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年的陳虬喜歡拳棒和博覽群書,到十五歲才被迫開始學習八股文章。他誌向遠大,很早就改革不合理的社會制度,解除廣大人民的苦難。當時的唯壹道路是通過科舉考試、做官,實現自己的政治思想。但是,多次到杭州考舉人都沒有考取,無可奈何,選擇另壹條醫藥的道路——即可以安身立命,又可以道濟群生。從二十歲開始有誌於醫,二十六歲起出訪名醫,立醫案治病。
陳虬的政治思想非常特出。當時瑞安有很多退職官僚和士紳,以其政治上和學術上的聲望形成了強大的地方勢力。陳虬和許啟疇、金鳴昌、陳黻宸等人卻組織“求誌社”,以布衣黨自命,和他們抗衡。1872年,陳虬和許啟疇等深感瑞安僻處“浙江盡頭”,“苦無書讀”,倡議合資聚書,創建心蘭書社,開全國公***圖書館的先河。陳虬曾試圖通過宗族的血緣關系來緩和社會矛盾,病中口授《治平三議》,《宗法議》、《封建議》和《大壹統議》,由兄弟加以筆錄。以後,廣泛閱讀西歐新書譯本,認識有所轉變。光緒十六年(1890),赴京會試,歸途向山東巡撫張曜提出八條條陳,第壹條“創設議院以通下情”,是我國近年最早提出采用西方資產階級議會制度的倡議。1891年,著就《治平通議》(包括《治平禮儀》、《經世博議》、《救世要議》),並在1893年出版。他在《經世博議》中說,“欲圖自強,首在變法”。變法的內容涉及政治、文化和經濟。政治上從改革官制入手,並主張“縣各設議院,大事集議而行”;在文化上從改革科舉入手,主張“今所習非所用,宜壹切罷去”,改設“藝學科”、“西學科”、“國學科”、“史學科”、“古學科”;經濟上,主張裕財用、興制造、獎工商、講懋遷、開新埠和撫華商。軍事上主張變營務、設經略、制兵船、改炮臺、編漁團。還有“保民”、“治河”、“籌海”、“籌邊”諸篇,是壹份較為完整的改革方案。他在《救世要議》中有發展經濟的富策第十二條。他還建議設立出口土產公司,“願入股者,先將貨物按時酌值,計數給與股票”,待出口銷售後,“所贏得錢若幹,照數派還”。並以此壟斷市場,“如再有走私者到此,公司先行貶值以窘之,當無有再不入股者矣”。這種設想,已是資本主義的經營方式了。該書壹出,受到社會各界充分重視,湖廣總督張之洞十分贊賞,梁啟超把它列入《西學書目表》,宋恕則寫文加以評論,到解放後仍被選錄到《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戊戌變法》之中。1895年,陳虬與陳黻宸壹起上京會試全力參與“公車上書”活動,是這次活動的中堅人物之壹。康有為對他很器重。1898年在北京參加京城“保國會”,與蔡元培等在京籌立“保浙會”。戊戌變法失敗後曾被清廷通緝。這壹系列的愛國行動,表明他曾經站在戊戌變法的前列,在救國強國的神聖事業中做出了可貴的貢獻。
陳虬的醫藥實踐也很不平凡。他熟諳經典,慎求古訓,又能別出心裁。所著《蟄廬診錄》壹書,提供了早年辨證施治,解決疑難疫病的範例。先後著《利濟醫藥講義》八冊、《元經寶要》二卷、《瘟疫霍亂答問》壹卷、《利濟本草》六卷、《利濟醫統》六卷、《醫雅》四卷、《醫繹》四卷等醫書多種,其中《瘟疫霍亂答問》壹書已被輯入《中國醫學大成》,為發展中醫科學方面作出貢獻。於1884年在《醫院議》裏提出建立中醫醫院和中醫學堂的方案,次年立即實現。於是瑞安楊衙裏出現全國第壹所新式中醫學堂(利濟醫學堂),學堂附設醫院,他自任主講,所編的《利濟教經》是近代中國最早新式醫學教科書。1895年,又在溫州小高橋設利濟分院,在周宅祠巷設利濟分院學堂,次年分設利濟學堂報館於府前街。1897年,向全國發行《利濟學堂報》,刊載了部分醫學講義和論文。先後培養了三百多名中醫師,對滿足群眾的醫療要求,促進中西醫相結合以及提高中醫的理論水平上起到壹定的作用。
戊戌變法後,陳虬受到了經濟和政治上的雙重打擊:《學堂報》和醫學堂的原先虧損加劇了醫院的債務,學堂被迫關門,但他毫不灰心,還找朋友“譏評漢宋、擬議歐亞、拔劍起舞、對酒當歌”。1901年,發行了“利濟醫院股份票”,郡院由他自己獨辦,並已拓地重建。次年,溫州霍亂流行,他不避艱危,日夜出診,推廣《白頭翁驗方》,民間頌聲載道。1903年,郡城利濟醫院開辦新字甌文學堂,陳虬撰寫《新字甌培繹》和《甌諺略》作教材,門人鄭曦校刊。他以獨創的字母,標註溫州方言的語言,為地方文字改革作過嘗試。不久,因貧病交迫,心力耗竭,於1904年元旦與世長辭,享年僅五十三歲。
解放後,陳虬的政治思想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幾乎每壹近代思想史的著作都提到他,國務院古籍出版規劃也曾列入他的遺著。由於遺稿散佚殆盡,直到1992年,方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陳虬集》。目前,利濟醫學堂也正在申報國家級文保單位。