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吳彤。復雜性科學哲學初探。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
3.吳彤。三生萬物-自組織、復雜性與科學實踐,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
4.吳彤、蔣勁松和王偉。關於科學技術的哲學思考。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5.吳彤:自組織方法論研究,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年,20萬字。
6.吳彤:成長的旋律——自組織進化科學,山東教育出版社,1996;1.4萬字。
7.、、曾:《自組織的哲學——壹種新的自然觀和科學觀》,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3,32萬字(其中撰寫22萬字)。
8.吳彤、張喜梅、任玉鳳、李小春:《人與自然:生態、科技、文化與社會》,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5,28萬字。
9.吳彤:現代科學技術與當代社會,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8,28萬字。1.曾、、等譯。:自組織世界觀(詹琦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29萬字。作者翻譯了5萬字。
2.柯誌揚、吳彤譯《生物系統的混沌與有序——復雜結構》(克萊默著),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年,30萬字(作者主要從事壹些翻譯和校對工作)。
3.作者萊文,吳彤、田曉菲和王娜譯。脆弱的領地。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教育出版社。2006。
4.雷舍爾,由吳彤翻譯。《復雜性-哲學概述》,上海: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7年。
5.拉德主編,由吳彤、何華清和崔波譯,《科學實驗哲學》。北京:科學出版社,2012(即將出版)1。吳彤:“解釋與實踐現象學”,《哲學研究》,2012(2):85-92。
2.吳彤:《科學研究中的表象——從科學實踐哲學的立場看》,《哲學分析》,2012(1):18-30。
3.吳彤:“從卡特賴特的法律機器看科學”,載於程素梅等主編的《轉型中的科學哲學》,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版,第115頁。
4.吳彤:《蠕蟲:網絡監控與科學教育——從科學實踐哲學的立場出發》,《科學與社會》,2011(4):99-105。
5.吳彤:“整體與碎片”,中國系統科學學報,2011 (2): 5-8。
6.吳彤:《科學實踐哲學與語境主義》,《科學技術哲學研究》,2011(1):5-10。
7.吳彤:“從科學實踐哲學和復雜性科學的雙重視角看中醫研究”,醫學與哲學,2010 (12): 1-3。
8.吳彤:《融合科學與哲學的獨特教育——對博士政治課近十年發展及其在中國特色高層次人才教育中地位和作用的認識》,《自然辯證法研究》2010(8):111-10。
9.吳彤:《中國科學實踐哲學:緣起、現狀與未來》,《哲學分析》,2010(1):178-184。
10.吳彤:《中國系統科學哲學三十年:回顧與展望》,《科學技術哲學研究》,2010 (2): 1-12,55。
11.吳彤。來自科學實踐哲學和新經驗主義的挑戰,系統研究與行為科學,2010 . vol . 27 . 190-199。(SSCI)
12.吳彤。破碎的系統視圖。中國系統科學學報,2010 (1): 6-9,23。
13.《:從馬克思的實踐思想到科學實踐哲學》,載:劉主編,《從辯護到審視:馬克思的科學觀與當代科學理論》,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121-132頁。
14.吳彤:《多樣性的科學形象——從復雜性研究的視角看科學》,社會科學(上海)2009(1):121-125。
15.何華清,吳彤:“實驗的重復性研究”,自然辯證法通訊2008 (4): 42-48。
16.許諸和吳彤。社會科學中的因果關系爭論述評。哲學動態2008(11):76-81。
17.吳彤:“復雜性前沿探索II:綜述與展望”,中國系統科學,2008 (4): 1-8。
18.吳彤,2008,科學研究是由機遇、問題還是觀察驅動的?《中國哲學前沿》,第3卷第3期,第424-437頁。
19.許諸和吳彤:“自然主義還是先驗反思?勞斯科學實踐哲學的理論旨趣探析》,《南京社會科學》,2008 (10): 37-42。
20.田曉菲,吳彤:“自然主義的科學實踐哲學:進路與問題”,《自然辯證法研究》,2008 (5): 26-32。
21.崔波、吳彤:《知識入侵中的搭橋、抄補——晚清翻譯出版史反思》,人文學報2008(4):124-131。
22.吳彤,張書彥:“地方性知識視角下的中醫學”,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誌2008 (7): 540-544。
23.吳彤和鄭金蓮。新實驗主義:觀點、問題和發展。學術月刊,2007 (12): 45-48。
24.吳彤。中國當代系統與復雜性研究:回顧與展望,系統研究與行為科學,2007年,第24卷(4):第383-392頁。(SSCI)
25.吳彤,復雜性和隨機性。),在克勞斯·邁因澤60歲生日之際,他將動力學、商業、哲學和智慧融為壹體。Geburtstag,S.Hirzel出版社,斯圖加特,2007年,第79-88頁。
26.吳彤。兩種地方性知識--吉爾德和勞斯觀點述評。自然辯證法研究。2007 (11): 87-94.
27.吳彤。對湧現的壹些復雜作品和近期文獻的分析研究。系統科學. 2007 (3): 98-106。
28.吳彤余金龍。科學實踐規範性研究綜述,哲學動態,2007 (1): 46-52。
29.吳彤。科學研究是從機遇開始,還是從問題或觀察開始?哲學研究。2007 (1): 98-104.
30.李晶晶,吳彤。科學劃界標準新探。科學研究。2007 (3): 425-429.
31.吳彤。科學實踐哲學視野中的科學實踐。哲學研究。2006 (6): 85-91.
32.吳彤。科學哲學與自然知識的民族性。內蒙古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6 (5): 47-51。
33.王娜和吳彤·皮克林的科學實踐觀。自然辯證法研究。2006 (7): 33-36,89.
34.吳彤。對“觀察/實驗負荷理論”話題的批評。清華大學學報. 2006(1):127-131。
35.、曾、。關於“科學極限”的壹些研究。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05(4):11-14。
36.吳彤。走向實踐優越地位的科學哲學--科學實踐哲學發展述評。哲學研究. 2005 (5): 86-93。
37.吳彤。科學實踐哲學發展述評。哲學趨勢。2005 (5): 40-43。
38.吳彤。復雜的現實。自然辯證法研究。2005 (5): 1-5.
39.吳彤,黃欣榮。復雜:從三開始。系統辯證法雜誌。2005 (1): 6-11.
40.吳彤,李晶晶,王娜,田曉菲。建國以來中國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經驗與教訓。自然辯證法研究。2005 (4): 53-58.
41.吳彤,孫莉。論新時期的中國科技政策。內蒙古大學學報。2004 (6): 47-51。
42.吳彤。論復雜性的概念及其意義。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4 (5): 1-9。
43.吳彤。復雜網絡研究的哲學意義。哲學研究。2004 (8): 58-63,70.
44.黃欣榮。吳彤。復雜性研究的壹些方法論原則。內蒙古社會科學。2004 (2): 75-80。
45.吳桐宇金龍科爾莫格羅夫:復雜性研究中的歐幾裏得。自然辯證法通訊。2003 (6): 89-94.
46.吳桐宇金龍科爾莫戈洛夫:復雜性研究的邏輯建構過程述評。自然辯證法研究。2003 (9): 71-74.
47.李建莊吳彤。美國制造業復興政策認知過程的系統透視。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3 (2): 55-64 .
48.吳彤和陳虎。論技術復雜性。科學學研究。2003 (2): 126-130.
49.吳彤。文本與意義:復雜性研究中的壹些問題。清華哲學年鑒(2001)。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02-5438+05.
50.吳彤。科學哲學視野中的客觀復雜性。系統辯證法雜誌. 2001 (4): 44-47。
51.吳彤董雲英。明代漠南地區災荒的主要類型及特點。內蒙古社會科學. 2001 (4): 50-54。
52.吳彤。科學哲學視野中的客觀復雜性。系統辯證法雜誌. 2001 (4): 44-47。
53.吳彤。非線性動力學的混沌理論和方法及其意義。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0 (3): 72-79 .
54.、曾。自組織思想:概念演變、方法和問題。系統科學與工程研究。許國誌編輯。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85-99.
55.吳彤。知識和科學自組織起源的探索。自然辯證法通訊。2000 (6): 25-33。
56.吳彤。復雜性研究中的幾個哲學問題?自然辯證法研究. 2000 (1): 6-10。
57.吳彤。從自組織角度看“李約瑟難題”。自然辯證法通訊. 1997 (3): 29-39。
58.吳彤。科學發現是自組織的嗎?內蒙古大學學報。(核心)1996 (1): 60-68。
59.吳彤。關於科學。壹個自我組織的進化系統。系統辯證法雜誌。1995 (3): 52-57, 31.
60.吳彤。市場和規劃。自組織和其他組織。內蒙古大學學報. 1995(3):17-21。
61.吳彤。科學進化的互動模型。內蒙古大學學報。1994 (4): 45-54.
62.吳彤拉比。平民、科學家和政治活動家。自然辯證法通訊。1994 (4): 67-78.
63.吳彤。科學進化的互動模型。內蒙古大學學報. 1994 (4): 45-54。
64.吳彤,沈曉峰,郭健。科技。生產力系統的序參量。自然辯證法研究。1993 (6): 1-8.
65.吳彤。人與自然。社會因素的作用及其案例研究。內蒙古大學學報. 1993 (3): 1-12。
66.吳彤。儒家思想與中國古代科技。內蒙古大學學報。(核心)4號,1992。他在第壹屆全國中國傳統思想與科學技術研討會上發言(上海,1990)。論文摘要被收入《中國科學思想史》。(袁雲凱、周漢光主編)浙江教育出版社,65438。
67.吳彤。《中國古代正統史觀中的科學技術》,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 1990第4期,獲香港林大亞先生在內蒙古大學設立的“中國古籍數學化研究獎”獎,並被收入《古籍數學化研究論文集》。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4版。
68.吳彤、元朝和明朝科技政策之比較。中國少數民族科技史研究。叢書4,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89。
69.吳彤。論元代的科技成就和科技政策。中國少數民族科技史研究。叢書2,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88。
70.沈曉峰吳彤。相變理論和定律。探索自然。1988 (2): 127-134.
71.吳彤。論機械自然觀的歷史地位和作用。內蒙古大學學報。1987 (1): 30-38.
72.吳彤。論生物力學觀的歷史地位和作用。醫學和哲學。1986 (4): 13-16.
主要成就
1.1993獲第四屆國立大學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青年教師三等獎。
2.1994獲內蒙古自治區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
3.1995獲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4.1997.《人與自然、生態、科技、文化、社會》學術專著獲內蒙古自治區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5.1997.吳彤。自然辯證法的教學與研究。獲內蒙古大學優秀教學成果1獎,內蒙古自治區高校教學成果二等獎。
6.1998入選內蒙古自治區321人才工程第壹層次(30人)。
7.1998獲得寶鋼教育基金會優秀教師獎。
8.1998.成長的旋律-科學的自組織進化。獲國家教委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9.1999.成長的旋律-科學的自組織進化。獲首屆國家社科基金優秀成果三等獎。
10.2000.榮獲教育部跨世紀人才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