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長沙縣人,6月1885出生於長沙縣壹個教師家庭。從小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1898年長沙吳石學校學生,1900年進入長沙求是書院學習數學、地理、英語等新知識受梁啟超、譚嗣同“變法救國”思想的影響,對中國古代散文有了紮實的基礎。1905年赴日本留學,就讀於京都第三高等學校,學習外國語言學。1911回國,在湖南省教育廳工作,在湖南省圖書館做過編譯,在楚藝工業學校做過英語老師。1913起,先後在湖南省第四師範、第壹師範、第壹女子師範任中國文學與法學教師。1919推出健康社。1920參加了驅逐軍閥張的鬥爭。1920起,歷任教育部漢語統壹工作籌備委員會辭書主編,北京法政學院教授,北京師範大學(現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教育部主編,清華大學中文系、歷史系教授。他教授英語、漢法、文字學、修辭學、金文、甲骨文、史記、漢書多年,享有盛譽。
65438-0937任湖南大學中文系主任、文學院院長。在教學中,他把教學、研究和寫作緊密地聯系在壹起。他教的每壹門課都有自編的講義,講的是多年研究的成果,最後形成壹本書,內容非常精華。
65438年至0945年,參與創建九三學社,積極參加愛國民主運動,反對國民黨當局的獨裁和內戰政策。1947被國民政府聘為中央研究院院士。他關心國家時事,支持親屬參加革命工作,教育學生愛國救國。1949北平解放後,他和吳組織了中國文字改革協會,並擔任理事會副主席。1953後,任湖南師範大學教授、湖南文史研究館館長。他受到黨和政府的尊敬。6月,毛澤東到長沙考察時,應邀與長沙見面,聽取他對工作的意見。1955當選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蘇聯科學院通訊學部委員。他在語言學方面的淵博知識和造詣是科學界和教育界公認的。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學術委員,第二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委員。
他是我國著名的漢語文獻學家,壹生從事漢語語法和文獻學的研究和教學工作。尤其擅長金石學、甲骨文和古漢語詞匯、音韻學、漢語語法、修辭學等。,並具有良好的中國古代文化和深厚的學術造詣。1942獲國民政府教育部學術二等獎。1947獲教育部古代文獻學研究二等獎。著有《漢書補正》、《詞釋義》、《馬史文通刊誤》、《中國修辭學》、《紀維舉小學金石學集》、《紀維舉黃金文論》等20余部著作。發表論文數百篇,如《聲旁字義略證》、《中國語言分化論》等。《文言修辭學》是壹部具有民族性、科學性和創造性的文言修辭學名著。許多舊書在新中國被修訂和出版。
1956於14年2月去世,享年81。毛澤東發來唁電,周恩來送來了花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