鉆故紙堆的解釋是指壹味鉆研古籍而脫離現實。
鉆故紙堆,故紙:指古籍。亦作“鉆故紙”、“鉆研故紙”。出自:《柏楊雜文集·濁世人間》:“關於這些,我們既沒有時間鉆故紙堆,也沒有能力鉆故紙堆,我們只是提醒讀者老爺,這種把壹半中國人硬生生折喪成殘廢的文化,至少在中國已存在了壹千年之久。”
近義詞有:鉆故紙、葄枕圖史、鉆研故紙,鉆故紙堆是貶義成語,可作謂語、賓語;指書呆子。
“故”,初見於金文時代,從古(舊事、陳跡)從支(驅使)古(gǔ)兼表聲表示舊事、陳跡得以流傳必有原因。後來陸續在楚系簡帛、秦系簡牘、說文中發現,“故”字簡體版的楷書從《說文》演變而來。
“紙”最早見於秦簡。 秦簡“紙”字從糸、氏聲。 小篆筆畫圓轉,字形豎長,從糸、氏聲,偶有下面多加壹橫,從糸、從氐。 隸書繼承小篆,但筆畫平直,字形取橫式,從糸、氏聲,仍保留有從糸、從氐。 楷書繼承隸書,但發生訛變。
鉆故紙堆的典故
借指壹味鉆在古書堆裏。清錢謙益《讀史》詩: “班史才繙又短長, 閑鉆故紙費商量。 死人豈必無生術,今病何曾乏古方。” 《景德傳燈錄·福州古靈神贊禪師》: “[古靈神贊禪師]壹日在窗下看經,蜂子投窗紙求出。?
相傳古靈神贊禪師有壹天在窗下看佛經,見壹只蜂子在窗紙上撞來撞去,想飛出屋外,他便幽默地說,世界如此之大,卻不願出去,鉆在故紙裏。
述賓比喻壹味死讀古書。語本宋·道原《景德傳燈錄·古靈神贊禪師》:“其師又壹日在窗下看經,蜂子投窗紙求出。楊萬裏《題唐德明建壹齋》:“平生刺頭~,晚知此道無多子。”貶義。用於描寫治學不得法。也作“鉆故紙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