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歷史上女扮男裝的女英雄有誰

歷史上女扮男裝的女英雄有誰

花木蘭(412年-502年),北魏人,巾幗英雄,花木蘭的事跡流傳至今,中國古代民族英雄,忠孝節義,以替父從軍擊敗入侵民族而聞名天下,唐代皇帝追封為“孝烈將軍”。應歸功於《木蘭辭》這壹方民歌的絕唱。花木蘭事跡被多種文藝作品所表現,電影、電視劇、歌舞豫劇等。2009年匯集了中國影壇巨星趙薇,陳坤主演的電影《花木蘭》真實自然感人堪稱經典,口碑和票房雙豐收,榮獲第30屆大眾電影百花獎優秀故事片等多項大獎。中文名:花木蘭別名:木蘭國籍:中國民族:漢出生地:不詳出生日期:412年逝世日期:502年(壹說不願為妃後自殺)職業:女將主要成就:代父出征,抗擊柔然追封為孝烈將軍目錄簡介故裏考證文化展開簡介故裏考證文化展開編輯本段簡介生平花木蘭是中國南北朝時期壹個傳說色彩極濃的巾幗英雄,她的故事也是壹支悲壯的英雄史詩 花木蘭像。花木蘭(412-502)是北魏宋州(今河南商丘)人。時值太武皇帝時期(424——452年),當時北方遊牧民族柔然族不斷南下騷擾,北魏政權規定每家出壹名男子上前線。但是木蘭的父親年紀大了,沒辦法上戰場,家裏的弟弟年紀又太小,所以,木蘭決定替父從軍,從此開始了她長達多年的軍旅生活。去邊關打仗,對於很多男人來說都是艱苦的事情,更不要說木蘭又要隱瞞身份,又要與夥伴們壹起殺敵了。比壹般從軍的人困難多了!但是花木蘭最後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數十年後凱旋回家。皇帝因為她的功勞之大,認為她有能力在朝廷效力,任得壹官半職.不過,花木蘭拒絕了,她請求皇帝能讓自己回家,去補償和孝敬父母。千百年來,花木蘭壹直是受中國人尊敬的壹位女性,因為她又勇敢又純樸。1998年,美國迪斯尼公司將花木蘭的故事改編成了動畫片,受到了全世界的歡迎。《木蘭詩》被列入中學課本,被千千萬萬的青年學生世代誦頌。木蘭的事跡和形象被搬上舞臺,長演不衰。她的精神激勵著成千上萬的中華兒女保衛國家,可歌可泣。民歌歷史上有壹篇贊頌花木蘭的北朝民歌——《木蘭辭》,又稱木蘭詩,也是長篇敘事詩、詠史詩。木蘭辭唧(jī)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zhù)聲,唯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tiě),可汗(kè hán)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wèi)市鞍(ān)馬,從此替爺征。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jiān),南市買轡(pèi)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jiān jiān)。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jì)鳴啾啾(jiū jiū)。萬裏赴戎(róng)機,關山度若飛。朔(shuò)氣傳金柝(tuò),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zhuǎn),賞賜百千強(qiáng)。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裏足,送兒還故鄉。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jiāng);阿姊(zǐ)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huò huò)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zhuó)我舊時裳(cháng)。當窗理雲鬢(bìn),對鏡帖(tiē)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bàn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編輯本段故裏花木蘭的姓氏、籍貫等,史書無確載,因此,木蘭之爭歷代有之。據了解,河南人說她是商丘虞城縣人,陜西人說她是延安人,湖北人說她是黃陂人,安徽人說她是亳州人,內蒙古人說她是盛樂人(今呼市和林格爾)和包頭人,河北人說她是完縣人。關於花木蘭故裏的傳說就眾說紛紜,難於確定。[1]“心在朝廷原無論先主後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陽南陽”。這是清南陽知府顧嘉蘅就襄陽南陽躬耕地之爭而書寫的壹副名聯。這舉世稱道的感嘆與超然,是否開釋今人木蘭故裏之爭。木蘭故裏明《木蘭古傳》曰:“木蘭將軍黃郡西陵人也。”清《忠孝勇烈奇女傳》稱:“木蘭朱姓,為湖廣黃州府西陵縣雙龍鎮人。”“史傳明示”,則成為湖北黃陂人“與木蘭同籍”的最大理由。黃陂雙龍鎮位於灄水河畔,那裏有座“木蘭山”,山的北坡有壹個高約7米,底直徑20余米的大土冢,冢前墓碑銘刻“敕建木蘭將軍墓碑序”。木蘭山上尚存“唐木蘭將軍坊”,上鐫“忠孝勇節”。穿過將軍坊,但見木蘭殿內供奉木蘭將軍的三座塑像。壹為立像,花木蘭手牽駱駝征戰沙場;壹為坐像,花木蘭身披盔甲,榮歸故裏;壹為女兒像,“著我舊時裝”,還原女兒身。不只於此,歷史上的木蘭山建有木蘭廟。唐會昌年間,大詩人杜牧任黃州刺史,在木蘭山遊歷時寫下了《題木蘭廟》:“彎弓征戰作男兒,夢裏曾經與畫眉。幾度思歸還把酒,拂雲堆上祝明妃。”雙方“鐵證”在持,孰為木蘭故裏?[2][1][3-5]元代侯有造《孝烈將軍祠像辨正記》碑上的文字至今仍清晰可辨。《孝烈將軍祠像辨正記》石碑,碑文後附有《木蘭辭》全詩。碑文開頭說:“將軍魏氏,本處子,名木蘭,亳之譙人也……睢陽境南,東距八十裏曰營廓,即古亳方域,孝烈之故墟也。亦建祠像,土人亦以四月八日致祀,乃將軍生朝。”[6]在據《商丘縣誌·列女》卷十壹記載:“木蘭姓魏氏,本處子也。世傳可汗募兵,木蘭之父耄贏,弟妹皆稚呆。慨然代行,服甲胄箭囊。操戈躍馬而往,歷年壹紀,閱十有八戰,人 木蘭祠莫識之。後凱還,天子嘉其功。除尚書不受,懇奏省親。及還家,釋其戎服,衣其舊裳。同行者駭之,遂以事聞於朝。召復赴闕,欲納諸宮中。木蘭曰:‘臣無媲君之禮’,以死誓拒之,迫之不從,遂自盡。帝驚憫,追贈將軍,謚‘孝烈’”。意思是木蘭姓魏,替父從軍後辭官不受,皇上知道真相後又想把她召到後宮中,但木蘭寧死不從,自殺身亡,皇上大驚,於是追贈木蘭“將軍”稱號。[7]現河南虞城仍建有木蘭祠,祠中設木蘭像,並幸存兩塊祠碑,壹是元代《孝烈將軍像辨正記》碑,二是清朝《孝烈將軍辨誤正名記》碑,當地的各種民間傳說和歌謠中也留有木蘭從軍的故事。[8-12]葬地木蘭祠始建於唐代,金代泰和年間(1201年-1208年),敦武校尉歸德府(今谷熟縣(今商丘市虞城縣)營郭鎮酒都監烏林答撒忽剌又重修大殿、獻殿各三間,並創塑了花木蘭像。至元代元統二年(1334年),睢陽府尹梁思溫倡議,募捐二千五百貫,重修擴建。清嘉慶十壹年(1807年),由該祠僧人堅讓、堅科和其徒田何、田楨、田松等,又募資修祠立碑。由於歷代重修,祠宇占地面積壹萬平方米,祠地四百余畝,住僧人十余人。編輯本段考證相關記載花木蘭(壹說其生於412年,死於502年,享年90歲;壹說生於412年,在從軍 花木蘭12年後返鄉,因不願做魏主之妃,自殺。)的故事流傳廣遠,壹千多年以來有口皆碑,但對於她的姓氏、故居、出生年代,仍然眾說紛紜,莫衷壹是。關於她的姓氏,有人說是姓朱,有人說是復姓木蘭,有人說是姓魏,明代的徐渭在《四聲猿》中說她是姓花,名木蘭,父親花弧(壹說朱文祿)是壹個後備役軍官,大姐花木蓮,幼弟花雄,母親姓袁,壹家五口,這是至今仍為大家所接受的壹種說法。明清以後,經過幾百年的藝術再創作,“花木蘭”的藝術形象日臻完美。迄今為止,上演過木蘭戲的劇種有京劇、越劇、漢劇、昆曲、秦腔、平劇、黃梅戲等20多種,特別是大師常香玉《花木蘭》的全國巡演,“花木蘭”在民間的影響更加深遠,“花木蘭”這個稱謂在人們心中也逐漸“固定”下來。再說“朱”姓木蘭。唐白居易在《戲題木蘭花》中雲:“怪得獨饒脂粉態,木蘭曾作女郎來。”杜牧也寫有《題木蘭廟》壹詩:“彎弓征戰作男兒,夢裏曾經與畫眉。幾度思歸還把酒,拂雲推上祝明妃。”這說明木蘭的故事在唐代已經膾炙人口了。杜詩裏的木蘭廟在今湖北武漢黃陂區木蘭山上,山上至今還有木蘭祠、木蘭墓和將軍坊等遺址。據《黃陂縣誌》記載:“唐貞觀年間,山北雙龍鎮千戶長朱異得壹女,十八歲女扮男裝,代父從軍,英勇征戰十二載……封為將軍,她不受朝祿,回歸故裏,終年九十,葬於木蘭山北。”明代焦紱在《焦氏筆乘》中也說:“木蘭,朱氏女子,代父從征。今黃州黃陂北七十裏,即隋木蘭縣。有木蘭山、將軍冢、忠烈廟,足以補《樂府題解》之缺。”根據上述史料,壹些專家學者認為,木蘭應姓“朱”。此外,還有“韓”姓木蘭、四川閬中人,復姓“木蘭”、鮮卑族人等說法。?查閱最具權威性的《辭海·詞語分冊》,其解釋為:“木蘭姓氏或作花,或作朱,也作木,均無確證。侯有造《孝烈將軍祠像辨正記》說:“將軍魏氏,本處子,名木蘭。歷年以紀,交鋒十有八戰,策勛十二轉。朝覲,天子喜其功勇,授以尚書。隆寵不赴,懇奏省視。擁兵還譙,造父室,釋戎服,復閨裝,舉皆驚駭。鹹謂自有生民以來,蓋未見也。衛兵振旅還,以異事聞於朝。召復赴闕,欲納宮中,將軍曰:臣無媲君禮制。以死誓拒之。勢力加迫,遂自盡。所以追贈有孝烈之謚也……”花木蘭的事跡傳至今,主要應歸功於《木蘭辭》這壹方民歌的絕唱,是這篇長篇敘事詩歌頌了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傳奇故事。年代考證至於出生年代,姚瑩在《康輶紀行》中說她是北魏孝文帝至 花木蘭宣武帝時人;宋翔鳳的《過庭祿》中則說她是隋恭帝時人,程大昌的《演繁露》中則說她是唐初人。而根據北朝民歌《木蘭辭》(又作《木蘭詩》)等等的描述,對於花木蘭的歷史年代問題,目前有兩種主要的民間說法是:第壹種說法是:北魏太武帝年間,花木蘭替父從軍,參加了北魏破柔然之戰,木蘭多次參與了北魏出擊大漠兵伐柔然的戰爭,且表現突出,但卻無人發現她是女子。戰爭結束後,朝廷欲授予她尚書郎,被她婉言拒絕。第二種說法是:這種說法來自於清朝褚人獲的小說《隋唐演義》。隋恭帝義寧年間,突厥犯邊,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疆場多載,屢建功勛。後與竇線娘交戰被擒,線娘驗明她女性身份,與之結為姐妹。竇建德兵敗,線娘請花木蘭送信給羅成,木蘭途中回鄉探望父母,不巧被可汗得知花英雄為女兒身,要招其入宮。花木蘭將書信交於妹妹花又蘭,托她代為送信後自刎身亡。(《隋唐演義》第56、57、60回[13])。《木蘭從軍》原文: 油畫花木蘭像木蘭者,古時壹民間女子也。少習騎,長少而益精。值可汗點兵,其父名在軍書,與同裏諸少年皆次當行。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蘭乃易男裝,市鞍馬,代父從軍,溯黃河,度黑山,轉戰驅馳凡十有二年,數建奇功。嘻!男子可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為,余觀夫木蘭從軍之事因益信。翻譯:木蘭是古時候的壹位民間女子。從小練習騎馬,隨著年齡的增長技術不斷精深。時值皇上點兵,她的父親也在名冊上,和同村的許多年輕人都在此次出征中.她的父親因年老多病而不能勝任。木蘭便女扮男裝,給馬買好馬鞍,替父親出征。逆黃河而上,翻越黑山,與敵作戰馳騁沙場十余年之久,屢建奇功。!男子可做之事女子未必不可為,我看到木蘭從軍之事後便更加相信這個道理了。關於木蘭的詩木蘭歌作者:韋元甫唐木蘭抱杼嗟,借問復為誰。欲聞所戚戚,感激強其顏。老父隸兵籍,氣力日衰耗。豈足萬裏行,有子復尚少。胡沙沒馬足,朔風裂人膚。老父舊羸病,何以強自扶。木蘭代父去,秣馬備戎行。易卻紈綺裳,洗卻鉛粉妝。馳馬赴軍幕,慷慨攜幹將。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傍。夜襲燕支虜,更攜於闐羌。將軍得勝歸,士卒還故鄉。父母見木蘭,喜極成悲傷。木蘭能承父母顏,卻卸巾鞲理絲簧。昔為烈士雄,今為嬌子容。親戚持酒賀父母,始知生女與男同。門前舊軍都,十年***崎嶇。本結弟兄交,死戰誓不渝。今者見木蘭,言聲雖是顏貌殊。驚愕不敢前,嘆息徒嘻籲。世有臣子心,能如木蘭節。忠孝兩不渝,千古之名焉可滅。《木蘭詩》原文:唧(jī)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zhù)聲,惟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tiě),可汗(kè hán)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wèi)市鞍(ān)馬,從此替爺征。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jiān),南市買轡(pèi)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jiān jiān)。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jì)鳴啾啾(jiū jiū)。萬裏赴戎(róng)機,關山度若飛。朔(shuò)氣傳金柝(tuò),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qiáng)。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裏足,送兒還故鄉。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jiāng);阿姊(zǐ)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huò huò)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zhuó)我舊時裳(cháng)。當窗理雲鬢(bìn),對鏡帖(tiē)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bàn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譯文: 木蘭從軍唧唧唧唧,木蘭在對著門在織布。聽不到織布的聲音,只聽見姑娘的嘆息聲。問木蘭在思念什麽,在回想什麽呢?(木蘭回答道)木蘭沒有思念什麽,也沒有回想什麽。昨夜我看見軍中的文告,知道皇上在大規模地征兵,征兵的名冊很多卷,上面都有父親的名字。父親沒有大兒子,木蘭沒有兄長,願意為此去買鞍馬,從此替代父親去應征。在市集裏四處去購買駿馬,鞍韉,轡頭和長鞭。早上辭別父母上路,晚上宿營在黃河邊,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能聽到黃河的鳴濺濺流水聲。早上辭別黃河上路,晚上到達黑山頭,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能聽到燕山胡人的戰馬啾啾的鳴叫聲。不怕萬裏征程的遙遠,奔赴戰場,像飛壹樣地跨過壹道道的關,越過壹座座的山。北方的寒氣傳送著打更的聲音,清冷的月光映照著戰士們的鐵甲戰袍。戰士們身經百戰,有的戰死沙場,有的凱旋而歸。勝利歸來朝見天子,天子坐在殿堂上(論功行賞)。木蘭被記了很大的功勞,賞賜了很多財物。天子問木蘭想要什麽,木蘭不願做官,只希望騎上壹匹千裏馬,返回故鄉。父母聽說女兒回來了,互相攙扶著到外城來迎接木蘭;姐姐聽說妹妹回來了,對著門戶梳妝打扮起來;弟弟聽說姐姐回來了,忙著霍霍地磨刀準備殺豬宰羊。(木蘭回到家裏)每間房子都要進去看看,坐坐每間房子的床脫去打仗時穿的戰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當著窗子,對著鏡子[1]整理像雲壹樣柔美的鬢發,在額上貼好頭上的花黃(舊時女子的裝飾物)。出門去見同去出征的夥伴,夥伴們都很吃驚地說:我們同行多年,竟然不知道木蘭是姑娘。把兔子耳朵拎起時,雄兔的兩只前腳時時動彈,雌兔的兩眼時常瞇著。雄雌兩兔壹起並排著跑,怎能分辨得出哪個是雄兔,哪個是雌兔呢?《木蘭花 擬古決絕詞柬友》清.納蘭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驪山語罷清宵半,夜雨霖鈴終不怨。何如薄幸錦衣兒,比翼連枝當日願。[14]

題木蘭廟杜牧彎弓征戰作男兒,夢裏曾經與畫眉。幾度思歸還把酒,拂雲堆上祝明妃。

戲題木蘭花白居易紫房日照胭脂拆,素艷風吹膩粉開。怪得獨饒脂粉態,木蘭曾作女郎來。[15]編輯本段文化木蘭之鄉虞城縣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為“中國木蘭之鄉”。不但有唐、宋、元、清歷代修建的祠堂,而且至今仍存在元清兩代的記事碑,詳細記載著木蘭的故裏、木蘭文化節(20張)英跡及歷代修祠情況,木蘭被逼自盡,唐追贈“孝烈將軍”,並立祠紀念。到金泰和年間(1201——1208年即南宋嘉泰年間)敦武校尉歸德府谷熟縣營城鎮酒都監烏林答撒忽刺,在此重修大殿、獻殿各三間,至元代元統二年(1334年)睢陽府尹梁思溫,倡議募捐二千五百貫,又大修木蘭祠三節,山門、大殿、獻殿、配房100余間。大殿內塑有木蘭閨裝像,獻殿豎有戎裝像。並立《孝烈將軍祠像辯正記》碑(今存),詳細記載著木蘭身世、英績、故裏等,改“昭烈”和“孝烈”,改“娘娘廟”為“木蘭祠”,從此改正了俗誤,以正芳名。每年四月八日(木蘭生日),府、縣官吏率領耆老邦民前往致祭,後來沿襲成四月初八前後三天的香火大古會,豫、皖、蘇、魯交界百余裏的群眾,紛紛趕會進香,農貿交易,千余年來延續至今不衰。[4]清代嘉慶十壹年(1806年)對祠堂又進行大修,並立有《孝烈將軍辯誤正名記》碑(今存《花木蘭》劇組(8張)),記載了木蘭的故裏、身世等,進壹步曉喻為“孝烈將軍祠”,以“掃盡壹世之訛誤,以顯我孝烈將軍之青天白日”。到四十年代,經歷代翻修,殿房已增至200余畝,有和尚六、七位,祠地400余畝,這裏古木參天,碑石林立,有歷代文人的記事碑和火香碑40多通,是壹座相當聞名的大祠院。[7]2007年5月22日,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作出決定,正式命名虞城縣為“中國木蘭之鄉”,並同意虞城縣掛牌成立“中國木蘭文化研究中心”。[6]木蘭辭歷史上有壹篇贊頌花木蘭的北朝民歌——《木蘭辭》,又稱木蘭詩,也是敘事詩、詠史詩。木蘭詩詳見人教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10課)相關影視等作品1927版電視劇1939版電視劇1951版電視劇1956年大陸戲劇1961版電視劇1964版電影1996年臺灣版楊麗菁主演電視劇1996年、1997年時愛紅、何賽飛主演電視劇1998臺灣版袁詠儀、趙文卓主演電視劇1998香港TVB版陳妙瑛、王喜主演電視劇1998年迪士尼版動畫片2004年迪士尼版第二部動畫片2009年趙薇主演的電影葉蓓的歌曲鄭融的歌曲2011年中國大陸電視劇女子組合‘Angel Girl’演唱曲目詞條圖冊更多圖冊中國古代四大女中豪傑參考資料1. 百度文庫 木蘭詩譯文 .百度文庫[引用日期2013-03-25].2. 電影《花木蘭》開拍 再引起“木蘭故裏”之爭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3-03-28].3. 河南省虞城縣被命名為“中國木蘭之鄉”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3-03-25].4. 虞城的中國第壹:中國第壹位代父從軍的巾幗英雄——魏木蘭(花木蘭) .商務部[引用日期2013-03-25].5. 探秘歷史文化名城商丘之二瞻仰木蘭祠(圖) .中國廣播網[引用日期2013-03-25].6. 走進“花木蘭之鄉”虞城 探詳巾幗英雄生平 .華夏經緯網[引用日期2013-03-25].7. 木蘭故裏在虞城 .商務部[引用日期2013-03-25].8. "中國木蘭之鄉"花落河南虞城 木蘭祠至今保存 .中國網[引用日期2013-03-25].9. 花木蘭 .北京農學院工會[引用日期2013-03-25].10. 河南虞城:木蘭文化,價值不可限量 .中華人民***和國商務部[引用日期2013-03-25].11. 花木蘭是否確有其事? .工人日報[引用日期2013-03-25].12. 花木蘭故裏商丘虞城縣的木蘭祠 .東北網[引用日期2012-010-1].13. 隋唐演義 第56回 啖活人朱燦獸心 代從軍木蘭孝父 .搜狐讀書[引用日期2013-03-27].14. 贊美花木蘭的詩句 .百度知道[引用日期2012-12-29].15. 有關描寫花木蘭的詩句 .百度知道[引用日期2012-12-29].開放分類:英雄 , 虞城縣 , 商丘市 , 木蘭詩 , 郭茂倩 2.1927版電視劇編輯本義項 3.1939版電視劇編輯本義項 4.1951版電視劇編輯本義項 5.1956年大陸戲劇編輯本義項 6.1961版電視劇編輯本義項 7.1964版電影編輯本義項 8.1996年臺灣版楊麗菁主演電視劇編輯本義項 9.1996年、1997年時愛紅&何賽飛主演電視劇編輯本義項 10.1998臺灣版袁詠儀、趙文卓主演電視劇編輯本義項 11.1998香港TVB版陳妙瑛、王喜主演電視劇編輯本義項 12.2009年趙薇主演的電影編輯本義項 13.1998年迪士尼版動畫片編輯本義項 14.葉蓓的歌曲編輯本義項 15.鄭融的歌曲編輯本義項 16.斯普公司開發的遊戲編輯本義項 17.廈門花屋編輯本義項 18.2011年中國大陸電視劇編輯本義項 19.英雄殺花木蘭編輯本義項 20.單機遊戲花木蘭編輯本義項 21.女子組合‘Angel Girl’演唱曲目編輯本義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