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白雨齋詞話 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 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介紹

白雨齋詞話,古代中國詞學專著。清代陳廷焯撰。《詞話叢編》用光緒刊本。有開明書店本,壹九五九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校點本,壹九八三年第三次印刷。壹九八三年齊魯出版社出版屈興國校註《白雨齋詞話足本校註》。壹九八四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手稿影印本十卷

作者簡介

陳廷焯(1853~1892年),字亦峰。江蘇丹徒人。光緒十四年(1888年)舉人。少好為詩,宗奉杜甫。30歲左右,始專心治詞10年。他的詞作傳世不廣,但感情沈厚,不背風騷之旨。著有《白雨齋詞話》、《白雨齋詞存》、《白雨齋詩抄》等。又曾選《詞則》24卷,2360首。

詞話體系

白雨齋詞話***8卷,690余則,是近代詞話中篇幅較大的壹部重要著作。

本書作者自稱撰述的宗旨是“本諸風騷,正其情性,溫厚以為體,沈郁以為用,引以千端,衷諸壹是。非好與古人為難,獨成壹家言,亦有所大不得已於中,為斯詣綿延壹線”(《詞話自序》),是有意識的針對詞壇風尚提出和闡述自成體系的論詞主張。

本書基本上持常州派主張,但在壹些具體論斷上並不拘泥於常州詞派創始人張惠言、周濟等的意見。

其論詞強調“感興”、“寄托”,認為“寄托不厚,感人不深”(同前),“托喻不深,樹義不厚,不足以言興”(《詞話》卷六);突出闡發情意忠厚和風格沈郁,主張“誠能本諸忠厚,而出以沈郁,豪放亦可,婉約亦可”(卷壹)。

所謂“忠厚”,即詞“以溫厚和平為本”(卷八);所謂“沈郁”,即措語“以沈郁頓挫為正”(卷八),使之“意在筆先,神余言外”(卷壹)。

而比興寄托、忠厚、沈郁三者是貫串為壹的,“感慨時事,發為詩歌,便已力據上遊。特不宜說破,只可用比興體,即比興中亦須含蓄不露,斯為沈郁,斯為忠厚”(卷二)。同時,強調“入門之始,先辨雅俗”(卷七),力避“俚俗”(卷六)。

全書通過具體評論歷代詞人和詞論,較詳盡地闡述了上述基本觀點。

本書雖然不反對豪放派詞,對蘇(軾)辛(棄疾)亦有推崇,但過於強調風格沈郁,所以仍以溫(庭筠)韋(莊)為宗,稱贊溫庭筠的〔菩薩蠻〕14章為“古今之極軌”(卷壹);

韋莊詞“最為詞中勝境”(卷壹);尤其推崇王沂孫,認為“詞有碧山(王沂孫),而詞乃尊”(卷二)。所以不能認識蘇辛詞中較直接反映現實的詞作的價值。而對民間文學也表現了鄙夷態度,認為“山歌樵唱”,“難登大雅之堂”(卷六)。

陳氏所持的觀點主要是常州詞派的說法,主張作詞貴在“有所感”,“有所寄托”,反對無病呻吟,也反對“壹直說去,不留余地”,他提出了自己獨特的對詞的評判標準,即“沈郁”和“雅正”。

後者易於理解,關於前者,陳廷焯自己解釋:“所謂沈郁者,意在筆先,神余言外。……發之又必若隱若見,欲露不露,反復纏綿,終不許壹語道破。非獨體格之高,亦見性情之厚。”(似乎與老杜之“沈郁”有所不同)

在這樣觀點指導下,與以往正統詞評家不同的是,陳氏給予蘇辛以及之後數百年的陳維松等豪放詞人極高的評價:“昔人謂東坡詞非正聲,此特拘於音調言之,而不究本原之所在,眼光如豆,不足與之辯也。”

辛稼軒,詞中之龍也,氣魄極雄大,意境卻極沈郁。“迦陵(陳維崧)詞,沈雄俊爽,論其氣魄,古今無敵手。”如此評價可謂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