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雲教授,是廣東省中醫院大婦科主任、第二臨床醫學院婦科教研室主任,也是國內首位對女性更年期綜合征進行專門研究的領頭人,其承擔的國家科技部“十五”攻關課題《婦女更年期綜合征中醫證治規律的研究》曾獲國家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為國內女性更年期綜合征的診治作出了極大的貢獻。在繁忙的醫療工作中,她還非常地熱愛教育事業,她認為,教師是學生的楷模,作為教師,要時刻以身立教,為人師表。中醫事業是需要代代傳承的,所以她總是毫不保留地將自己的知識傳授給她的學生。而她豐富的臨床知識和活躍的科研思維,總能讓妳受益匪淺。她的臨床思維非常清晰,在她的循循善誘中,妳可以輕易地掌握壹個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就算是年輕時的教訓,她也毫不保留地告訴她的學生,讓她的學生少走彎路。她的身上綜合了太多的優點,仁慈、富有同情心、勤奮、執著、勇於創新、意誌堅強、洞察力強、知人善用、計劃性和統籌性強,她醫德高尚、醫技高明,她是出色的臨床醫師,深受病人仰慕;她是優秀的醫學教授,倍受學生尊敬;她近乎完美的形象已無需華麗的辭藻,僅以拙劣的筆觸略述壹二。
壹、大醫精誠,德為先行。
“學者必須博極醫源,精勤不倦……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誌,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求含靈之苦……勿避險希、晝夜、寒暑、饑渴、疲勞,壹心赴救,無作功夫形跡之心。如此可為蒼生大醫。”
這段壹千多年前唐代醫學家孫思邈關於大醫的論述,是王小雲教授經常默記於心的壹段話,所謂大醫,即為醫德高尚、醫技高超之人,而大醫之人,須先立德。
王小雲教授經常語重心長對她的學生及下屬講的壹句話是:“有位智者曾說過,僅是壹個醫技高超的醫者,終會成為利用醫學為工具對病人進行詐騙的人,而壹個有好的品德的人,即使年輕或資質有限,只要加以陪養,也必為可塑之才,終可成才服務他人。”在數十年的從醫生涯中,王小雲教授時刻告誡自己要體恤病人的苦痛,與病人同呼吸,要以解救病人脫離苦痛為己任,她深知生病之人,往往身心同病,藥物治療只能達到壹個方面,只有病人真切感受到醫者的父母心,才能真正吸收治療的作用,才能幫病人解決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臨終診治,情誌相慰,(病人)雖病重終逝,然含笑九泉。這是王小雲教授對於壹位癌癥晚期病人臨終前進行情誌治療的事跡。有壹位卵巢癌晚期的病人因病痛難當,慕名輾轉找到王小雲教授進行診治。當王小雲教授來到病人面前時,能做的幾乎也只有嘆氣了:病人是壹個70余歲高齡的婆婆,癌癥晚期,經過手術及數次化療癌竈仍遠處轉移,目前極度惡液質,大便10余日未解,全腹膨隆,脹痛不堪,胃納極差,幾乎滴水難進,壹進則嘔,全身疼痛難忍,需頻繁肌註杜冷丁止痛。所住醫院已基本放棄對她的治療。很多人也許搖搖頭會很無奈的說聲抱歉後也壹走了之,王小雲教授深知自己也無回天之力,但看到病人如此痛苦,深受孫思邈大醫精神熏陶的她告訴自己無論如何都應試試,至少能減輕病人的壹點點痛苦都行,她先用中醫辨證論治的方法給病人開了通腑之藥,同時細心觀察病人,發現病人雖疼痛難忍,但打止痛藥時間並非疼痛時間,只是病人因懼怕疼痛而預先打針,而且病人因為病痛折磨,已相當自閉,拒絕與人交流,她決定為病人做情誌治療。病人極度惡液質,虛弱不堪,躺在床上無法動彈,加之病人住3人房,聲音不能太大,王小雲教授需彎著腰湊在病人耳邊跟病人交流,由於傳統心理認為看病需吃藥方為治病,開始時病人及家屬心理較為抗拒,當時已經是晚上八時左右了,但王教授毫不氣餒,堅持耐心跟病人交流了壹個多小時,看到王小雲教授在如此勞累的姿勢下堅持開導自己,慢慢的患者講出了很多多年的心結。第二天,連王小雲教授自己也意想不到的奇跡出現了,患者服藥後連續解了很多臭穢的大便,腹部不脹了,患者明顯有了食欲,開始能喝粥水了,而且第二天壹整天患者沒有要求打止痛針。此後連續2周多,王小雲教授堅持下班後去給病人做情誌治療並開中藥,病人住所離醫院較遠,需壹個小時左右的車程,但在醫院勞累的壹天的王小雲教授依然堅持每日壹行,每次都要彎著腰花將近2個多小時跟病人看病和交流,就這樣,壹直到4周後病人因突發全身衰竭逝去當天,都未再打止痛針,能吃能睡,而且就在突發去世當天,患者在喝了中藥後還高興的說,我要繼續看中醫,我會好起來的。去世時毫無痛苦之狀。事後,患者家屬給醫院辦公室寫了壹封感謝信,信中說,很感謝王小雲教授,雖然最終患者還是去世了,但是是王小雲教授大慈之心給了患者臨終前最舒適的時光,令家屬在為失去親人的悲痛之時還能倍感安慰。近壹月的上門治療,王小雲教授盡心盡力,卻分文診金未收,他們被這種無私的醫德和行為深深的感動著,患者的先生最後壹次送王小雲教授回去時,堅持要她接受壹份紅包作為他們全家的謝意,在被婉轉的謝絕後,這位80歲高齡的老人居然淚流滿面,堅持要王小雲教授接受,王小雲教授也被感動了,她將厚厚壹疊錢全部從紅包中抽出放到老人手上,捧著那個空的紅包袋鄭重的對老人家說,謝謝,妳們的心意我收下了。
二、勤磨勵,劍方鋒,壹路執著濟世人。
王小雲教授在大醫精誠思想的熏陶下,深知臨床技能的重要性,再高尚的醫德,如果沒有高超的醫術,也無法為病人治病。因此,從年輕時代開始,王小雲教授就非常註重臨床經驗的積累、總結和分析,相關知識的重溫和更新。記得壹位名人說過“時間就象海綿裏的水,要擠總是有的”,王小雲教授就是那專門擠水的人。在完成繁重的臨床工作的同時,她會利用所有的能利用的時間來學習,科裏有位醫生回憶說,那時她剛進醫院工作,每天中午大家在壹起吃飯聊天時,總是看到王老師拿了飯就不見蹤影了,原來她在壹個安靜的地方壹邊吃飯壹邊思考,吃完飯後稍事休息就開始看書。晚上回到家,挑燈夜讀是家常便飯。有壹次聽她兒子說起:小時候以為媽媽的生活最沒趣了,壹家人去郊遊,到了目的地,大家都在玩,就她壹個人躲在大樹下或房間裏看手提電腦的資料。現在長大了才知道媽媽要做好多事。
王小雲教授身上有壹種泰山磐石般的決心和毅力,她堅定的認為中醫有無限的潛力和發展前景,但在這個過程中,必須結合不斷發展的現代醫學。她壹邊專心研讀古籍經典,壹邊不斷跟綜最新的現代醫學,從年輕時她就積極爭取外出進修,不斷引進新技術,在科內,是她首次將微創技術腹腔鏡技術及腹腔鏡全宮切除術引入並推廣使用,使廣大患者免除了開腹之痛。是她首次引入子宮肌瘤射頻消融術,使部分肌瘤患者免除開腹或其他手術之痛。
王小雲教授不但能隨時跟綜上最新的現代醫學,同時對傳統中醫療法也頗有癡迷,普通體針、腹針、平衡針、雷火灸、推火罐,凡是能幫病人治病的手段,她樣樣精通,就象壹個萬能的射手,但是誰又能知道,將近50歲的人,要學好那麽多東西,付出的又豈是壹般的辛勞。病人常常能看到這樣的場面:壹個診室裏,她壹邊看病開藥,壹邊做針灸等其他治療,無論多少病人,她都不厭其煩,細致溫和。
當王小雲教授發現腹針對於止痛和失眠的效果極佳,但是開診時間有限,因此對於那些飽受疼痛和失眠之苦的患者,她常常約他們在下班時間來做治療,明知道這樣純粹是犧牲個人時間,她卻樂此不彼。她常說:久病之人是最可憐的,如果我花個幾分鐘、十幾分鐘就能幫助他們,那是壹件多麽好的事啊,做好事的同時,又可以鍛煉自己的技能,壹舉兩得的事,何樂而不為呢。別人去吃喝玩樂是為了開心,既然我這樣就很開心了,那就是達到目的了啊。
了了幾句平淡的話,卻道出了王小雲教授樸實的愛心。
在她任二沙分院婦科科室主任期間,對於科內大小事務,及科內30張病床的病人的病情,她都能牢記於心。有壹次她給壹個病人做完手術後就因公務出差了,出差期間,每天如查房般必致電主管醫生,及時指導治療。壹個星期後她回來了,拉著個大大的行李箱直奔病房,原來前幾天主管醫生匯報患者術後有尿失禁現象,雖經過處理已無大礙,但她還是下了飛機沒有回家,直奔醫院,親自了解病情,作了必要的檢查,確定病人沒事了她才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家。
更年期綜合癥是典型的心身疾病,以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和某些情緒癥狀為主,病人的臨床表現多為易怒、恐慌、煩躁、失眠、抑郁。多年的臨床經驗告訴她,情緒癥狀是更年期病人最大的痛苦,藥物治療難以解決問題。那些因疾病困擾而孱弱絕望的病患牽動著王小雲的內心,20多年前她曾經親身經歷了壹位就診於她的更年期患者因此自殺致殘的事,這件事深深的捍動著她的心,同時也鞭策著她要盡快找到更好的治療方法。於是她壹邊嘗試著給病人作情緒疏導,壹邊請教她的老師路誌正教授,同時見縫插針地溫習古籍、查閱大量文獻。在慢慢摸索的過程中,她發現經過情緒疏導後的病人能較快的康復出院,這給了她極大的信心和勇氣,這壹期間她也深受路老學術觀點的影響,主動豐富和提高心身疾病需要心身同治療、針藥同治的知識和技能。2000年,王小雲教授根據《黃帝內經》中“情誌相勝”的原理,率先對更年期婦女開展中醫情誌治療。她對每壹個更年期的病人都傾註了極大的心血,她“憂病人之憂而憂,樂病人之樂而樂”,把病人當成親人壹樣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愛,幫助病人鼓起戰勝病魔的勇氣和信心。對於嚴重的更年期病人,她親自做情誌治療,往往壹個下午只能做壹個病人,如此費事的事,她卻說:只要妳能治好壹個病人,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妳就能治好壹群病人,不要計較時間。她的壹個跟隨她多年的研究生說,我從來沒有見過壹個醫生對病人傾註如此多的心血,那麽細致而真摯的去了解他們的內心,如果我是病人,光在旁邊看著,都可以被感動到病好了。
如果妳有空在王小雲教授出門診時看壹下,妳就會知道有多少嚴重的更年期綜合征病人被她從崩潰的邊緣拉了回來,妳也會知道,現在這些病人,對中醫藥有多麽的信任和支持。
三、永不停息的奮鬥精神
26年來,她把所有的時間都奉獻給臨床醫療、教學工作和醫學事業。由於長期勞累,積勞成疾,患有甲亢、哮喘病。經常因勞累過度,哮喘發作而日夜咳喘,但她只是乘午休時間輸液,仍帶病堅持工作。2004年二沙分院裝修,她因過敏性哮喘咳嗽,整整10天無法正常入睡,白天還要照常開診,體力的巨大消耗和因嚴重咳嗽而無法出聲,她就用紙筆和病人進行“交流”。她就是這樣孜孜不倦的奮鬥,壹步壹個腳印地走過了無數個春秋,數十年如壹日的努力讓她在學術上獲得了較深造詣,同時也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多年的奮鬥,也讓她獲得了無數的榮譽和獎勵,在不知情的人看來,現在的她功成名就,應該歇歇了。然而只有她身邊的人才知道,對於她來講,所有的名利都是過去時,她要的也不是這些。只要她的生命存在,她就不會停止前進的步伐。無論是臨床、科研、教學,她都要堅持做到更好——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當她歷經艱辛完成十五攻關課題時,又馬不停蹄的進入到下壹個十五攻關滾動課題,她從不放棄任何壹個有價值的課題研究,她說只要每壹個人堅持做壹項中醫藥的科學研究,那麽中醫藥事業很快就會有成果性的發展,關健在於堅持。在十壹五攻關課題的申報中,開始負責教學的秘書看了申報指南,覺得沒有可以研究的切入點,打算放棄,就在截至日期的最後壹天(是壹個星期天),她知道了這件事,當天上午她帶著壹群研究生逐字逐句細讀申報指南,終於找到壹個可以研究的切入點,在王小雲教授的統籌分配下,第二天,居然上交了完整的課題申報書,並成功獲得了申請。
四、教書育人,誨人不倦。
作為王小雲教授的學生是幸福的,因為我們可以從王小雲教授處學習到許多書本上無法得到的知識,尤其是她那份對中醫事業的熱愛與執著,她的孜孜不倦的敬業精神時刻感染著她的學生。
記得那是壹個更年期的病人,病人除了有畏寒、低熱外,還有心慌心悸和嚴重的失眠。病人夏天入院,卻穿著壹件棉襖。每天最多只能入睡2個小時。剛接診這個病人的時候,學生們和年輕的主管醫生都笑談說更年期的病人就是怪,大熱天的還穿著這麽厚的衣服。按常規處理後患者病情並沒有得到很好的改善。王小雲主任得知此病人的情況後,認真地了解病人的病史和對病人進行全身體查。原來這個病人除了有典型的更年期綜合征外,在住院前的兩個月還得了壹次嚴重的感冒,病人的脈是浮的,有畏寒、發熱的臨床癥狀。根據四診合參,王小雲教授開出了桂枝湯給病人服用。但她沒有將藥物交給藥房煎煮,她問到她的學生,桂枝湯應該如何煎煮和服用才能發揮它的療效。學生們七嘴八舌地說道,將藥物煮沸後10分鐘給病人服用,服後服熱粥加促藥效。王主任聽後教導我們,除了這些外,桂枝湯的服用關鍵是要使得病人能發汗。如果服藥和服粥後都無法使得病人發汗,則桂枝湯就沒有起到作用。要繼續服藥和喝粥,直到病人發汗為止,而且並非大汗淋漓,而是微微汗出。說完,王主任要求學生們煮藥,並按上述方法觀察患者的服藥過程。過了兩天後,病人身上的棉襖換成了薄襯衫,學生們心中暗自佩服王主任的學識,也將桂枝湯的知識深深地烙在了腦海,更讓學生們體會到,要做好壹個臨床醫生,必須學好基礎知識,必須要有壹顆真誠對待病人的心,才能造福病人,發揚中醫精神。
王主任除了在臨床中孜孜不倦地教誨她的學生外,還不斷的探索如何改進教學方法,創新、優化教學資源,並取得許多優秀成果,如她主持的電化教育課程《中醫婦科學》曾獲廣東省高教廳優秀電化教育成果壹等獎。主持的《中西醫結合婦產科學》網絡課程2006年獲首屆廣東省醫藥類教學媒體教材評比三等獎,等等。
這就是王小雲教授,二十六年的從醫生涯裏,她以仁者的大悲之心與醫者的勤奮刻苦撰寫著大醫精誠的內涵。孜孜不倦,教書育人,為社會為國家不斷地輸送優秀的中醫藥人才。在平平凡凡中提煉芬芳,在普普通通中創造完美——這就是廣東省中醫院的王小雲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