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望、既望、晦、朔,分別指陰歷的哪壹天

望、既望、晦、朔,分別指陰歷的哪壹天

“望”:陰歷十五日,“既望”:陰歷十六日

“朔日”:陰歷每月的初壹,“晦日”:陰歷每月的最後壹天

在陰陽歷中,每月的十五日前後必定為望月(滿月)。因此在農歷中將十五日稱為“望日”。

望月(滿月)經常成為鑒賞的對象,自古就有賞月活動。特別是秋季的望月(滿月)非常美麗,農歷八月十五日稱為“中秋節”,中國、日本、韓國等地都有特別的賞月活動。以此為題材的文學作品更是數不勝數。

擴展資料

在天文學中主要指按月亮的月相周期來安排的歷法,以月球繞行地球壹周(以太陽為參照物,實際月球運行超過壹周。)為壹月,即以朔望月作為確定歷月的基礎,壹年為十二個歷月的壹種歷法。在歷法發展衍變過程中,二十四節氣的出現用於科學地指導農業生產,形成了農歷(漢歷)。

雖然,陰歷、農歷都俗稱古歷、漢歷、夏歷、舊歷,不過陰歷和農歷(漢歷)是有區別的,傳統上使用的夏歷(漢歷)實際上是壹種陰陽歷。

陰歷定月的依據是月亮的運動規律:月球運行的軌道,名曰白道,白道與黃道同為天體上之兩大圓,以五度九分而斜交,月球繞地球壹周,出沒於黃道者兩次,歷二十七日七小時四十三分十壹秒半,為月球公轉壹周所需的時間,謂之“恒星月”。

唯當月球繞地球之時,地球因公轉而位置亦有變動,計前進二十七度余,而月球每日行十三度十五分,故月球自合朔,全繞地球壹周,復至合朔,實需二十九日十二時四十四分二秒八,謂之“朔望月”,習俗所謂壹個月,即指朔望月而言。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陰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