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古代中醫治療學的基礎奠定於 ( ) A.扁鵲的四診法

古代中醫治療學的基礎奠定於 ( ) A.扁鵲的四診法

古代中醫治療學的基礎奠定於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

《傷寒雜病論》根據《黃帝內經》、《八十壹難》、《陰陽大論》、《胎臚藥錄》等古代醫典中的基本理論,系統地總結了漢代以前的醫學經驗,提出以六經(即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辨證。奠定了理、法、方、藥的理論基礎。

擴展資料:

《傷寒雜病論》寫成後,由於兵火戰亂,散失不全。後來經晉朝王叔和整理、編次,才得以保存下來,到了宋朝,又經林億等人校勘,把“傷寒”和“雜病”分開,壹部叫《傷寒論》,壹部叫《金匱要略》,壹直流傳至今。

《傷寒論》***十卷,二十二篇,三百九十七法,壹百壹十三方,論述了外感熱性病“傷寒”的病理,診斷、治療和用藥,確立了“六經”、“八綱”的辨證論治原則。《金匱要略》***六卷,二十五篇,首論臟腑和經絡,其中包括病因、病理、疾病分類、診斷和防治等壹系列理論問題,相當於治療學總論。

其他各篇分別論述了內科雜病以及外科、婦產、兒科、急救等四十多種病的治療方法,***壹百三十九條,二百六十二方。

百度百科——傷寒雜病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