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門督促,十萬火急,刻不容緩。
我很想遵從皇上的旨意立刻為國奔走效勞,但祖母劉氏的病卻壹天比壹天重;想要姑且順從自己的私情,但報告申訴又不見準許。我是進退維谷,處境十分狼狽。
我想聖朝是以孝道來治理天下的,凡是故舊老人,尚且還受到憐惜養育,何況我的孤苦程度更為嚴重呢?而且我年輕的時候曾經做過蜀漢的官,歷任郎中和尚書郎,本來圖的就是仕途通達,無意以名譽節操來炫耀。現在我是壹個低賤的亡國俘虜,實在卑微到不值壹提,承蒙得到提拔,而且恩命十分優厚,怎敢猶豫不決另有所圖呢?但是只因為祖母劉氏已是西山落日的樣子,氣息微弱,生命垂危,朝不保夕。
臣下我如果沒有祖母,是活不到今天的,祖母如果沒有我的照料,也無法度過她的余生。我們祖孫二人,互相依靠,相濡以沫,正是因為這些我的內心實在是不忍離開祖母而遠行。
臣下我今年四十四歲了,祖母今年九十六歲了,臣下我在陛下面前盡忠盡節的日子還長著呢,而在祖母劉氏面前盡孝盡心的日子已經不多了。我懷著烏鴉反哺的私情,企求能夠準許我完成對祖母養老送終的心願。
我的辛酸苦楚,並不僅僅是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長官所親眼目睹、內心明白,連天地神明也都看得清清楚楚。希望陛下能憐憫我愚昧至誠的心,滿足臣下我壹點小小的心願,使祖母劉氏能夠僥幸地保全她的余生。
我活著當以犧牲生命,死了也要結草銜環來報答陛下的恩情。臣下我懷著牛馬壹樣不勝恐懼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以求聞達。
逍遙遊 原文: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裏也。
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裏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
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齊諧》者,誌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裏,摶扶搖而上者九萬裏,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
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裏,則風斯在下矣,面後乃今培風;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後乃今將圖南。
蜩與學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搶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裏而南為?”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適百裏者宿舂糧,適千裏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
2. 找高中語文文言文翻譯永和九年,歲在癸(guǐ)醜,暮春之初,會於會稽(kuài jī)山陰之蘭亭,修禊(xì)事也。
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 又有清流激湍(tuān),映帶左右。
引以為流觴(shāng)曲( qū)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壹觴(shang)壹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chěng)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壹世。
或取諸懷抱,晤言壹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hái)之外。雖趣(qǔ)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xì)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
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雲:“死生亦大矣。”
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壹契,未嘗不臨文嗟(jiē)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壹死生為虛誕,齊彭殤(shāng)為妄作。
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壹也。
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3. 語文古文翻譯原文: 蔡璘,字勉旃(zhān),吳縣人。重諾責①,敦②風義③。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亡何⑤,其人亡。蔡召其子至,歸之。愕然不受,曰:“嘻!無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無券者?且父未嘗語我也。”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紙。而⑥翁知我,故不語郎君。”卒輦④而致之。
譯文: 蔡璘,字勉旃,吳縣人。很註重諾言和責任,對情誼很忠厚,篤實。有壹位朋友將很多錢寄放在他那裏,沒有立字據。沒有多久,這位朋友就死了。蔡璘呼喚那人的兒子來,(把錢)還給他。(那人的兒子)感到驚訝沒有接受,說:哎,沒有這件事呀,怎麽會有寄放那麽多錢卻不立字據的人呢?況且,我的父親也沒有告訴過我(這件事)呀。蔡璘笑著說:“字據立在心中,不是立在紙上。妳父親把我當做知己,所以沒有告訴妳。”於是便用車子(把錢)運到(那人)家中。
註: ①諾責:諾言和責任。 ②敦:重視。 ③風義:情誼。 ④輦(niǎn):車子(名詞),這裏是(動詞)“用車子運”的意思。 ⑤亡何:不久。 ⑥而:妳,妳的。 ⑦千金:壹千兩白銀 ⑧郎君:古代對男子的尊稱。這裏相當於“妳” ⑨券quan(四聲):票據 憑證
註:現在語文版初壹教材選用!選用教材時有改動: 重諾責:現翻譯為“在意由於許諾或承諾失信而招致的譴責。重:看重 習題: 且父未嘗語我也。 語:告訴 卒輦④而致之 卒:最終 券在心,不在紙。而翁知我,故不語郎君 字據是在心裏,不是在紙上。妳的父親了解我(的為人),所以沒有告訴妳。
啟示:做人要守信正直,不貪錢財,講義氣,堅守自己正確的立場,潔身自好。
4. 高中課本《離騷》的譯文樓主您好,這是薰香﹏ 花?給您的答案:原文: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
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
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壹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
余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於舅家見之,十二三矣。
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
曰:“泯然眾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在七年級第壹學期教材中,最後壹段是沒有的!)譯文: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耕田為業。仲永出生五年,不曾認識筆、墨、紙、硯,(有壹天)忽然放聲哭著要這些東西。
父親對此感到驚異,從鄰近人家借來給他,(仲永)當即寫了四句詩,並且題上自己的名字。這首詩以贍養父母、團結同宗族的人為內容,傳送給全鄉的讀書人觀賞。
從此,指定物品讓他作詩,(他能)立即完成,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縣的人對他感到驚奇,漸漸以賓客之禮對待仲永的父親,有的人還花錢求仲永題詩。
他的父親認為這樣有利可圖,每天拉著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我(王安石)聽到這件事很久了。
明道年間,我隨先父回到家鄉,在舅舅家裏見到他,(他已經)十二三歲了。讓(他)作詩,(寫出來的詩已經)不能與從前的名聲相稱。
又過了七年,(我)從揚州回來,再次到舅舅家,問起方仲永的情況,回答說:“(他的)才能已經完全消失,成為普通人了。”王先生說:仲永的通曉、領悟能力是天賦的。
他的天資比壹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終成為壹個平凡的人,是因為他沒有受到後天的教育。
像他那樣天生聰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沒有受到後天的教育,尚且要成為平凡的人;那麽,現在那些不是天生聰明,本來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後天的教育,想成為壹個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夠吧? 由於此答案於其他的答案相似,所以我將多增加壹些內容,不好意思,以下是怎樣學好文言文的道理:要學好文言文,就要多做這方面的題目或者多看壹些文言文方面的書,多翻譯壹些文言篇目和故事,從而提高文言水平。文言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文言文試題是高考的重頭戲,有的同學經常會問,平時如何學好文言文才不至於在高考中失分呢?我認為能註意以下幾點,學好文言文、提升高考的命中率就沒什麽問題了。
第壹,要有相關的歷史知識。常言說,文史不分家。
每個人都是生活在壹個時代裏的,這個時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必定會對他產生影響。所以,我們只有了解了這個人所處的時代,才能了解他的作品的內涵。
比如屈原,他力主改革,希望楚國強大,但楚王“內惑於鄭袖,外欺於張儀”,先疏遠屈原,後把他流放汨羅江,使其改革之誌不能實現,投江而死。了解了這段歷史,我們在理解《離騷》時就容易的多了。
第二,具備相關的文化常識。中國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內涵豐富,並且有許多內容隨著歷史的發展不斷地演變。
如姓名和稱謂,官職和科舉,地理常識,宗法禮俗,服飾和器物,歷法和刑法,古籍註釋體例等八個方面所涉及的內容,古今有很大的差別。這些內容雖然不需要學生全部掌握,但平時學習中遇到的也應積累下來作為自己的知識儲備,以便在文言文學習和考試中隨時調用。
第三,學會以“今人之心,度古人之腹”。我們生活在當今社會,面對災難,會團結壹心,眾誌成城;面對醜惡,會抨擊、鞭撻;我們會同心抵禦外辱。
其實這種思想感情是壹脈相承的。面對外辱,文天祥寫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面對百姓的困苦,杜甫寫下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所以我們在學習古文時,應善於把古人和今人的情感放在壹起對比聯想,從而揣摩古人的思想,準確的理解文言文所反映的實質。
第四,把握課本,紮實文言文基礎。平時的文言文學習,壹定要熟練掌握課本中所出現的知識點:①字音,包括多音字和異讀字。
②詞義,包括古今異義、壹詞多義、詞類活用。③文言句式,包括特殊句式和文言復句。
第五,在學習壹篇文言文中應做到如下幾點:首先,整體把握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其次,在整體把握課文上落實對段的理解;再次,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聯系上下文進壹步理解詞句;最後,在前三個條件的基礎上,進壹步理解文章的深層含義。總之,平時的學習能做到以上幾點就會為高考打下堅實的基礎。
這是薰香﹏ 花?給您的回答,請閱讀,謝謝。
5. 高中課本《離騷》的譯文樓主您好,這是薰香﹏ 花?給您的答案:原文: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
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
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壹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
余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於舅家見之,十二三矣。
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
曰:“泯然眾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在七年級第壹學期教材中,最後壹段是沒有的!)譯文: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耕田為業。仲永出生五年,不曾認識筆、墨、紙、硯,(有壹天)忽然放聲哭著要這些東西。
父親對此感到驚異,從鄰近人家借來給他,(仲永)當即寫了四句詩,並且題上自己的名字。這首詩以贍養父母、團結同宗族的人為內容,傳送給全鄉的讀書人觀賞。
從此,指定物品讓他作詩,(他能)立即完成,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縣的人對他感到驚奇,漸漸以賓客之禮對待仲永的父親,有的人還花錢求仲永題詩。
他的父親認為這樣有利可圖,每天拉著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我(王安石)聽到這件事很久了。
明道年間,我隨先父回到家鄉,在舅舅家裏見到他,(他已經)十二三歲了。讓(他)作詩,(寫出來的詩已經)不能與從前的名聲相稱。
又過了七年,(我)從揚州回來,再次到舅舅家,問起方仲永的情況,回答說:“(他的)才能已經完全消失,成為普通人了。”王先生說:仲永的通曉、領悟能力是天賦的。
他的天資比壹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終成為壹個平凡的人,是因為他沒有受到後天的教育。
像他那樣天生聰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沒有受到後天的教育,尚且要成為平凡的人;那麽,現在那些不是天生聰明,本來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後天的教育,想成為壹個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夠吧? 由於此答案於其他的答案相似,所以我將多增加壹些內容,不好意思,以下是怎樣學好文言文的道理:要學好文言文,就要多做這方面的題目或者多看壹些文言文方面的書,多翻譯壹些文言篇目和故事,從而提高文言水平。文言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文言文試題是高考的重頭戲,有的同學經常會問,平時如何學好文言文才不至於在高考中失分呢?我認為能註意以下幾點,學好文言文、提升高考的命中率就沒什麽問題了。
第壹,要有相關的歷史知識。常言說,文史不分家。
每個人都是生活在壹個時代裏的,這個時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必定會對他產生影響。所以,我們只有了解了這個人所處的時代,才能了解他的作品的內涵。
比如屈原,他力主改革,希望楚國強大,但楚王“內惑於鄭袖,外欺於張儀”,先疏遠屈原,後把他流放汨羅江,使其改革之誌不能實現,投江而死。了解了這段歷史,我們在理解《離騷》時就容易的多了。
第二,具備相關的文化常識。中國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內涵豐富,並且有許多內容隨著歷史的發展不斷地演變。
如姓名和稱謂,官職和科舉,地理常識,宗法禮俗,服飾和器物,歷法和刑法,古籍註釋體例等八個方面所涉及的內容,古今有很大的差別。這些內容雖然不需要學生全部掌握,但平時學習中遇到的也應積累下來作為自己的知識儲備,以便在文言文學習和考試中隨時調用。
第三,學會以“今人之心,度古人之腹”。我們生活在當今社會,面對災難,會團結壹心,眾誌成城;面對醜惡,會抨擊、鞭撻;我們會同心抵禦外辱。
其實這種思想感情是壹脈相承的。面對外辱,文天祥寫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面對百姓的困苦,杜甫寫下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所以我們在學習古文時,應善於把古人和今人的情感放在壹起對比聯想,從而揣摩古人的思想,準確的理解文言文所反映的實質。
第四,把握課本,紮實文言文基礎。平時的文言文學習,壹定要熟練掌握課本中所出現的知識點:①字音,包括多音字和異讀字。
②詞義,包括古今異義、壹詞多義、詞類活用。③文言句式,包括特殊句式和文言復句。
第五,在學習壹篇文言文中應做到如下幾點:首先,整體把握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其次,在整體把握課文上落實對段的理解;再次,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聯系上下文進壹步理解詞句;最後,在前三個條件的基礎上,進壹步理解文章的深層含義。總之,平時的學習能做到以上幾點就會為高考打下堅實的基礎。
這是薰香﹏ 花?給您的回答,請閱讀,謝謝。
6. 高中語文文言文翻譯航海的人談起瀛洲,(大海)煙波渺茫,(瀛洲)實在難以尋求。
浙江壹帶的人談起天姥山,在雲霧霞光中有時還能看見。天姥山高聳入雲,連著天際,橫向天外。
山勢高峻超過五嶽,遮掩過赤城山。天臺山高四萬(也有說壹萬)八千丈,對著天姥山好像要向東南傾斜拜倒壹樣。
我根據越人說的話夢遊到了吳越,壹天夜裏,飛渡過了明月映照的鏡湖。鏡湖的月光照著我的影子,壹直送我到了剡溪。
謝靈運住的地方如今還在,清水蕩漾,猿猴清啼。腳上穿著謝公當年特制的木鞋,攀登像青雲梯壹樣險峻的石梯。
半山腰就看見了從海上升起的太陽,空中傳來天雞的叫聲。山路盤旋彎曲,方向不定,迷戀著花,依倚著石頭,忽然天色已經昏暗。
熊在怒吼,龍在長鳴,巖中的泉水在震響,茂密的森林為之戰栗,層層山峰為之驚顫。雲層黑沈沈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動蕩生起了煙霧。
電光閃閃,雷聲轟鳴,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神仙洞府的石門,訇然壹聲從中間裂開。
天色昏暗看不到洞底,日月照耀著金銀臺。用彩虹做衣裳,將風作為馬來乘,雲中的神仙們紛紛下來。
老虎彈琴,鸞鳳拉車。仙人們排成列,多如密麻。
忽然驚魂動魄,恍然驚醒起來而長長地嘆息。醒來時只有身邊的枕席,剛才夢中所見的煙霧雲霞全都消失了。
人世間的歡樂也不過如此,自古以來萬事都像東流水壹去不復返。與君分別何時才能回來,暫且把白鹿放牧在青崖間,等到遊覽時就騎上它訪名川大山。
我豈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權貴,使我心中郁郁寡歡,極不舒坦。
7. 高中文言文解釋幸
1則吾斯役之不幸(幸運)
譯文:這是我(發起的)這場戰爭不幸運(的地方)。
2大王亦幸赦臣(僥幸,幸而,幸虧)
譯文:大王就算僥幸赦免臣下。
3夫趙強而燕弱,而君幸於趙王(寵愛)
譯文:現在趙國強大而燕國弱小,但是妳卻寵愛趙王。
4縵立遠視,而望幸焉(皇帝到來)
譯文:(做出)美好的姿態地站(在那裏)遠遠地看著皇上,是希望皇上能夠來到(自己的面前)。
5闕然久不報,幸勿為過(希望)
譯文:確實是過了很長時間還沒有上報,希望還不算太晚。
興
1積土成山,風雨興焉(興起,發生)
譯文:(把)泥土堆積成山了,就要招至大風和大雨。
2抑王興甲兵,危士臣,構怨於諸侯(發動,調發)
譯文:抑制大王發動起武裝的軍隊,使貴族和朝廷大臣人人自危,與鄰邦結怨。
3大楚興,陳勝王(興盛,復興)
譯文:大楚興盛,陳勝為王。
4遇遊僧澄源至,興甚濃(興致)
譯文:(恰好)碰到遊方和尚澄源(也)來到這裏,(我的)興致就更高了。
5夙興夜寐(起、起來)
譯文:早晨起來晚上睡覺。
6事不成則禮樂不興(作)
譯文:政事不通達所以禮教和音樂都不能提倡。
7政通人和,百廢具興(興辦、舉辦)
譯文:政策開始通達百姓剛剛安居,荒廢的各行各業等待興辦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