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最著名的摸金船長發現了壹個驚人的寶藏,但沒有人能正確地念出他的名字。
盜墓賊這個職業自古就有,大概從陪葬品的出現,就產生了盜墓賊。起初,盜墓賊沒有壹個著名的名字。直到三國時期,曹操成立“摸金隊長”發掘漢墓,盜墓賊才正式走上歷史舞臺,甚至改寫歷史。曹操死後,曹魏王朝逐漸由司馬氏家族所養。公元265年,晉武帝司馬燕取代曹魏,建立了西晉。三分統壹,天下漸穩,但盜墓賊依舊活躍。晉太康元年,最著名的“摸金隊長”出現在薊縣(河南薊縣),他發現了壹個驚人的寶藏。這個“摸金隊長”的名號是不被允許的,平時靠變賣墓中財物為生。不知道這附近有古墓,就開始打小算盤,摸黑在墓邊摸。憑著自己的經驗,他成功打開了墓室,卻發現壹進去,火把就滅了,還不讓他在地上摸,摸了壹些木屑。他點燃木屑,拿在手裏用來照明。四處看了壹會兒,不準看上幾樣東西,抱在懷裏,趕緊離開。這個墓位於郊區,離人群比較遠,所以事發幾天後,當地群眾發現了不允許打開的墓葬,急忙向官方報告。政府的人來到現場,發現這個墓裏只剩下壹堆沒燒的木屑。而且這些木片上寫著字,好像是古籍。朝廷覺得事關重大,馬上寫了奏章,上報晉武帝。晉武帝非常重視,命令部下將這些木片全部押解回京,然後召集荀胥、何叔同、、傅鈞、張舟、魏亨等文壇領袖對這些木片進行整理和破譯。於是,這些木片被濃縮成壹本書,《冀中之書》,即《古竹書年譜》。竹書編年史有多大價值?比司馬遷寫的《史記》早200多年,它的出現顛覆了《史記》中的很多記載,因為司馬遷是漢朝人,他寫春秋戰國甚至更早的歷史總是有錯誤。司馬遷寫《史記》之前,中國正史就有壹個“斷層”。因為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統壹天下後,曾經下令“焚書”,把六國的正史和各種典籍全部燒掉,只在秦王宮留下壹本;沒想到項羽進入鹹陽後,放火燒秦王宮,這些古籍就此消失。不允許盜掘的戰國墓,其實藏有魏史書,填補了歷史空白。將簡牘編年史與史書記載相比較,很快發現不對。比如史書寫商朝700多年,而竹簡編年史說商朝只有273年。經現代學者考證,竹簡編年無誤。所以,如果不是那次不被允許的“摸金”行動,歷史早就混淆視聽,誤導後人,不被允許成為古代歷史上最著名的盜墓賊。不過有意思的是,很長壹段時間除了專家沒有人能把名字讀對,因為他的名字讀成fǒu biāo,而不是bǖzhǔn,妳看全文的時候,讀對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