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是春秋時期·管仲寫的。
管仲,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謚敬,潁上(今安徽省潁上縣)人。中國古代著名經濟學家、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春秋時期法家代表人物。齊僖公三十三年(前698年),開始輔佐公子糾。齊桓公元年,得到鮑叔牙推薦,擔任國相,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首。對內大興改革、富國強兵;對外尊王攘夷,九合諸侯,壹匡天下,被尊稱為“仲父”。
這本《管子》是記錄齊國政治家、思想家管仲及管仲學派的言行事跡以及先秦學術的著作,《管子》壹書原為86篇,至唐又亡佚10篇,今本存76篇,托名春秋管仲著。其實《管子》同先秦許多典籍壹樣,既非壹人之著,亦非壹時之書。是壹部稷下學派的文集匯編。
《管子》的書籍影響
《管子》在唯物主義的方向上樸素地解決了物質和精神的關系。認為有意識的人是由精氣生成的。他說“凡人之生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為人。和乃生,不和不生。”“氣道乃生,生乃思,思乃知,知乃止矣。”這是把物質放在第壹位的。
《管子》認為認識的對象存在於認識的主體之外。它說:“人皆欲知,而莫索其所以知。其所知,彼也;其所以知,此也”。又認為在認識過程中,主體要舍棄主觀臆斷,以外物為認識根據,要反映外物的真實情況。它稱這種認識方法為“靜因之道”,說:“是故有道之君,其處也若無知,其應物也若偶之,靜因之道也”。這在認識論上屬於唯物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