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熱厥簡介

熱厥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英文參考 3 概述 4 邪熱過盛,陰分不足所致的厥證·熱厥 4.1 熱厥的病因 4.2 熱厥的癥狀 4.3 熱厥的病因病機 4.4 熱厥的分型治療 5 邪熱過盛,陽郁於裏不能外達的厥證·熱厥 5.1 熱厥的癥狀 5.2 熱厥的治療 6 關於厥證 7 參考資料 附: 1 治療熱厥的穴位 2 治療熱厥的方劑 3 治療熱厥的中成藥 4 熱厥相關藥物 5 古籍中的熱厥 1 拼音

rè jué

2 英文參考

heat syncope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

3 概述

熱厥(heat syncope[1])是指邪熱過盛,格陰於外,或陽郁於裏不能外達所致的厥證[1]。

熱厥:1.邪熱過盛,陰分不足所致的厥證;2.因邪熱過盛,陽郁於裏不能外達的厥證。

4 邪熱過盛,陰分不足所致的厥證·熱厥

熱厥(heat syncope[2])為病證名[3]。為陰衰熱勝所致的厥證[2]。厥證之壹[3]。又名陽厥。

4.1 熱厥的病因

邪熱過盛,陰分不足所致的厥證(見《黃帝內經素問·厥論》等篇)[3]。

4.2 熱厥的癥狀

癥見手足心熱,身熱,溺赤等[3]。

《藥癥忌宜》:“陽厥即熱厥。其證四肢厥逆,身熱面赤,唇燥大渴,口幹舌苦,目閉或不閉,小便赤澀短少,大便燥結,不省人事。”

《衛生寶鑒·厥逆》:“手足雖冷,有時或溫,手足心必暖,脈雖沈伏,按之則滑,其證或畏熱,或渴欲飲水,或揚手擲足,煩躁不得眠,大便秘,小便赤,此名熱厥。古人所謂陽極發厥也。”

4.3 熱厥的病因病機

《黃帝內經素問·厥論》:“陰氣衰於下,則為熱厥。”

4.4 熱厥的分型治療

根據病情輕重,選用白虎湯、大承氣湯、雙解散、涼膈散。

《雜病源流犀燭·諸厥源流》治熱厥手足獨熱者,用宣火郁湯;

熱厥兼遊赤者,用升陽散火湯;便秘者,用大柴胡湯;

譫語身冷,遺溺自汗者,用白虎湯;

煩渴躁妄,失於攻下而手足冷甚,但不過肘,或身冷而反見陰象者,用白虎湯;

婦人熱入血室,因而發厥者,治以童便為君,加赤芍、生地、牛膝、丹皮、桃仁。

本證見於急性傳染病或感染性熱病過程,或伴有中毒性休克、中毒性腦病等。

5 邪熱過盛,陽郁於裏不能外達的厥證·熱厥

熱厥為病證名[3]。指因邪熱過盛,陽郁於裏不能外達的厥證(見《類證活人書》)卷四[3]。厥證之壹[3]。

5.1 熱厥的癥狀

熱厥癥見初病身熱頭痛,繼則神誌昏憒,手足厥冷,脈沈伏按之滑,或畏熱,或渴欲飲水,或揚手擲足,煩躁不得眠,胸腹灼熱,便秘尿赤等[3]。

5.2 熱厥的治療

熱厥的治療宜宣通郁熱[3]。

6 關於厥證

厥證(syncope[1][2])為病證名[4]。出《黃帝內經素問·厥論》等篇。厥證簡稱厥[4]。是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厥冷為主要表現的壹種病證[5]。多因陰陽失調、氣機逆亂所致[6]。輕者昏厥時間較短,自會逐漸蘇醒,清醒後無偏癱、失語、口眼?斜等後遺癥[5]。嚴重的,則會壹厥不醒而導致死亡[5]。《類經·厥逆》指出:“厥者,逆也,氣逆則亂,故忽為眩仆脫絕,是名為厥……輕則漸蘇,重則即死,最為急候。”《傷寒論·辨厥陰病脈證並治》:“厥者,手足逆冷是也。”《黃帝內經素問·厥論》有以六經形證立名的巨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之厥等,可供參考[4]。歷代文獻又有寒厥、熱厥、蚘厥、屍厥、薄厥、煎厥、痰厥、食厥、氣厥、血厥等名稱[4]。

各種時行熱病、中暑、中風、癲癇、臟躁、疫毒痢和消渴、癃閉、臌脹病後期,均可出現不同程度的昏厥。常見於現代醫學的多種急性傳染病、腦血管意外、煤氣(壹氧化碳)中毒、食物中毒、中毒性痢疾、糖尿病危象、肝昏迷、尿毒癥、低血糖癥、癔病性昏迷等[7]。

現代醫學中的休克、虛脫、昏厥、低血糖昏迷及癔病性昏迷等癥多屬厥證範疇[6]。

厥證是多種疾病發展到嚴重階段的壹種表現,證情危急,針灸確有應急的救治效果,但在針灸救治的同時,必須辨病求因,治病求本,針對不同原發病因,采取綜合治療措施[7]。

詳見厥證條。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