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如此,這本書並沒有在中國引起很大的轟動,甚至在清朝,它曾被朝廷禁止。
18世紀下半葉,乾隆皇帝設立四庫圖書館,集中整理、檢查、修改、銷毀中國古籍,史稱四庫全書。其中,在江西呈現的書籍中,發現宋的哥哥宋應生的《方玉堂全集》和宋友人的部分作品,主張“華夷之辨”,有反清思想。滿人入關後,為了鞏固統治,消除漢族的主體意識,對許多不利於自己統治的典籍進行了修改或銷毀。在這種背景下,天宮吳凱也未能幸免,以至於在滿清統治了近300年後,這本書基本上在中國消失了。
然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天宮吳凱在17年底被廣泛傳播到日本。當時日本生產技術落後,經常因為生產不出能和中國媲美的產品而集體自卑。“天工開物”的到來,讓日本成了壹塊寶地。政府將其視為生產技術的基本書籍,在日本諸侯的“種植業”中被視為指南。而且書中所包含的各種科技成果,如沈鉛粘銀法、銅合金制作法、大型海船設計、提花機、煉鋅技術等都是日本學習過的,其中有大量應該是日本國民的生產生活。
當然,天工開物更大的影響在歐洲。雖然《天宮吳凱》寫的時候是明朝末年,但是中國的國力還沒有那麽強大。盡管如此,當時中國的經濟總量在世界上也是首屈壹指的。中國長期的科技積累是歐洲無法比擬的,它的產品是世界上最好的。所以“天工開物”傳到歐洲後,人們以奇書相待,很快就引起了轟動。
《天工開物》在歐洲備受關註,主要是因為東西方的差距。中國以生產優秀產品而聞名,許多產品是從歐洲進口的,但他們想模仿中世紀的產品卻沒有法律。天工開物的出現正好彌補了歐洲的各種技術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