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太昊伏羲到底是壹個人還是兩個?

太昊伏羲到底是壹個人還是兩個?

起初,二者是不同的(可以說是氏族,呵呵);後來在傳說中卻合二為壹了。

論據如下。

太昊是東夷集團最早的氏族,太昊最早出現在《左傳》。

《左傳·昭公十七年》說:“陳,太昊之虛。”陳就是今河南省淮陽,今存占地875畝的太昊伏羲陵、太昊伏羲故都宛丘城和太昊伏羲畫卦臺。太昊的子孫封地為任、宿、須句、顓臾。

與伏羲相伴的是女媧。女媧始見於《楚辭·天問》,《禮記·明堂位篇》、《山海經·大荒西經》,後二者只能算漢代的典籍。

女媧與伏羲並稱始見於《淮南子·覽冥篇》。伏羲、女媧以兄妹或夫婦,成為人類開天辟地的壹對人祖,歷史發展到了戰國時代,距伏羲時代已經4000余年了。

郭沫若在《中國史稿》中說:“太昊,號伏羲氏。據說,伏羲作卦已是父系社會的事了。據記載,'陳,太昊之墟也',今河南省淮陽縣。那麽,太昊應當是淮河流域的氏族部落想象的祖先了。”

歷史的綜合並非憾事,例如把神農、炎帝合二而壹,又反神農與烈山氏之子柱合二而壹,而後又把炎帝、神農、柱三人綜合為壹人,為什麽?烈山氏地域在今湖北隨縣境,炎帝遂成江漢民族的酋長;其實炎帝根本不是神農。《史記·封禪書》說:“神農封泰山,禪雲雲;炎帝封泰山,禪雲雲。”在氏族林立的原始農業社會,同時進入農業時代是不足為怪的,然而他們合二而壹,成了農業時代藝五谷的祖先。正象炎帝非神農、二人合而為炎帝神農壹樣,太昊是太昊,伏羲是伏羲,二人合而為太昊伏羲。

但是,我們可以斷定,太昊所處的時代非常古遠。而伏羲所處的時代同樣非常古遠,太昊處在漁獵時代,伏羲也處在漁獵時代,先民壹談起漁獵時代,談起太昊,或談到伏羲,或既說太昊,又說太羲,這些統化了先民口頭傳說的漁獵時代祖先,便為太昊、伏羲所占有了。天長日久,幾千年同幾百年壹樣地傳說下去,說不上精確的綜合,不否定歷史傳說,久遠的年代之後,在經過氏族融溶同化,東夷集團、南蠻集團及華夏集團的先民,說起漁獵時代的遠祖,便是太昊伏羲了。至於東夷集團的太昊和南蠻集團的伏羲,是什麽時代通的戶、合的家,誰也說不清。這時候,統壹的中華民族概念便產生了。這個演生的過程是漫長的,但歷史意義是巨大的。

《史記·封禪書》說:“慮戲登泰山,禪雲雲;神農登泰山,禪雲雲;炎帝登泰山,禪雲雲。”泰山和雲雲山皆在山東境內。如果南蠻的伏羲同東夷的太昊沒有合二而壹,伏羲怎麽到東夷內封禪呢?從這裏可以看出,在司馬遷以前,太昊和伏羲已經合為太昊伏羲了。

太昊成了伏羲的號和別名。

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中華民族始祖太昊伏羲氏地位的確立和記載,歷經了從先秦之前到春秋戰國,到漢的近千年,從口頭傳說到文字記載,文字記載到爭論決擇,最後記人簡策,其間的時間是漫長的。這是數代人經過戰爭等各種方式確立的,而不是哪壹個人所能妄斷決定的。其實,對自己民族的始祖何止先秦之前,而是數千年之前氏族與氏族的融合,部族之間的融合。戰爭的蜂起,歲月的流失,對先民說來,許許多多事都可以忘卻,然而自己的創世始祖卻壹代接壹代地傳承。從口碑到甲骨文到金文到倉頡文字記載,其間的時間相當遙遠。象甲骨文雖為文字,但百分之八十以上,其字如畫,後人繼承運用時其差異是難免的。特別是大的戰爭災難降臨,天下大亂之後。這時期也往往是文化比較發達的時期,壹些賢士哲人面對紛亂的各種口碑或記載,他們從大量的口碑和資料中,看到差異的同時,同時也感到資料的不足。因此,使探討難以決斷。但是,歷史是要前進的,人類的文化是要發展的。這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客觀規律。當天下大亂之際,特別是天下統壹之後,如華夏集團、東集集團、南蠻集團大融合後,又例如春秋戰國時期。賢士哲人便從大量的積累中進壹步探討,以尋找大統壹後天下人都能接受的始祖和理論,以代表天下。這當然是壹種非常嚴肅的文化現象,即各部族不忘其祖,又要確立***同的創世祖先,使各民族都能承認。當然,這個工作非短時期所能湊效,他們的計時法是三五百年同2000年壹樣,天下人才能接受。太昊伏羲氏成為中華民族的創世始祖,便是在這樣的背境下所誕生。

傳說的條件和環境是數千年的口碑,原始宗教的崇拜是先民心靈的支柱。歷史的因素、生存的因素、自然的因素、民族的因素等等因素,往往淹沒了諸多反映本來面目的科學因素。太昊伏羲之所以被後世尊為“人類始祖”、“三皇之首”、“百王先”、“中國壹人”、“龍的祖先”等,揭開迷朦的歷史霧瘴,從歷史長河裏,請出的壹位具有中華民族特點、代表中華民族、開天辟地、人神合壹的祖宗太昊伏羲便自然而然了。

悠悠乎,中華文明六千年的始祖。

昊昊乎,三皇五帝之首太昊伏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