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古籍中的大健脾丸簡介

古籍中的大健脾丸簡介

大健脾丸為方劑名,出自《古今醫統大全》卷二十三方。

別名

百谷丸

處方

人參、陳皮、茯苓各二兩,枳實、青皮、炒半夏曲、山楂各壹兩,白術(土炒)三兩,炒白豆蔻、木香各五錢,炒谷芽、黃連(同吳茱萸五錢浸炒赤色,去吳茱萸)各壹兩六錢。

人參(清河者)2兩(飯上蒸),白術(無油者)3兩(土炒),枳實1兩(飯上蒸),廣陳皮2兩(米泔洗),廣青皮1兩(米醋炒),白茯苓2兩(飯上蒸),半夏曲1兩(炒),谷芽1兩6錢(炒),山楂肉1兩(飯上蒸),川黃連1兩6錢(用吳茱萸半兩浸,炒赤色,去萸),廣木香半兩(不見火),白蔻仁半兩(炒)。

人參(清河者)60克(飯上蒸)白術(無油者)90克(土炒)枳實30克(飯上蒸)廣陳皮60克(米泔洗)青皮30克(米醋炒)白茯苓60克(飯上蒸)半夏曲30克(炒)谷芽48克(炒)山楂肉30克(飯上蒸)川黃連48克(用吳茱萸15克浸,炒赤色,去萸),廣木香15克(不見火)白豆蔻仁15克(炒)

制法

上藥為細末,水煮荷葉,老米粥和丸,綠豆大。

為末,用長流水煮老米荷葉湯,滴丸綠豆大。

用法用量

每服壹百丸,食前溫開水送下。

功能主治

功能健脾養胃,利濕消食。治脾虛氣虧,飲食不化,胸膈痞滿,面黃肌瘦。

健脾養胃,滋谷氣,除濕熱,寬胸隔,去痞滿,久服強中益氣,百病不生,無精炯炯,長壽之基。主脾胃虛弱,食停氣滯,濕熱內阻,胸膈痞滿,食欲不振,體倦乏力,大便溏薄或不暢,苔膩微黃。小兒脾胃脆弱,飽則易傷者。飲食不節,停濕傷脾,食物不化,體倦神疲。

附註

方中半夏曲,《墨寶齋集驗方》作“神曲”,有當歸身,無山楂肉。

摘錄

《古今醫統大全》卷二十三

詳見百科詞條:大健脾丸 [ 最後修訂於2015/8/18 17:49:10 ***666字 ]

以下結果自動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現與主題不相關的內容,請自行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