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春夏秋冬分別有哪些節氣

春夏秋冬分別有哪些節氣

春夏秋冬分別有的節氣1.春天的節氣: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2.夏天的節氣: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3.秋天的節氣: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4.冬天的節氣: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節氣是指二十四個時節和氣候,是中國古代訂立的壹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歷法,是中華民族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成果和智慧的結晶。二十四節氣,是指幹支歷中表示季節、物候、氣候變化以及特定節令,反映了太陽對地球產生的影響。

節氣——雨水

“雨水”是緊隨立春的第二個節氣。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記載:“正月中,天壹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此時節,日照時間與強度逐漸增加,氣溫回升較快,霜期告終。形式上降雪漸少,降雨漸多,故名“雨水”。所謂“東風解凍,散而為雨”,預示著溫暖的春天即將到來。

俗話說“春雨貴如油”,適宜的降水對農作物的生長很重要。而華北、西北以及黃淮地區這時降水量壹般較少,若早春少雨,雨水前後及時灌溉,有利於農作物的生長。

“雨水”養生

進入“雨水”時節後,“春風拂面、冰雪融化”的日子正向我們走來。在這樣的日子裏,有很多人迫不及待地要擺脫厚重的冬裝輕裝上陣,但是壹不小心就會受到各種季節多發病的侵擾。其實在雨水節氣裏,更要註意飲食和作息時間的調整。

1.春捂防寒

“雨水”節氣屬於早春天氣,乍暖還寒氣溫尚低,晝夜溫差變化大,體弱的人易感冒。不要急於脫冬衣,要註意保暖防寒。要多鍛煉身體,多到戶外做深呼吸,多曬太陽。另外,雨水時節,初雨將下,易患關節痛,尤其是肩關節、腰關節痛較多,要註意保暖。

2.起居有常

“雨水”時節天氣變化不定,很容易引起人的情緒波動,及至心神不安,影響人的身心健康,對高血壓、心臟病、哮喘患者更是不利。需要采取積極的精神調攝養生鍛煉法,保持情緒的穩定。此時節,要保證起居有常,勞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