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額濟納旗達來呼布鎮北40公裏處。居延海是由發源於祁連山的黑河水註入形成的天然湖泊,分為東西兩個湖泊,水域約300平方公裏。
居延是匈奴語,《水經註》中將其意為弱水流沙,在漢代時曾稱其為居延澤,魏晉時稱之為西海,唐代起稱之為居延海。在今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額濟納旗北 部,形狀狹長彎曲,有如新月,額濟納河匯入湖中,是居延海最主要的補給水源,湖面因額濟納河的改道而時有移動,逐漸淤堵。自元代以後分為亦集乃、哈班哈巴 兒、塔剌失三個海子(湖泊)。清代以來分為東部的索果諾爾(蒙古語,意思是母鹿湖)和西部的嘎順諾爾(蒙古語,意思是苦湖),兩湖之間相距約35公裏,但 近年來因主要補給水源額濟納河註入湖中水量的減少,居延海已幹枯無水。歷史上的居延海水量充足,湖畔是美麗的草原,有著肥沃的土地,豐美的水草,是我國最 早的農墾區之壹,早在漢代就開始了這裏的農墾歷史,還是穿越巴丹吉林沙漠和大戈壁通往漠北的重要通道,也是兵家必爭必守之地,《史記·匈奴列傳》中記 載:“(漢)使強弩都尉路博德築城居延澤上。”後又在這裏設郡立縣,南北朝時期柔然占領這裏,隋唐時這裏屬於突厥,宋代時這裏在西夏國的統治之下,是當時 西夏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之壹。在這片漫漫黃沙中的綠洲之中,碧水之畔,有過許多傳說,也曾在這裏發生過許多故事。相傳,西漢的驃騎將軍霍雲病、“飛將 軍”李廣,進攻匈奴時曾在居延澤飲馬,衛青、霍去病出征匈奴,爭奪的目標之壹就是居延地區。居延地區之所以是戰略要地,就是因為豐富的水源,那裏是海。如 果能將匈奴趕出那裏,強悍的遊牧民族也就被迫要北遷到下壹處水草地生活,就能解除對漢朝的威脅了。據說,在元朝時,意大利人馬可波羅也曾到過居延海。而唐 代大詩人王維更是曾於湖畔駐足,並寫下了著名的《塞上作》壹詩:“居延城外獵天驕,白草連天野火燒,暮雲空磧時驅馬,秋日平原好射雕。” 是我國第二大內陸河,發源於青海省祁連山東麓,幹流全長821公裏,流域面積14.29萬平方公裏(其中幹流水系11.6萬平方公裏)。鶯落峽以上為上 遊,河道長303公裏,流域面積1萬平方公裏,平均降水量350毫升,植被較好,是額濟納河流域的產糧區。鶯落峽至正義峽為中遊,河長185公裏,流域面 積2.56萬平方公裏,年平均降水量140毫米,以張掖地區為核心的人工灌溉綠洲面積較大,是甘肅省的主要糧食產區。正義峽至額濟納旗的東西居延海為下 遊,河長333公裏,流域面積8.04萬平方公裏,年均降水量47毫米,是額濟納河流域生態保護和治理的重點地區。
“額濟納”為黨項語“亦集乃”的音轉,意為黑水或黑河。但清末學者何秋濤在為清張穆所著的《蒙古遊牧記》作註時,曾引徐星伯先生所雲,認為“額濟納為蒙古語,意幽隱也“。額濟納河古稱弱水或姜谷水等。
額濟納河在史籍中多有記載,而今人所編《額濟納旗誌》中亦有這樣的記載:”額濟納河在旗境流程250公裏,河寬平均在150米左右,正常水位在1.5 米左右,平均流量在200—300立方米/秒之間,由南向北在三角綠洲上又分支19條…。余波註入東(蘇泊淖爾)、西(噶順淖爾)居延海和京斯圖湖“。 這是壹個神奇的樹種,它的生長總是和鳳凰與鮮血緊密相連……這是壹個多變的樹種,春夏為綠色,深秋為黃色,冬天為紅色……這是壹個堅強的樹種,活著壹千年不死、死後壹千年不倒、倒後壹千年年不朽……
胡楊是中亞地區唯壹適合生長的喬木,它是大自然漫長進化過程中幸存下來的寶貴物種。它嫵媚的風姿、倔強的性格、多舛的命運激發人類太多的詩情與哲思。古往今來,胡楊已成為壹種精神而被人們所膜拜……
弱水河畔、居延海邊是胡楊的故鄉,這裏的39萬畝胡楊林是當今世界僅存的三處天然河道胡楊林之壹、是阻止巴丹吉林沙漠向北擴散的重要屏障,是中國西部生態的天然寶庫……
蒼龍騰越,虬蟠狂舞,千姿百態,美妙絕倫……黑河水斷流、居延海幹涸,70多萬畝胡楊林現僅殘存30萬畝。哀嘆胡楊的遠去也許更應該哀嘆人類自己,拯救胡楊林便是拯救人類自己的家園。 “絲綢之路”上現存最完整的壹座古城——黑城
殘陽如血、漠風當歌,烽火狼煙、羽翎傳信。撫摸暮色籠罩下的殘垣斷壁,沈甸甸的思緒從指間滑落,消失在歷史無言的厚重裏。古道蜿蜒、笛聲悠咽,對視著胡楊林淚水潸然……
“居延”壹詞為匈奴語,其意為“天”。居延地區原為匈奴牧地,19歲的大漢將軍霍去病大破匈奴後漢朝曾在這裏屯兵戍邊,創造了居延地區燦爛的漢文明。漢後這裏的文明斷斷續續、起起伏伏,戰爭的創傷浸透了弱水河畔。
時至公元1038年,黨項族建立的西夏國在這裏設立“威福軍司”,這是居延文明的又壹次高潮,也是這裏成為如今西夏文化研究重要線索的原因。1226 年,成吉思汗蒙古軍第四次南征攻破黑城,1286年元世祖在此設“亦集乃路總管府”,這裏成為中原到漠北的交通樞紐,馬克波羅就是沿著這條古道走進了東方 天堂。
1372年,明朝征西將軍馮勝攻破黑城後明朝隨即放棄了這壹地區,此後黑城便在塵封的歷史裏沈睡了的近700年。1886年,俄國學者波塔寧在額濟納 考察時發現了黑城。1908年4月,俄國探險家科茲洛夫在這裏掘得大量西夏文物,其中包括珍貴的漢文、夏文對照的《番漢合時掌中珠》及《音同》、《文海》 等古籍,這壹重大的考古發現和掠奪行徑轟動考古界和史學界……
黑城平面為長方形,周長約1公裏,東西434米,南北384米,兩墻中部開設城門並加築有甕城。城墻用黃土夯築而成,殘高約9米。城西北角建有壹覆缽式喇 嘛塔,原有的街道和主建築依稀可辨,四周古河道和農田的殘貌仍保持其輪廓。沙漠已經快將這裏吞噬,黑城裏面還埋藏有多少珍寶是壹個未解之謎,但它給人類帶 來的思考絕不應該僅僅是珍寶… 駱駝全身都是寶,尤以駝掌最名貴。駝掌即四只大似蒲團的軟蹄。因為它是駱駝軀體中最活躍的組織,故其肉質異常細膩富有彈性,似筋而更柔軟。
駝掌營養豐富,歷來就與熊掌燕窩猴頭所齊名,是中國:四大名菜:之壹。古代宮廷禦膳用的“北八珍”,駝掌即為其中壹珍。 由於駝掌珍貴,均被內地星級賓管訂購,即是被譽為“駝鄉”的額濟納豪華宴會上,也是很少能夠品嘗到的。 烤全羊是蒙古民族的餐中之尊,是宴席上的壹道最講究的傳統名菜,其形、色、味俱佳,具有濃郁的民族風味。只有在隆重的宴會或祭奠時,才能品嘗到烤全羊這道蒙古民族飲膳食俗的代表大菜。
烤全羊需十八道工序。剛出爐的烤全羊,要經過壹番整形和裝飾。把羊擡到壹個大木盤上,使其前腿趴、後腿彎曲、蹲臥在盤中央,羊的嘴裏放幾棵綠菜葉,宛如在食草。脖子上系壹紅綢帶以示隆重。
食用烤全羊的程序相當講究,先上酥脆的皮,再上鮮嫩的脂肪肉塊,最後才上連著瘦肉的肋骨。食用烤全羊,必須佐以合頁餅、蔥段、醬、醋、蒜末等調味品,使其更濃更香,別有風味。 沙漠玫瑰是方解石,石英,硬透石膏的***生體.是大漠的傑作,是壹種純天然的奇石,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和觀賞價值. 沙漠玫瑰是生長沙漠低窪處石膏的結晶體,它的外形酷似玫瑰又生長在沙漠中故稱之為沙漠玫瑰。按其生長形態可分單體、聯體、枝狀、叢狀。大小,單體直徑壹般 在1.5-10cm,聯體在10-50cm或更大。它是天然石頭中為數不多的象花礦物,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由於內蒙沙漠中獨特的氣候條件才生長出這獨特的沙漠之花——沙漠玫瑰,它外形酷似怒放的玫瑰花束。沙漠玫瑰因開采困難,產量稀少,形狀奇特,所以,在天然 奇石市場上占有特殊地位,具有極其珍貴的研究和收藏價值。它有壹瓣瓣玫瑰石瓣,逼真地開放著。是細沙在幾千萬年甚至幾萬萬年的風雨雕塑中風化而形成的。其 中還有零星的細沙鑲嵌在花瓣的中間。它沒有玫瑰花的葉和刺,只有花朵默默地開放在戈壁灘中,但它永遠不會枯萎,也不會雕零。相傳浩翰的戈壁沙漠裏,有壹種 生長了千萬年的石頭。它是壹種植物的結晶體。這種植物的種子天生成對,開花後根莖相連,花如玫瑰;如果其中壹株死亡,另壹株也不再開花,並且慢慢枯萎…… 無數年後它們的軀體與沙子結晶成壹種奇特的花朵,沒有生命但永不調謝,成為象征恒久愛情的“沙漠玫瑰”. 沙漠玫瑰是生長沙漠低窪處石膏的結晶體,它的外形酷似玫瑰又生長在沙漠中故稱之為沙漠玫瑰。按其生長形態可分單體、聯體、枝狀、叢狀。大小,單體直徑壹般 在1.5-10cm,聯體在10-50cm或更大。它是天然石頭中為數不多的象花礦物,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沙漠玫瑰,誕生於沙漠,其主要成分是石灰石,壹種石膏類晶體,石中之花。因其形成的地理條件特殊而產量稀少。沙漠玫瑰形狀如盛開的玫瑰,千姿百態,瑰麗神 奇。而其中花形酷似玫瑰,完整的展現花卉特征的沙漠玫瑰更是鳳毛麟角。沙漠玫瑰石的硬度極低,只有2度,質地容易損壞,美國、墨西哥、摩洛哥等國的沙漠地 帶也出產。 傳說在沙漠地區,玫瑰不易生存,所以等地青年人在情人節時多送沙漠玫瑰石代替。矽化木又稱木化石,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矽,形成於距今1.5億年前的中上侏羅 紀時代,是獨壹無二的活標本。 矽化木形成於侏羅紀紅色砂泥巖中,有的埋於地下厚約10米左右,有的裸露地表。從外形上來看,矽化木保持樹幹的原形,木紋及年輪清晰可辨,亦有著敦實的樹 木質感。但若用手壹摸,卻又冷硬似鐵石壹般。再撿起碎塊敲壹敲,叮當悅耳,猶如金石聲,可謂是“硬如鐵,聲如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