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瓜絡味甘,性涼。能通經活絡,清熱解毒,利尿消腫,止血。
凡肝郁氣滯,經絡不暢,癥見胸脅脹滿疼痛者,可與瓜萎、郁金、枳殼、延胡索等配伍,以增寬胸理氣之功。神經在人體當中縱橫交錯布滿全身,絲瓜絡的樣子與神經非常類似,中醫取象比類理論,絲瓜絡對末梢神經炎引起的癥狀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凡風濕痹證,筋脈拘攣,肢體麻痹,常與秦艽、防風、當歸、雞血藤等配伍,善袪風通絡,且藥力平和;凡乳汁不通,乳癰者,常與王不留行、路路通、穿山甲、豬蹄等同用,治乳癰腫痛;每與蒲公英、浙貝母、瓜蔞、青皮等配伍,其體輕通利,善通乳絡,可治產後乳少或乳汁不通者。
絲瓜絡性寒入肺經,具有涼血止血的作用,把絲瓜絡燒成灰以後,對於便血、咳血、崩漏下血有非常好的療效。絲瓜絡甘寒質潤,也是很好的化痰藥物之壹。夏天,天氣炎熱,大家也可以多吃些絲瓜解暑。
擴展資料:
絲瓜治療無名腫毒,古籍早有記載,《本草求真》謂:“絲瓜性屬寒物,味甘體滑。凡人風痰濕熱,蠱毒血積,留滯經絡,發為癰疽瘡瘍、崩漏腸風、水腫等癥者,服之有效,以其通經達絡,無處不至。但過服亦能滑腸作泄,故書有言,此屬菜中不足,食之當視臟氣以為可否也。元代醫學家朱震亨曰:‘治痘瘡不快,枯者燒存性,入朱砂研末,蜜水調服’。”
《本草蒙筌》載:“治痘瘡腳痛,燒灰,敷上。”《醫學入門》:“治男婦壹切惡瘡,小兒痘疹余毒,並乳疽、疔瘡。”《仁齋直指方》:“治癰疽不斂,瘡口太深:絲瓜搗汁頻抹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