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至於西湖形成的原因,古籍有簡要記載。
明代壹卷《西湖遊覽誌》:西湖三面環山,下有數百深泉,為湖。
2.現代學者對地形學、地質學、沈積學和水動力學進行了考證。
其中,壹般認為西湖是由海灣逐漸演變而來的瀉湖。
3.中華民國9年(1920年)
科學家竺可楨調查西湖地形後發表《杭州西湖生成的原因》,說西湖原是錢塘江左側的壹個小海灣。後來由於錢塘江的淤積,灣口慢慢堵塞,變成了瀉湖。
4.竺可楨還從沈積速率推斷西湖在12000年前開始形成。
朱認為,西湖形成之初,面積比現在大。後來由於三面環山的溪流註入,泥沙逐漸填滿西湖,湖面逐漸變窄。如果不是歷代不斷疏浚,西湖早就湮滅了。
5.1924
地質學家張發表了《杭州西湖成因壹解》,補充了朱的觀點:西湖是在潮汐力的作用下形成的,然後海灘發生變化維持湖面,這是西湖形成的重要條件。
6.但是
瀉湖理論在現代科學研究中受到了質疑。
7.1950年後
地質部門根據對西湖三島的地質取樣分析和湖濱公園的地質鉆孔,認為在1.5億年前的晚侏羅世,以現今的湖濱公園為中心,發生過壹次強烈的火山噴發,大量的火山巖堆積在寶石山和西湖(大部分)的底部。結果火山口塌陷,造成馬蹄形核心低窪積水,也就是西湖的雛形。
8.1979
在分析了取自湖邊鉆孔的巖石樣本的微古生物後,地質學家們寫道,根據不同化石的組合,西湖的形成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早期瀉湖、中期海灣和晚期瀉湖。隨著錢塘江沙洲的開發,西湖終於完全封閉,水面逐漸淡化,形成了現在的西湖。
9.西湖周圍的山,屬於天目山的殘脈。
根據巖性和山體高度的不同,杭州西湖可分為內環和外環兩個圓圈。
10.有北峰、天馬山、天柱山、五雲山等。在外圈,屬於高丘陵地形。
山體主要由誌留系、泥盆系巖屑砂巖和應時砂巖組成,巖性堅硬,不易風化和侵蝕。
11.峰巒秀麗,溪流縱橫,流水清澈,是西湖泉水最多的區域。
內圈有飛來峰、南峰、黃愚、鳳凰山、巫山等。山勢低,丘陵地勢低。
12.這些山脈是向斜山脈。
主要由石炭紀和二疊紀石灰巖組成,易受水流侵蝕,形成煙雲、樂水、石屋、紫來、紫雲等溶洞。
13.內圈的山,喀斯特丘陵除外。
有葛嶺和抱石山,橫跨西湖北緣。它們由火山碎屑巖組成,海拔約100米。
14.寶石山的景觀非常壯觀。
巖峽陡峭壯觀,懸崖幽僻,赭石寶石(碧玉)鑲嵌在巖石中。
以上僅供參考。
杭州旅遊線路推薦:
杭州/wan/hangzhouyiriyou.htm壹日遊
烏鎮/wan/wuzhenyiriyou.htm壹日遊
/wan/qiandaohuyiriyou.htm千島湖經典壹日遊
西塘到/wan/xitanglvyou.htm壹日遊
烏鎮和千島湖/wan/wuzhenqiandaohuerriyou.htm兩日遊
杭州烏鎮/wan/hangzhouwuzhenyou.htm兩日遊
/wan/qiandaohuhuangshanyou.htm千島湖兩日遊
對/wan/hengdianeriyou.h為期兩天的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