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至鄭錚二年(1342),韋澤天乳禪師的弟子由他的老師所建。起初名為“獅子林寺”,後改名為“菩提真宗寺”和“神恩寺”。
清初,寺廟園林成為私有財產,從寺廟中分離出來,命名為園林。因園內有五棵松樹,故又稱吳淞園。1917被顏料買辦貝潤生買走。經過9年的建設和擴建,它仍然被命名為獅子林(花園的東部是貝家祠堂,民族學和住宅)。
明萬歷十七年(1589)至康熙年間,殿與園分開,後被黃之父、衡州知府黃興祖買下,取名“園”。黃熙高中狀元,精修大宅,重組院落,取名“吳淞園”。到了清朝光緒中期,黃氏家族已經衰落,園子也倒了,但假山還在。
1917年,上海顏料大王貝潤生從民政局長李忠禹手中買下獅子林。1945貝潤生死後,獅子林由孫貝煥章管理。解放後,貝氏後人將此園捐獻給國家,蘇州園林管理處接手整修,於1954向公眾開放。
擴展數據:
韋澤(1298—1368),元代僧人,文學家。又名,字,本名譚,號嵇之,廬陵(今江西吉安)人。齊於2000年出家,初入,後學明本(號中峰),吳山余杭著名僧人。
到了二年(1342),他從浙江來到吳(今蘇州),他的弟子出資買了壹座宋代的廢園,建了壹座尼姑庵供他日常生活。它被命名為獅子林,成為蘇州著名的園林。他擅長詩歌,有四卷語錄。他是《凈土或問題》的作者。
百度百科-獅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