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記載,《禹貢》是大禹治水時所積累地理知識的總結,因此它成書於夏代。《尚書·禹貢》說大禹分九州,根據山川和不同的土壤制定貢物和賦稅,稱之為“禹貢”。《史記·夏本紀》更詳細記載了大禹治水時,—“左準繩,右規矩,載四時,以開九州,通九道,陂九澤,度九山”。因當時食物短缺,禹為了“有余相給,以均諸侯”,於是施行“相地宜所有以貢”的方法,,互通各地山川之便利,並說大禹治水劃九州,是從冀州開始的。因此,《尚書》的編定者把《禹貢》列入夏書,認為它成文於夏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