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史書記載,這位愛民如子的剛正不阿的官員叫陳壽,是明朝中葉至刑部尚書的官員。
陳壽,本名本仁,原籍江西新幹(今江西新幹)。歷任戶部侍郎、南京都察院右副都督、陜西巡撫、南京刑部尚書。他壹生為官四十年,嚴於律己,恪盡職守,始終保持清正廉潔的作風。尤其是他壹生為官遵循的“三不喜”信條,更為人們所推崇。
說起從小到大的陳壽,今天第壹個想到的人無疑是寫三國歷史的人。明朝的陳壽,雖然沒有壹支出彩的制花之筆,卻在歷史上留下了千古美名。
陳壽出生在壹個軍人家庭。當然,不是高級軍官的家庭。陳壽的祖父陳誌鴻在明朝洪武年間接替他的哥哥,駐紮在寧遠衛(今遼寧興城)。當時朝廷為了解決兵員不足的問題,規定海關衛隊的官兵多為世襲。於是,陳壽的父親成年後披甲從軍,定居寧遠。
1440(明朝第五年),陳壽出生的時候,家裏已經很窮了,只靠父親微薄的工資維持家裏的生計。即便如此,他的父母還是省吃儉用供他在私塾讀書,然後送他到寧遠儒生覃和的家門口繼續求學。貧窮的生活和良好的教養,讓陳壽從小就相當有禮貌,值得信賴。據《寧遠縣誌》記載,有壹次,小在路邊撿到了別人丟的錢。他坐在原地壹直等到天黑,終於希望找到失主,歸還原主。這種拾金不昧的慈善行為,壹時間在小鎮上傳為奇聞。大家都誇陳壽從小懂事,長大後會成為偉人。
經過努力學習,陳壽於1465(明成化元年)中考勝出。雖然名氣不高,但在以守備兵及其家屬為主的寧遠城居民考試中,卻是壹大突破。在慶祝陳壽的時候,寧的村民們特地在城裏的街道上為他建了壹個舉人廣場。
村民們的鼓勵和厚望激勵著陳壽更加努力地學習,終於在七年後的科舉考試中脫穎而出,考上了進士。陳壽考中進士的消息在寧遠城再次引起轟動。因為自1428建城以來,寧遠城已經有40多年沒有進士了,連有幸參加宮廷考試拜見皇帝的學子都沒有去過。陳壽壹路過關斬將,打贏了寧遠人之戰。為了鼓勵陳壽,村民們還在城內為陳壽修建了進士廣場,紀念寧遠魏第壹進士。
誠實惹惱有權勢的人。1472年,考中進士的陳壽被封官宅。從此,他抱著壹輩子不貪做清官的信念登上了仕途。雖然胡克只是壹個擁有七品的小官,但他的權力卻不小。他是主管官員,主要工作是監督住房部的工作,彈劾違法官員。這也正是陳壽壹直想做的事情。
戶部任命的陳壽,兢兢業業,觀察入微,分別註意真假。有壹次,他到傅玄(今河北張家口)和大同(今山西大同)視察,發現軍營裏有些軍官不僅敲詐勒索,而且作風很不檢點。回到北京後,陳壽立即寫了壹封彈劾信,最終這些軍官被革職。他曾闡述過自己的想法,說:“我父親告誡我不要做掌管刑罰的官員,說這樣容易冤枉好人。其實,靠言語進諫的官員更能冤枉人,所以我得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冤枉好人。”
但因為陳壽的正直,也得罪了朝廷中的壹些權貴。陳壽曾經彈劾萬貴妃的弟弟和皇帝的寵臣,如梁芳和和尚姬曉,因此他激怒了成化皇帝,並把他關進監獄。後來,經過壹些正直大臣的說情,陳壽被釋放,回到戶部當總經理。但明憲宗在位期間,陳壽始終沒有得到重用和提拔,在總經理的位置上呆了20多年。
1488年(弘治元年),成化皇帝病逝,獨子朱佑樘繼位為弘治皇帝。弘治皇帝是明朝比較成功的皇帝,在執政的最初幾年,他的政治比較明朗。這時,壹個叫王澍的官員成了吏部尚書。他看中了陳壽的才華和能力,向皇帝推薦提拔陳壽到程大利。
程大利是負責審查大案要案的官員。他雖然只是五品官,但在朝廷的地位不容忽視。盡管王澍幾經努力,朝廷中還是有不少反對者。他們以40多歲的陳壽沒有經驗,刑法也沒有經驗為借口,鼓動皇帝把陳壽調到南京當光祿的年輕官員,後來又改到大清負責祭祀的職位。升任“四功”,實權被削,被關在北京,遠離中央。
燕綏邊塞建戰功。南京鴻臚寺的秘書是壹個閑職。在明朝的官場,南京基本上是壹個養老的地方。48歲的陳壽,政治生命似乎結束了。但陳壽沒有在意,接到命令後立即上路。到南京後,我不僅每天堅持學習,還經常給中央寫信,獻計獻策。他堅信國家總有壹天會用他。1500年(弘治十三年),60歲的陳壽終於等來了中央的召喚――升任諫議兼燕綏總督。
燕綏是陜北的兩個重鎮,也就是今天的延安和綏德,但當時是蒙古部落的邊境,壹片荒涼。蒙古曼都魯部落汗陀羅幹之子霍曬,經常率兵騷擾明朝邊境。在陳壽之前,已有多名巡撫官員因辯護不力而被免職或受到朝廷指責。陳壽上任後,立即著手整頓軍隊。他把軍隊分成十路,駐紮在各個戰略要地,互相支援。自那時以來,軍事形勢有了很大改善。
第二年,蒙古滿都魯等部落聯合起來入侵明朝邊境,試圖獲得更多的財產。壹是他們用百余騎兵引誘明軍深入,陳壽手下的將領看到了,要求參戰。而陳壽卻穩坐軍中。他分析了對手的實力,判斷這是敵人的誘敵之計,於是將計就計,沈著指揮本部作戰。陳壽不顧花體,親自上陣,帶領數十騎兵殺到對岸,然後帶領士兵下馬,席地而食。蒙古軍不知道這是什麽樣的戰術,為了謹慎起見,慌忙撤退。陳壽趁對方疑惑而退,命令部下吹響號角,明軍隨即乘勢追擊,打散了入侵的蒙古軍。
明軍大捷後,陳壽因戰功被賜壹等軍餉。他的下屬勸他把兒子和親戚的名字上報朝廷以示獎勵,但陳壽堅決反對。平時陳壽對自己的親人和追隨者都很嚴格,從來沒有人利用陳壽的權力欺負過別人。陳壽還要求兒子們憑本事做出壹番事業,不要依仗父親的權勢謀取私利。
陳壽在擔任欽差大臣和燕綏總督期間,深得當地百姓的支持,也得到了皇帝的賞賜。服役兩年多後,1503年(弘治十六年),陳壽結束了短暫的軍旅生涯,回到南京任右副都禦史。
親戚朋友出資在江西安葬1506。武宗即位後,大宦官劉瑾依仗皇帝寵信,獨斷專行,專橫跋扈。戴和於世貞因彈劾劉瑾而入獄。壹向清廉的陳壽得知消息後,冒著生命危險給皇帝寫信,表示願意自保。劉瑾得知後大怒,下令免去陳壽的二等官職,革除俸祿,並罰款石2300米,馬1500匹。
陳壽平時清廉,除了工資什麽都沒有。他奉命懲罰米部,窮得無法補償,只好上書自訴。劉瑾也知道自己窮,不得不免除物質上的懲罰。1514年正月,陜西地方官廖唐因貪得無厭,暴力成性,激起民憤。吏部高官楊壹清認為陳壽剛正不阿,政治聲音極佳,曾在陜北工作過,熟悉陜西的地理人文,因此推舉他為陜西巡撫。陳壽上任後,首先懲治了廖唐的勢力,官場風氣有所好轉。然而,陳壽的任期很短。僅僅過了半年,朝廷就將陳壽調任兵部右侍郎。
得知陳壽轉移的消息後,陜西軍民、商人全城出動為他送行,並將陳壽坐過的轎子團團圍住。百姓哭著留下來,陳壽深受感動,不得不將行程推遲壹天。據史書記載:“軍民千聚撫臺,泣離公(指陳壽)。龔玥:妳的生活也是。出城之日,嘯聲震地。”
離開陜西後的第二年,陳壽以年事已高為由要求辭職休息,但沒有得到朝廷的批準。相反,朝廷為了肯定陳壽多年清正廉潔,還任命他為南京刑部尚書。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83歲的陳壽死於任上。嘉靖皇帝深感悲痛,追授他太師太子的爵位,排名第壹。
陳壽高齡去世後,由於生前沒有積蓄,家裏沒錢安葬。南京兵部尚書李崇思、尹口天旭、應天福等人對陳壽的人品、人格十分欽佩,並出錢為他辦了喪事。幾年後,陳壽在祖籍江西興安安葬,由祖籍親友出資。墓地依然存在,後人還保留著記載陳壽名字和事跡的族譜,把他當作家族的楷模,代代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