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在中國歷史悠久,最遠可追溯到上古時期。有著許多的出土文物證實在上古時期和田玉就存在了,但是由於當時人們制作玉器的經驗不足,所以打造的玉器外形都是十分簡單粗糙的,加上雕琢玉器的技術與工具有限,所以玉器本身大多沒有紋飾。
之後和田玉隨著人類歷史的發展也越來越重要,玉成了禮器和政治地位的象征,造型與紋飾也逐漸豐富起來。由於玉的發展已經歷了壹段時期,玉的制造手藝已有提升。再加上文化的發展,人們的藝術欣賞能力也得到很大的提高,所以對於如何美化玉的本身更有深層次的領悟。和田玉玉的制作更加精美、精致,而且對型的把握也愈加熟練,無論是玉的外形還是其文化價值都得到了進壹步的豐富。
和田玉種類按顏色可分為白玉、羊脂玉、黃玉、青玉、青白玉、碧玉、糖玉、青花、墨玉九類
1.白玉
白玉的顏色由白到青白,多種多樣,即使同壹條礦脈,也不盡相同,叫法上也名目繁多,有季花白,石蠟白,魚肚白,,梨花白,月白等。白玉是和田玉**有的高檔玉石,塊度壹般不大。世界各地的軟玉中白玉極為罕見。白玉子是白玉中的上等材料,色越白越好。光滑如卵的純白玉子叫“光白子”,質量特別好。有的白玉子經氧化表面帶有壹定顏色,秋梨色叫“秋梨子”,虎皮色叫“虎皮子”,棗色叫“棗皮子”。都是和田玉名貴品種。
2.羊脂玉
羊脂玉因色似羊脂,故名。質地細膩,“白如截脂”,特別滋蘊光潤,給人壹種剛中見柔的感覺。這是白玉子玉中最好的品種,目前世界上僅新疆有此品種,產出十分稀少,極其名貴。
3.青白玉
青白玉以白色為基調,在白玉中隱隱閃綠、閃青、閃灰等,常見有蔥白、粉青、灰白等,屬於白玉與青玉的過渡品種,和田玉中較為常見。
4.黃玉
黃玉由淡黃到深黃色,有栗黃、秋葵黃、黃花黃、雞蛋黃、虎皮黃等色。黃玉十分罕見,在幾千年探玉史上,僅偶爾見到,質優者不次於羊脂玉。古代玉器中有用黃玉琢成的珍品,如清代乾隆年間琢制的黃玉三羊樽,黃玉異獸形瓶,黃玉佛手等。
5.青玉
青玉有淡青色到深青色,顏色的種類很多,古籍記載有蝦子青、鼻涕青、蟹殼青、竹葉青等等。現代以顏色深淺不同,也有淡青、深青、碧青,灰青、深灰青等等之分。和田玉中青玉最多,常見大塊者。近年,見有壹種翠青玉,呈淡綠色,色嫩,質細膩,是較好的品種。
6.墨玉
墨玉由墨色到淡黑色,其墨色多為雲霧狀條帶狀等。工藝名稱繁多,有烏雲片、淡墨光、金貂須、美人須等。在整塊料中,墨的程度強弱不同,深淡分布不均,多見於與青玉、白玉過渡。壹般有全墨,聚墨、點墨之分。聚黑指青玉或白玉中墨較**,可用作俏色。點墨則分散成點,影響使用。墨玉大都是小塊的,其黑色皆因含較多的細微石墨鱗片所致。
7.碧玉
碧玉的壹般呈青綠、暗綠、墨綠色、綠黑色,有些在不打燈的情況下甚至完全呈黑色,不過再黑的碧玉只要強光燈壹打還是會露出綠色的底。碧玉的形成分為兩種,壹是產於酸性侵入巖體的接觸帶,這種碧玉會顯得更加的純凈,且質地細膩;另壹種產於超基性巖體的接觸帶,這種碧玉通常雜質較多,常伴有黑色礦物包體,就是大家見看到的黑點。
8.糖玉
因其顏色像紅糖,所以被形象地稱之為糖玉。糖玉壹般形成於白玉、青白玉、青玉山料的外圍帶附近,主要是屬風化作用的產物。
糖玉並非整塊都是呈紅糖色,壹般大塊的糖玉由內到外的顏色是過渡漸變,逐步加深的,可從白、青、淺黃色過渡到外層的褐紅色。因受浸染程度不同,糖色的厚度也不同,從幾毫米到幾十厘米不等,通常附著在肉的表層,也有將肉色包裹起來,呈過渡關系。
9.青花
此“青花”非彼“青花”,只是借用青花瓷的名稱特色與水墨畫的審美意趣,來描述和田玉中的這壹個獨特品種。青花的形成原因,是在和田玉的玉質內含有較多的石墨所致,因分布不均勻,就形成了黑白相間的獨有魅力。
玉作為中華民族的先民從各種石頭中篩選出來的"石之美者",具有溫潤瑩澤、縝密堅韌的美感和實用功能。在這個漫長的篩選過程中,"昆山之玉"也就是"和田玉"成為公認的"寶玉"、"真玉"。更多和田玉相關專業知識及鑒別請聯系我們,璨玞堂每周都會免費為玉友提供和田玉鑒別和鑒賞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