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玉裁(1735—1815)
他認為八卦就是文字的萌芽.
中國清代經學家、文字音韻訓詁學家。字若膺,號茂堂,晚年又號硯北居士,長塘湖居士,僑吳老人。江蘇金壇市人。生於雍正十三年,卒於嘉慶二十年。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中鄉試,入都會試,屢不中。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吏部銓授貴州玉屏縣知縣,後又為四川富順、南溪和巫山知縣。經10年,稱疾告歸鄉裏。58歲時移居蘇州閶門外之枝園。
段玉裁在京時,得師事戴震,並結識了錢大昕、邵晉涵(1743~1796) 、姚鼐(1731~1815)等學者。 返裏後,又得與劉臺拱、汪中(1744~1794)、金榜(1735~1801)等人相交。55歲時,二次入都,得識王念孫、王引之父子,商討音韻、訓詁,頗為契合。乾嘉時代漢學昌盛,段、王兩家在音韻學、訓詁學方面的貢獻極大。
段玉裁博覽群書,著述宏富,由經學以治小學。在小學範圍內,又從音韻以治文字訓詁。根基充實,深得體要。所著有《六書音均表》、《詩經小學》、《古文尚書撰異》、《周禮漢讀考》、《儀禮漢讀考》、《汲古閣說文訂》、 《 說文解字註 》及《經韻樓集》等書。 《六書音均表》在顧炎武《音學五書》和江永 (1681~1762) 《古韻標準》的基礎上剖析加密,分古韻為17部,在古韻學上是壹部劃時代的著作。《說文解字註》積30余年的功力寫成,體大思精,為前所未有。他先為《說文解字讀》,每字之下博引群書,詳註出處,晚年才刪去繁文,簡約成《說文解字註》。嘉慶二十年(1815)五月全書刻成,風行壹時,大為學者所稱贊,《說文》之學也由此而盛。《說文》段註的主要特點是:①比勘二 徐(徐鉉、徐鍇)本,刊正傳寫和刻本的謬誤。②闡明許書著作的體例。③引證經傳古籍,解釋許說,推求許說所本。④在許慎訓解之外,說明字義的引申和變遷;指出字有古今,義也有古今。⑤闡發音與義之間的關系,根據諧聲聲符說明音義相通之理。與同時學者桂馥、朱駿聲、王筠並稱《說文》四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